本帖最后由 寂静之声 于 2025-4-11 00:42 编辑
简谈维特根斯坦(3)
文/韩鲁珩
4, 概念清晰化的意义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抽象理解。从哲学角度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一个名词(術语)同等对待。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定义是对概念规范性,界定的完整概括的简要陈述。
哲学上,概念清晰,定义准确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清晰的概念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界限分明 —— 能判断什么属于、什么不属于; 二,定义明确 —— 能从语言和逻辑上表达其核心属性; 三,一致性强 —— 在不同语境中保持逻辑一致。
清晰的概念是保证理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如果概念模糊,所有的推导,推理都会违背逻辑的基本原则,导致推理失效,或者不准确。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定义。”没有定义,就没有讨论的起点。”
我们现在讨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几个重要基本概念。
1), “世界“的概念
逻辑哲学论开篇正文的第一句话”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第二句话补充为“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这两句话构成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概念,成为他语言哲学的基石。由发生的事情,事实总体构成的世界的概念确实有别于世界的一般性定义。世界的一般性定义是世界(英語:world)一詞在现代社会意为對所有事物的代稱。在大多数的语境中,“世界”的含义更为狭义,经常与地球及其中的所有生命、整个人类活动范围相关联。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概念超出了事物(客观存在)构成世界的定义,包含了主观(事实是对事物的主观判断相符合而形成)意志,但还是无形中包含了范畴和限定。不知道维特根斯坦在设定世界概念时候的真实想法,也许是来自他的认知,也许是有意与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存在(being)” 的哲学基本命题相区别。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概念是狭隘的,完全忽略了哲学“存在”的无限涵盖性,有形无形,过去未来,精神物质,意识思想的存在。哲学在本质上是人的思想意识的理性思考,局限性的世界概念是不能覆盖哲学的思想意识,更限制了人的思想的想象力。
存在比世界更原初、更广阔。“世界”作为结构、秩序、统一性,是有边界的系统。而“存在”(Being)是没有边界的概念,它不只是人类经验中的“存在者”(beings),还包含不可知、不可经验、未被语言命名的存在方式。
2),逻辑的概念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著作“逻辑哲学论”,逻辑定义了他的哲学。
哲学的逻辑有两大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截至目前这两种逻辑仍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式逻辑的框架下还可分为,数理逻辑,一阶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概率逻辑等等,这些在形式逻辑框架下的逻辑分支都有着各自特征和相对应的命题,具有着属性的特殊性。事实上,维特根斯坦运用了数理逻辑来验证他的语言哲学命题。数理逻辑是将逻辑完全形式化,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结构与系统,数学公理成为语言分析的逻辑依据。数理逻辑排除了传统形式逻辑的普遍性演绎,以及对现象的归纳,把生动的语言作为一个个机械性的符号,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的感性和直觉特征。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准确表达是”数理逻辑哲学论“。必须明确,语言与数理逻辑的本体属性不同,语言的本质是人类意识的表达。语言是具有感性内容的存在,是情绪、经验、认知、文化背景的传达工具,它的产生和演化根植于人性、人类生活与社会实践,语言是开放的、不完备的、带有模糊性的系统。数理逻辑的本质是符号系统的演绎推理。数理逻辑是一套形式化、去语境、去主观性的纯理性推理系统;它建立在明确符号、精确定义、严格规则之上;逻辑系统是封闭的,可证明性和完备性是其核心标准。以数理逻辑代替哲学基本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概念的模糊和逻辑运用的失败。
3)语言的概念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致命问题是没有语言的概念和定义。语言哲学,语言是这个哲学理论的核心要素。什么是语言?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给出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语言概念。如果连语言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失去了讨论语言的前提。
语言(英語:language,词源为拉丁语:lingua,意为“舌”)是由词汇與语法組成的一套沟通系统,是人类表達意義的主要方式,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可以判断他的语言概念和定义也是大致如此。
但是,传统概念的语言定义,说话,文字,语法和词汇真实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信息(意识)的载体,具有归纳整合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的功能。我的语言定义是:“语言是归纳整合,表达交流的信息载体”。语言不仅是文字符号,声音的音节变化,任何能够承载信息并且具有交流功能的行为都是语言,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都可以是语言。必须强调信息意识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人类语言的感性交流远远超过理性的思考,哲学的语言概念是语言的一部分,不是单纯结构性,公式化的符号显示。
维特根斯坦晚期的语言游戏增加了语言的模糊性考量,却没有进入语言的感性本质。《哲学研究》中的语言观试图走出抽象逻辑主义,但仍是以实践规则为中心。维特根斯坦重视语言的社会性与规则性,但忽略了语言作为情感、直觉、感性意识的表达媒介;没有关注语言在文学、诗歌、艺术、情绪等等中的现象,而所有这些都是无法仅通过“语言游戏”来说明。
简而言之,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只是将语言从“绝对理性”拉回到了“经验性规则”,由于维特根斯坦始终没有把握语言的本质,无法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符合语言实际内容和功能语言概念,他的哲学理论存在着无可挽救的致命缺陷,不具备语言的人性和感性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