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4|回复: 6

[国学纵横] 我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56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8
贡献
1126
金钱
3022
发表于 2024-12-13 1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56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8
贡献
1126
金钱
302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3:1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283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98
贡献
3412
金钱
5126
发表于 2025-1-19 15: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网友写诗喜欢用典故,这应当欣赏应当鼓励,但其中有用典用得让读者读来晦涩者,这就不好了。
所以建议对所用冷僻之典还是加注为好。再者,一首诗不要用典过密,用典过密有繁缛之感,诗之天然意趣荡然无存焉,反倒有害。

——甚好!
用典可也,恰到好处,增加厚度。有文人精通历史或者是历史学家写诗,典籍信手拈来用事,会有知识渊博之感,给人有文化有深度有独到。
但写诗,终究是要表达一种情感,又要给人看,如果本末倒置,为用典而用典,为用典而晦涩或诘屈聱牙,那就适得其反。所以,古今论诗者和成功的诗作者,是极力主张少用典和不用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524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6
贡献
1933
金钱
3098
发表于 2025-1-26 09: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着实不错!
篇幅虽不长,见起承转合,立意、脉络、语言,都较为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1401

帖子

56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03
贡献
1436
金钱
2028
发表于 2025-7-17 0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研究学问,难得,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25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