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兼沧浪书院曲二、赋三常务管理
精华54
注册时间2019-9-25
威望1328
金钱5169
贡献2603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兼沧浪书院曲二、赋三常务管理
  
威望- 1328 点
贡献- 2603 次
金钱- 5169 枚

|
发表于 2024-8-24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曲二期特训组第五讲作业点评:风清清
一
沧浪书院曲二班第五讲作业:
曲二特训04一春雨竹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
6,连璧对,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
7、联珠对,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
8、两韵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
9、衬字对,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10、叠字对:通俗词语,清新易懂
〔正宫•塞鸿秋〕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正宫•塞鸿秋〕中秋望月
文/春雨竹
中秋皓月悬高树,孤亭瘦影思归路。清辉异客增愁处,此时难寝踱方步。
蝉鸣离散苦,鹤唳浮沉悟。几曾伤感同谁诉。
■评:关于元曲的对仗,请仔细阅读讲义或有关资料,弄懂各种对仗定义,并举例说明或自作。比如连璧对,衬字对叠语对等。
写作部分,几个韵脚去声字正确,对仗第三四句没成,第一二句对仗,第五六句对仗。此曲最好写成联珠对。此曲情感分明,景语烘托到位,结句情语偏弱。
二
沧浪书院曲二班第五讲作业
特训-02孤独芳客
1.简要回答元曲对仗的种类及对仗特点:
元曲有如下10种: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合璧对,两句相对,与诗词相同!
2鼎足对,三句相互为对。
3扇面对,四句相对,第一句和第三句相对,第二句和第四句相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一支放在结尾。
5首尾对,为首一句和末尾一句相对,也叫鸾凤和鸣对。
6连璧对,凡如中有四句相对者称连璧对。
7连珠对,曲中有更多句子相对者称连珠对。
8两韵对,曲中即押韵又对仗的两个句子。
9衬字对,曲中为唱腔流畅增加口语化的字就是衬字。
10叠字对,
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正宫.塞鸿秋】人生咏叹
文/特训02一孤独芳客
半生漂荡谋生计,老时放弃求名利。性耽辞赋寻佳意,心迷网络余高志。
到头却是空,回首还流涕。
红尘看破心逾气。
■评:叠语对没有写特点,衬字对特点没写清楚。另外,扇面对,不可说“四句相对”应该是四句中,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写作部分:可以,韵字,对仗基本符合要求。
三
沧浪书院曲二班特训组第五讲作业
特训一岁月霓裳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对仗种类
①合壁对 ②鼎足对 ③扇面对(隔句对) ④救尾对 ⑤首尾对 ⑥连壁对 ⑦联珠对 ⑧两韵对 ⑨衬字对 ⑩叠字对
对仗的特点:
①合壁对,两句相对,称为合壁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在曲词中普遍常用。
②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鼎立,故称鼎足对,也称三句对。
③扇面对:第一句和第三句相对,第二句和第四句相对,也叫隔句对。
④救尾对:把鼎足对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有些曲子写得较弱,用来强化结尾,故称救尾对。
⑤首尾对: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风和鸣对,这种对属于元曲的一个独特存在,常用于【叨叨令】一曲中
⑥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相对者称为连璧对。
⑦联珠对:在曲中更多句子相对的叫联珠对,更多句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通篇句子相对的叫联珠对,另一种是同一种句式多句相对的也叫联珠对。
⑧两韵对。曲中一般有较密的用韵特点,两句(甚至三句)既可对仗,又押韵。
衬字对:衬字是某一曲在曲谱规定的字数外,为演唱口语化而增加的文字里使用的对仗或对偶
叠字对:就是叠字句相对。
元曲对仗的特点
①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②俗语入对十分普遍。
③所加衬字多应相对。也有不对的情形,但一般正文相对,所加衬字也应相对。
总之曲句的对仗广泛应用是元曲的语体形式,也是元曲的特点之一。曲的对仗与诗词对仗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自身特点。
■评:基础部分回答详细准确!▲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正宫.塞鸿秋】辞春
文/特训一岁月霓裳
梧桐夜夜铺花路,白杨日日飞棉絮,榆荚串串摇钱树,东风贯贯分财禄。三言长叹吁,两语低愁诉。留春无计人无助。
■评:对仗、用韵正确。但有些词语似乎为了对仗而凑,比如“贯贯”。另外首句用词有不准确,梧桐开花吗?又是咋个铺花路的?▲
二、选做题
有精力的学员,可再填一首《叨叨令》
参照曲谱:无名氏的《正宫•叨叨令》
正宫•叨叨令曲谱: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仄×也么哥,仄仄×也么哥,×平×仄平平去。
曲例;【正宫•叨叨令 】溪边小径舟横渡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也么哥;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在这两个重叠句句尾加上"也么哥"三字,是[叨叨令]的定格。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正宫.叨叨令】暮春
文/特训一岁月霓裳
桐花别欲随春嫁,东风恨也藏心挂,余钱送就惊人讶,时光替个愁侬怕。舍不得也么哥,舍不得也么哥,偷偷对月留情话。
■评;用韵,对仗正确。但也有让人不明白之处,比如“余钱送就”?你把钱送给谁?干什么去了?前面四句的写景抒情或感叹,最好在结句有一个交代。而你的结句是对月说情话,应该是相思之情,这与余钱、时光等干系不大。▲
四
沧浪书院曲二期第五讲论坛作业贴:
特训03一玉竹草堂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有如下10种: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相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初夏山村
文/玉竹草堂
轻衣软履穿沙渡,青莲碧水飞汀鹭,桐花香气浮村路,阳光竹影遮居处,树头有蜕蝉,墙角排山芋,炊烟袅袅相迟暮。
■评;基础部分回答详细准确。写作也不错。对、韵正确。读后山村初夏呈现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