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0-31 07: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绝句的起承转合。
1)唐代诗人王之渙的五绝《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描绘夕阳依山徐徐落下的实景。次句承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之景。第三句不再写实景,转为思索写虚:还想看到更远处的美丽景色吗?第四句收尾并回答第三句:那就应该不断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暗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这首诗是五绝中起承转合的典范杰作,是五绝中屈指可数的千古名诗,尤其是第三、四句已成为诗中不朽的千古名句。
2)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句起句,写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第二句承句,写乌衣巷口的断壁残垣,被映照着的是西斜的夕阳。第三句转句,写从前飞翔在王谢大堂前的燕子。第四句合句,写如今燕子再来时却是飞进平常百姓人家。该诗的起承转合,平淡自然,其艺术构思令人抚今追惜,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3.律诗的起承转合。
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可以首联为起句,颔联、颈联共为承句,尾联第七句作转句,第八句作合句。也可以首联为起句,颔联为承句,颈联为转句,尾联为合句。还有其它的形式。兹就前面两种形式各举一例。
1)唐代诗人王维的五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观。首联写远景,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写出了主峰的高峻和山脉的连亘之势。颔联写近景,承接上联,描写“白云、青霭”,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颈联再承颔联,描写登上山后在中峰纵目俯瞰,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苍茫风姿。尾联转合,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终南山之壮美,于诗可见。
2)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起,点出地点,写出环境。颔联:承,承接首联,继续从颜色、声音方面描写丞相祠堂的偏远幽静,并点明作者所描绘的季节是春天。颈联:转,对丞相祠堂的主人做出评价,歌颂诸葛亮的高深谋略与高尚品德。尾联:合,说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策略还未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这种遗憾感染了后来的英雄,“长使英雄泪满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