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篇;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 陈玉喜 【一】 顺治宠爱孝献妃,江南文化熏染投; 天资聪慧史书好,独俱风韵娴静柔。 焉觅知音端敏慧,升迁贵妃罕见笱; 册立后嫔赦天下,绝无仅有宠爱羞。 【二】 伉俪之缘怀感谈,抚今追昔痛悲煎; 严谨恪守辅内务,殚精竭力勤励勉。 佳丽无数红颜己,至死不渝钟情娴; 温惠端敬董鄂氏,香消玉殒哀痛难。 赏析; 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9月23日),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亦称董妃,董鄂妃及栋鄂妃等,均译自满洲音,并非汉姓董 。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和硕荣亲王之生母,贞妃四服内的族姊妹 。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本封为西宫妃,因东宫妃孔氏未入宫,最后封为贤妃,之后仅一月有余便晋封为皇贵妃,十二月行皇贵妃册立礼(并为此大赦天下),其父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病逝,追尊为皇后,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别名;董鄂妃、孝献皇后、端敬皇后。丈夫爱新觉罗·福临。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董鄂氏为满洲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狱驼您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同年九月二十八日,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耻求兰脚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 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子以母贵;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耻习元设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壬寅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