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泰民安 于 2022-9-17 15:50 编辑
咏宋襄公
(七律·新韵)
国微力弱好标功,也有褒扬也有风。 承诺扶齐真当赞,轻浮囚楚霸成空。 忠心不纳纳虚义,成阵而战战稀松。 杯水映星天远大,装腔自负笑谈中。
(注: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宋氏,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尸体上爬了出来。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宋襄公信守对齐桓公的承诺,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推位让国”和“筑台望母”亦为人称道。)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襄公不听 。自大涉险,为楚国所拘。后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又不听。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楚兵强大,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半渡而击)"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地。"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次年伤重而死。有人认为宋襄公讲仁义,颇有老贵族风范;但是也有人认为宋襄公太过迂腐,坚持蠢猪式仁义导致国家衰败。“好名无实,轻信篡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