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9-22
威望842
金钱2326
贡献1369
金牌会员
 
威望- 842 点
贡献- 1369 次
金钱- 2326 枚
|
本帖最后由 未知的远方 于 2022-8-28 17:28 编辑
家乡的溪沟边,长着一丛丛的石菖蒲,叶子扁扁长长,四季长青。一眼看去,湿润鲜活,并有芳香扑鼻。秋冬季节,水落石出,它们黄黑色的根茎也裸露出来,但是粗壮有力;叶子也依然斜斜伸张,生机勃勃。而此时像海带一样的菹草类的水草,则干瘪瘪的伏在沙石上,失去了往昔的活力;一待季节轮换或雨水充溢,清清的水流中,又可见它们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美艳极了。这两类植物,时不时会在我的脑海展现,展现那美的形象。
我是古诗爱好者,自然的,由此也联想到了两类古诗名句。一类诗句像石菖蒲,自成系统,自带芳香,穿越时空而来,让人每每激动不已。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另一类则如水草一样,无水不美,有水即美。换个方式说,就是难以独自穿越时空,但在文本中,却是美的。例如杜甫的《夜宿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诗中第二联“暗水流花经,春星带草堂”尚能独立存在,散发芬芳;但第三联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如果单独拧出来,你能品出多少味道呢,也许你会说结构简单、味道淡薄,还不如自己写的好一些。但须知这是工部早年写的名篇呢!然而把这句诗放回母体,整体品味,你就能从这检书看剑中感受到工部的壮志,想像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样,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名句的陆放翁,有一首《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诗中第二联重帘古砚,单独看来,也就是描述了一个场景,没什么深远的意境,微妙的哲理,常被人讥为平淡狭促。但你想想,描写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贴切即可,用得上高大上假大空吗?而回归母体,在整首诗中一品味,那书室的幽静、浓浓的慵懒心态,恰恰绘出了一个士大夫晚年的赋闲生活;结合尾联,隐隐还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
今有夫子九门,拾雪芹之牙慧,论帘砚之雌雄,说什么“味薄意尽”,说什么“格局狭窄”。作为二十一世纪之学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还能记得不?想想真令人莞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