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292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6956
金钱36862
贡献29538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6956 点
贡献- 29538 次
金钱- 36862 枚

|
学赋斟要11 叠字的运用2
三余草堂辑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一中说:“诗用叠字最难。《卫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
“屈原《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逶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连用六叠字。宋玉《九辨》:‘乘精气之抟抟兮,鹜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
其实这个说法未免绝对了。汉大赋中叠字的运用虽没有《诗经》《楚辞》那么连续,但它的零星出现给人以形文、声文、情文之美。它也确实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表达效果和修辞色彩。写京都建筑:叠字则凸出高峻轩昂、富丽堂皇。写郊庙祭祀:叠字则描写场面之宏大,礼仪之隆盛,人心之虔诚。写耕藉,叠字则表现春服萋萋,游车辚辚。写畋猎:叠字则展示羽骑营营,莫莫纷纷。写纪行:叠字则摹写荆棘榛榛,行道迟迟。写游览:叠字则示现萋萋纤草,落落长松。写宫殿:叠字则显示彤彤灵宫,朱阙岩岩。写江海:叠字则表明芒芒积流,汗汗沺沺。写物色:叠字则凸显秋水涓涓,澄辉蔼蔼。写鸟兽:叠字则模拟咬咬好音,翩翩自乐。写志:叠字则突显济济儒术,孤行茕茕。写哀伤:叠字则强调秋夜漫漫,神思恍恍。写论文:叠字则渲染芳蕤馥馥,丽藻彬彬。写音乐:叠字则比喻嘤嘤关关,雍雍喈喈。写情:叠字则体现思慕绵绵,耿耿不寐。倘使没有这些叠字的装饰点缀作用,则作品的写景状物,抒情写志都将大大降低了格调韵致。
从《文选》所录之赋中三百余叠字来看,大而化之,这些叠字在赋体文学作品的修辞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绘画之美。从叠字形容词所包含的意义来看,它主要是一种情态,是绘景,是道物之貌以告人。王力先生把叠字的这种功能说成是“绘景法”。他说:“说话人的用意在于很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情景,令对话人或读者俨然如见。” 我们读这些辞采绚烂的赋体作品,体味其中叠字的运用,确乎能领略到作家将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江河鸟兽,人世间的宫殿楼阁,人物的哀伤情志,抒写得历历如目睹。例如,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邕邕。”这是一副令人陶醉的深山隐逸图。这里有萋萋芳草,落落长松,可供赏玩游憩。《楚辞•招隐士》说:“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游兮不归。”说的就是贪恋三春美景而流连忘返。一抬头便可望见高飞云天的鸾鸟,一侧耳便可聆听到和谐悦耳的凤鸣声。这种宁谧优美的境界令人超凡脱俗,每一个经纶事物的人,看到此情此景而徘徊忘归,每一个心存鸿鹄之志,鸢飞戾天之人,身处此境而产生息心归隐之念。
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忘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这是一副风流俊逸的病态美人图。这里用“蔼蔼”描绘月光的昏暗,借以表达女主人内心的无限感伤和凄怆;用“曼曼”来形容黑夜之长,借以抒发女主人内心的幽愁绵邈之情难以驱遣,只觉得长夜难明,一夜如一岁之长。用“郁郁”来表达女主人此时此境的胸怀,忧之深,思之切。这里用了三个叠字,从蔼蔼月光,到漫漫长夜,最后到胸襟郁郁难以排释的女主人公,读之令人哀感顽艳,一唱三叹。倘使没有这三组叠字的运用,则女主人内心那种感伤情调荡然无存,读之令人索然寡味,恰当的叠字运用收到繁采厚情,味之无穷的艺术效果。
其二、颜色之美。恰当的叠字镶嵌在某种事物上,会增添事物的亮丽色彩。写植物,则生机盎然;写建筑,则金壁辉煌;写火光雷电,则光彩明亮;写风云雨晦,则昏暗不明等。例如,“黝黝桑柘,油油麻苎。”(左思《魏都赋》)写出植物的光润茁壮,繁茂兴旺。“兰茝发色,晔晔猗猗。”(班固《西都赋》)写出芳草香花色泽美好。“震震爚爚,雷奔电激”(班固《西都赋》)写出闪电的光彩耀眼。“皎皎白间,离离列钱”、“皓皓旰旰,丹彩煌煌”(何晏《景福殿赋》),写出建筑物的洁白明亮,色彩鲜明。
其三、音乐之美。叠字是通过音节的重复而构成的,重复的音节给人以顿挫抑扬,和谐婉转,悦耳动听的感觉。模拟声音则惟妙惟肖,模山范水则穷形尽相,有时真是非叠字而不能达此妙处。再加以赋体文学作品讲究辞藻、对偶和声韵,因而文章读起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例如:“春醴惟醇,燔炙芬芬。君臣欢康,具醉熏熏。”(张衡《东京赋》)写出春醴醇厚,炙肉香盛,君臣联欢,其乐融融。“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左思《蜀都赋》)写出植物枝叶繁茂,果实累累,隆冬不凋,四时八节常青,光彩焕发美盛。“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藉田,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潘岳《藉田赋》)写出碧野芊芊莽莽,蝉翼灼灼发光,公子王孙趋之若鹜。“王雎关关,鸿雁嘤嘤。群娱乎其中,噍噍昆鸣。”(扬雄《长扬赋》)写出众鸟的喧哗与骚动。
通观《文选》赋体中三百余叠字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某一音节的重叠。如:嘤嘤 皑皑 赫赫 泱泱 穰穰 蒸蒸 奕奕 巍巍 蓑蓑 蓁蓁 峨峨 飘飘 澹澹 翼翼 翘翘
(2)某两个音节的重叠。如:晔晔猗猗 锷锷列列 锵锵济济 懿懿芬芬 赫赫震震 啾啾跄跄 殷殷轸轸 煌煌扈扈 蔼蔼萋萋 镐镐铄铄 蝇蝇翊翊
以上两种结构形式明显地是对《诗经》叠字结构形式的继承,但以下两种形式是《诗经》所没有的,这主要与赋这种文学体裁有关。
(3)在两组叠字中间嵌以连词“以”或“而”。这种结构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复杂了,但实际上仍属于上述第二种形式,这种形式丰富了句子的内涵,也增强了句子的艺术张力。同时,往往也给人一种叠床架屋的感觉。如:“崛巍巍以峨峨”“常晔晔以猗猗”(左思《蜀都赋》)“徒徊徊以徨徨兮”(扬雄《甘泉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潘岳《寡妇赋》)。
(4)定语后置的结构形式,即“中心词﹢之﹢叠字”的形式。这种将叠字作为修饰语后置,一方面为了突出强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押韵的需要。而且这种形式在赋体作品中用得较为普遍,且往往成为佳句的基本范式。如:“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谢希逸《月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潘岳《寡妇赋》)“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蓑。”(张衡《南都赋》)
从叠字的意义上来说,赋体文学作品所使用的叠字,其意义范围大致可归纳为:
(1)象声词
a、管声:“管啾啾而并吹”(潘岳《闲居赋》)
b、车声:“接游车之辚辚”(潘岳《藉田赋》)
c、鸟声:“雎鸠丽黄,关关嘤嘤”(张衡《西京赋》)
d、鼓声:“万舞奕奕,钟鼓喤喤”(张衡《西京赋》)
e、雷声:“雷殷殷而响起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f、风声:“风萧萧而异响”(江淹《别赋》)
(2)形容词
(甲)关于自然方面的:
(a)形容花草树木及农作物的。如:“结实商秋,敷华青春。蔼蔼萋萋,馥馥芬芬。”(何晏《景福殿赋》) “黍稷油油,粳稻莫莫。”(左思《蜀都赋》) “吐芳扬烈,郁郁菲菲。”(司马相如《上林赋》)
(b)形容风云雨雪、江河山岳的。如:“习习祥风,祁祁甘雨。”(班固《东都府》)“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张衡《西京赋》)“瞻昆仑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洋。”(张衡《思玄赋》)
(乙)关于人事方面的:
(a)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及外貌的。如:“魂怳怳以失度,巡回途而下低”(班固《西都赋》)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司马相如《长门赋》) “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张衡《东京赋》)
(b) 形容车马衣饰的盛美的。如:“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潘岳《藉田赋》)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c) 形容人居建筑物的。如:“大夏耽耽,大户开辟。”(张衡《西京赋》) “鞠巍巍其隐天,俯而观乎云霓。”(张衡《南都赋》)
另外,赋体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叠字,有些在内涵上大大突破了《诗经》叠字的意义范围,赋予了一个叠字多种含义,这也是赋体文学作品需要表达内涵丰富的内容使然。如“靡靡”一词,《诗经•王风•黍离》有“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之句,这里“靡靡”是“迟缓的样子”。而在赋体作品中意义增加了许多。如: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这里“靡靡”有“随顺、倒伏”之意。左思《魏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喑喑。”这里取 “委靡、柔弱”之意。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这里取“零落萧索”之意。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何宏丽之靡靡,咨用力之妙勤。”这里取“精美、华丽”之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