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豫章台(涂键) 于 2015-4-12 12:06 编辑
『符号说明』 。。协韵之句; 。不协韵之句; · 协否均可;△ 句中藏韵; ∧藏否均可; ,逗号;米 增句号;” 增出之句; _在字下衬字,夹白同; 平 平声;上 上声;去 去声;十 平仄不拘;仄 上去不拘;歪 平上不拘; 苹 宜上可平;卜 宜上可去;厶 宜去可上。 注:如遇有连用三个“十”符号时,此三字须以平仄二声酌为分配。必不得已,宁可全仄,不可全平。连用四个此种符号之例甚少,作法同上。 . 北曲新谱 卷三 仙吕宫 简谱注云:或小工调,或正宫调。 端正好 楔子 可增句。有幺篇,用否均可。 杂剧 无名氏 撰《抱妆盒》 奉皇宣·传君命。。为春光,堪写围屏。。端的个御园中锦绣似花开盛。。因此上打动这巡游兴。。 仄平平·平平厶。。十十十,十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厶[。。/米]十仄平平去。 五句:三·三。。七乙。。七[。。/米]五。。 此章亦入正宫,格式全同。正宫作联套首曲用,仙吕只入楔子用;正宫不能增句,仙吕可增句。 幺篇与始调全同,从略。 赏花时 散套、杂剧、楔子。可作散套首曲。亦入商调。有幺篇,用否均可。 套数 杨果 撰《秋水粼粼》 秋水粼粼古岸苍。。萧索疏篱偎短冈。。山色日微茫。。黄花∧绽也。妆点马蹄香。。 十仄平平十厶歪。。十仄平平十厶歪。。十仄仄平平。。平平∧[厶卜/歪去]·十仄仄平平。。 五句:七。。七。。五。。四[∧/·]五。。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首两句均用平韵者居多,其次用一平一上;若两句均用上声韵则甚不美听,故作者极少。 第四句剧套、楔子无不用韵者,散套或用或否。 第四句有因藏韵而破为两句者,如无名氏盆儿鬼云:“一来是躲灾·二来是作客。。” 作首曲用,只限于短套,用此曲及幺篇,再加尾声,即可成套。 寄生草 小令、散套、杂剧。亦入商调。 小令白朴撰 长醉后妨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麯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平平仄·仄仄平。。十平十仄平平厶。。十平十仄平平厶。。十平十仄平平厶。。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去。。 七句:三·三。。七。。七。。七。。七·七。。 首两句照本格作三字者较少,多变为六乙或五字。共分三段:首两句一联,第三、四、五句鼎足对,第六、七句一联,以整齐匀称为主。全作散句不用对仗者居少数。 游四门 小令、散套、杂剧。可增或减一句。 亦入商调。 散套 无名氏《丽人天气》 芰荷平野正穷秋。。听呀呀新雁过南楼。。荷枯柳败芙蓉瘦。。鸥鹭立溪头。。幽·霜降水痕收。。 十平十仄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厶。。十仄仄平平。。平·十仄仄平平[。。/米] 六句:七。。五。。七。。五。。一·五[。。/米] 后庭花 小令、散套、剧套。 入套数可增句。附论河西后庭花。亦入商调。 小令 吕止庵 撰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十平十仄歪·十平十厶歪。。十仄平平厶·十平十厶歪。。仄平平。。十平十厶·十平十厶歪[。。/米] 七句:五·五。。五·五。。三。。四·五[。。/米] 小令套数作法不同,其别有三。一:小令第一句必协韵,套数可不协;第六句反是。二:凡平上通用处,小令均用平声,套数可通用。三:小令不能增句,套数可增句。 青哥儿 小令另有套数体见后 小令马致远撰 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 平平十平平厶。。平平[十仄平平/去平平去]。。十仄平平仄仄平。。十仄平平厶平平。。平平去。。 五句:六。。六。。七。。七。。三。。 小令仅见马作十二首,句法与套数体相同,平仄小异。套数体必须增句,小令反是;套数首两句叠字,小令不叠。 青哥儿 散套、杂剧。 必须增句 亦入商调、双调。 杂剧 乔吉 撰《两世姻缘》 人在这离亭离亭开宴。。酒和愁怎生吞咽。。狠毒娘下的也么天。。“情绪绵绵。。想柳畔花边。。月下星前。。共枕同眠。。携手凭肩。。离暮雨庭轩。。望落日山川。。”问雕鞍何日是归年。。俺和你重相见。。 十平十平十仄。。十[平十平十仄/仄十仄十平]。。十[仄平平/十仄仄]十十平[。。/米]十十十十厶平平。。平平去。。 五句:六。。六。。七[。。/米]七。。三。。 同小令体而平仄略异,且各家歧异甚多,今归纳较为通行者如上。 首两句例应叠字,两句均不叠字如朱凯昊天塔,或只一句叠字如无名氏合同文字,均属极少数之例 外。广正以叠字为恶腔,其说甚是,但元明以来相沿成风,牢不可破矣。 此章入套用必须增句。增句在第三句下,多寡奇偶随意。以增四字句为主,如上曲;间有增六字句或四字六字并用如下两曲者,则居少数。 增四字句平仄格式为“十厶 平平。。”或“十平十仄。。”六字句为“十十十仄平平。。” 增句须每句协韵,亦有前数句协韵后数句不协者,如贾仲名对玉梳。 醉扶归 小令、散套、杂剧。可增一句 亦入越调、双调。与醉中天常互相误题。 杂剧 郑光祖撰《王粲登楼》 论文呵笔扫云烟散。。论武呵剑射斗牛寒。。扫荡妖氛不足难。。折末待掌帅府居文翰。。不消我羽扇纶巾坐间。。破强虏三十万。。 十仄[平平仄/仄平平]。。十仄仄平歪。。十仄平平[仄仄平/平去歪]。。十仄平平厶。。十仄平平厶歪[。。/米]十仄平平去。。 六句:五。。五。。七。。五。。六[。。/米]五。。 第五句有变七字者,如马致远汉宫秋,作者极少。此章前五句与醉中天完全相同,故常互相误题,元明曲籍皆然。 广正所载第一格,第二句仅“枝寒”二字,遍观元明诸曲,无此作法。此曲见雍熙四卷七十二页“中秋夜阑”套,首两句:"露洗冰轮灿。。霜压桂枝寒。。"固与常格无 异。广正所引不成文理,且与第二格首句重复,其为脱误无疑。大成以二字者为初体,五字者为增字体;清人作月令承应杂剧,“一掬清泉漱”(见大成引)曲,第二句 仅有二字;均是为广正所误。 醉中天 小令、散套、杂剧。亦入越调、双调。 小令无名氏撰 泪溅端溪砚。。情写锦花笺。。日暮帘栊生暖烟。。睡煞梁间燕。。人比青山更远。。梨花庭院。。月明间却秋千。。 十仄[平平厶/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仄十平十厶歪。。十仄平平厶。。十仄平平仄歪。。十平平去。。十平十厶平平。。 七句:五。。五。。七。。五。。六。。四。。六。。 作小令,末句六字或七乙均可,入套数多作七乙。此章常与醉扶归互相误题。醉扶归六句,末句去声韵;醉中天七句,末句平声韵。 附录 醉中天又一体 小令 无名氏 撰 身出昭阳瘦。。娇入塞门羞。。一望龙沙万里秋。。风冷琵琶袖。。怨煞毛延寿丹青画手。。依旧。。至今青冢云愁。。 此曲广正列为第二格,大成因之。别无他作可资参校,姑依广正所分句读正衬,附录于此。“琵琶袖”以上四句同本格;以下疑当作“怨煞毛延寿。。丹青画手依旧。。 至今青冢云愁。。”广正以毛延寿三字为衬,以迁就本格,终觉不妥。 忆王孙 又名画蛾眉、柳外楼。小令、散套、杂剧、楔子。 杂剧 白朴 撰《梧桐雨》 瑶阶月色晃疏棂。。银烛秋光冷画屏。。消遣此时此夜景。。和月步闲庭。。苔浸的凌波罗袜冷。。 十平十仄十平平。。十仄平平歪去歪。。[十仄十平歪/平平仄十平]去歪。。厶平平。。十仄平平歪去苹。。 五句:七。。七。。七。。三。。七。。 与词调全同,但词每句均用平声韵,曲末句用上声韵者居大多数。 入楔子用者仅见无名氏崔府君一例。 宋人李景元作此词有“柳外楼高空断魂”之语,故一名柳外 楼。正音既收忆王孙又收柳外楼,非是。 一半儿 小令、散套、杂剧。 小令 张小山撰 海棠香雨污吟袍。。薜荔空墙闲酒瓢。。杨柳晓风凉野桥。。放诗豪。。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此即忆王孙,末句嵌入两个“一半儿”,故名,曲中多用此体,用忆王孙者甚少。 第二、三两句之第六字按格均应去声,上列张作均改为上声,是偶然弄笔。。 此 两字或均用去声或均用上声,须一致。 四季花 小令、散套。 亦入商调。另有杂剧体,见后。 小令 无名氏 撰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酒不曾离。。醉醺醺酒淹衫袖湿。。花压帽檐低。。帽檐低。。吃了穿了是便宜。。 简谱云:“愚意,‘醉醺醺’三字皆衬。”骞按:以下列散套及杂剧二曲证之,此句应是七字。简谱之说非是。 前调 联入商调集贤宾套 散套 无名氏撰《皇明永安》 晚来渔父至滩头。。樵子访瀛洲。。偶然相遇松林后。。携手笑相投。。休。。一齐长啸海天秋。。 十平十仄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厶。。十仄仄平平。。仄平平。。十平十仄仄平平。。 六句:七。。五。。七。。五。。三。。七。。 此体小令散套各只一例。小令大半用成语,故平仄多拗,应以散套为正格。惟第五句参校杂剧体应是三字,散套减为一字。 无名氏套见摘艳及雍熙,俱无休字句,今据万历内府刊本摘艳增补。 六么遍 小令、散套。亦入中吕 与正宫不同 有幺篇,用否均可。 小令 乔吉撰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切月四十年。。 平平仄·平平厶。。十平十仄·十仄平平。。平平厶十·平平厶十。。十[仄平平/平十仄]平平去。。平平。。十平十仄仄平平。。 九句: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 或八句:将首两句并为七字一句,见下。 起处若依本格作两个三字句,即与正宫六么遍起处无异,故只见乔作如此。大多数作者于此两句上加衬字领起。如朱庭玉不求 三品贵套:“有林泉约·云山乐。。”又可并此两句为七字一句,如下列关作,亦即由此衬字来。 锦橙梅 小令 小令 无名氏撰 红馥馥的脸衬霞。。黑髭髭的鬓堆鸦。。料应他必定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是谁家。。我不住了偷睛儿抹。。 前调 小令 小令 无名氏 撰 厮收拾厮定当。。越拘束着越荒唐。。入门来不带酒厮禁持。觑不得娘香胡相。。恁娘又不是女娘。。绣房中不是茶坊。。甘不过这不良。。唤梅香。。快扶入那销金帐。。 十十十仄去平。。十十十去平平。。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十十平平去。。十平十十仄平。。十平十十平平。。平十十十仄平。。仄平平。。十十十平平仄。。 九句:六乙。。六乙。。七。 六乙。。六。。六。。六乙 。。三。。六乙。。 此章作者仅此两曲,第一曲见正音及广正,第二曲见抄本阳春白雪前集四。正音未分正衬,广正分而未尽妥当,今参照两曲,酌为析定。 第一曲正音广正均题无名氏 撰,清人孔广林元明小令钞题张可久,近人隋育楠编全元散曲据收入张氏名下。按:此曲旧本小山乐府不载,风格亦不类小山,孔钞晚出,恐不足信,今仍从正音广正题 无名氏。 三番玉楼人 小令 小令无名氏撰 风摆檐间马。。雨打响碧窗纱。。枕剩衾寒没乱煞。。不著我题名儿骂。。暗想他。。忒情杂。。等来家。。好生的歹斗咱。。我将那厮脸儿上不抓。。耳轮儿揪罢。。我问你昨夜宿谁家。。 十仄平平仄。。十仄仄平平。。十仄十平十仄歪。。十仄平平去。。仄歪平。。仄平平。。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十平仄平。。十平十去。。十仄仄平平。。 十一句:五。。五。。七。。五。。三。。三。。三。。五。。四。。四。。五。。 仅见一曲,无从参校,姑依广正录之。广正云“亦入越调”,不知何据。 首句,正音广正并同,大成据“曲谱大成”作“风摆动檐间马”。 太常引 小令与词同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小令刘燕歌撰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蹙损了,蛾眉远山。。 十平十仄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厶平。。 四句:七。。五。。五。。七乙。。 太常引 幺篇换头 同前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五句:四。四。五。。五。。七乙。。 首句换为“十平十仄。十平十仄。”两四字句,以下同始调。 简谱云:“此即诗余也,套数中用者殊少。按格论之,当用在第一支,此下接混江龙或村里迓鼓皆可。” 赚煞 散套、杂剧。又名赚尾、赚煞尾、尾声、煞尾、赚煞尾声、尾。 杂剧 王德信 撰《西厢记》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缠。。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怎奈这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仄平平·平平厶。。十十十,平平厶苹。。十仄平平十厶苹。。仄十十,十仄平歪。。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歪。。十歪仄平。。十平歪去。。十平十仄仄 平平。。 十句:三·三。。七乙。。七。。七乙。。七乙[。。/△]七。。四。。四。。七。。 第四句,散套偶有不协韵者;剧套必须协韵。(不协者只见元刊本老生儿,元曲选本改为协韵。) 第六句可分为两句,上句三字,下句四字,如老生儿剧。正音节如此分,广正则合为一句。以合为一句者居多数,故从广正。此句不藏韵者甚少。广正云:“轩字偶合 韵,非是。”谬甚。第八九两句均是四字;广正以为第八句五字,第九句四字,大成因袭其说;今以元人诸作证之,广正之说非是。 此章作者极多,明人偶有减去第四 句者、减第六句者、及减四、六两句者,俱属少见,不必从。 尾 散套 散套鲜于枢撰《江天暮雪》 浪滂滂。。水淙淙。。小舟斜缆坏桥樁。。纶竿簑笠。落梅风里钓寒江。。 前调 散套 散套无名氏撰《芳菲过眼》 问长安。。隔关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清明过也。鹧鸪声里画楼闲。。 仄平平。。仄平平。。十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去上]。仄平平上去平平。。 五句:三。。三。。七。。四。七。。 此章作者仅此两曲,俱见阳春白雪后集卷二及雍熙乐府卷五。第一曲广正题为煞,大成题为煞尾,皆尾声之泛名;第二曲雍熙与其前一曲后庭花合并,题为后庭花煞。今 从阳春原本,仅题尾字。 广正注云:“似中吕啄木儿煞”。按:啄木儿煞本谱收入正宫,学者可参阅。 此章与南曲尾声相近,是南北曲未全分时体制,且仅适用于短套,故诸宫调中常用之,而北曲仅此两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