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9|回复: 1

关于诗的内容和写法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27 1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1-27 18:16 编辑

关于诗的内容和写法
——在拙作《说写诗之就里一》下复龙家小院

  私事不可以写吗?非也,古人有大量反映私情私事的名篇佳作。写诗不怕写“私”,怕写成“自私”,况且很多事情总有让人往狭隘处想的时候,甚至事情本身就很狭隘,像那些鸡毛蒜皮,杂七麻八的家事隐私、男欢女爱,这些只要写得不狭隘,不图只为自己写着痛快,写出来不让人觉得别扭晦气,而且让谁都觉得美,就有欣赏价值。
  写诗只有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不分公事私事,好事坏事,什么素材,什么对象都可以写,有情则有诗,兴则欢,苦则痛,喜怒哀乐悲恐惊都可言表,唯言什么,怎么言表,为什么言表,需要看内心之意和理是怎么样的,亦谓心理活动。
  有意,才有意义,有理,才站得住脚。意和理都要出于实际,都要以某时某地的真实情况为依据,如此情才不虚,因为光有情,仅仅是情绪和冲动而已,若毫无内容,是写不了诗的,所以总要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些就代表着内容,关乎内涵,概括为意和理。
  人人都有情,情怎么表现和释放,都要看掌握的意理怎么样,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修养意理,并以此充实着情和矫正着情,让情不仅仅以感性存在,还以理性存在,最终通过情来把意理付诸具体行为和行动,并让情和意理同时成熟起来。
  相反,不学习,不修养,也是“修养”,无非是不进则退式的反向“修养”而已,这种情况积累的都是定势思维,习惯意识,以及浑身上下的积习,乃至恶习,这样的人爱好写诗,虽然不利,但辩证看,只要及时觉醒,这些未必不是很好的素材。
  写诗不怕内容不好,甚至不怕龌龊,怕的是仅仅停留于这般,一味从感性到感性,如此就成了自己图着痛快,以不美为美,相反一旦用理性从中提炼的是美,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把亲情写成普遍共鸣之美,杜牧《遣怀》,把苟且写成反思之美,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把露骨写成含蓄之美,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把个情写成普遍移情之美,陆游《红酥手》,把无奈写成控诉之美,就有了脱胎换骨的美学价值。
  也是这样,情意理三者不仅都有能量,更有倾向,意味着各种性质,所以各自都是矢量,没有矢量,就是死态,非但不鲜活,更是僵硬和无端的表现,造成一切都变得没有存在意义。
  可见,情感突出,倾向健康,是传统诗矢量感的核心特征,也是最突出的特征。这也包括不以写人情见长的写景写物,同样要以对大自然的爱和揭示出健康的意理为矢量特征,如贺知章《咏柳》,王维《鹿柴》,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
  这方面,联系当今实际看,在一心致富和全面小康的大背景、大光环下,方方面面很多个人酸楚和背后交易,都还没有被揭露出来,总被掩盖着,讳谈着,这些都不是不好的写诗题材和素材,而且其中都有着很强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看怎么再现和表现,能否提炼出普遍认可的美。
  这也说明,尽管当今人们生活好了,但对生活的认识还没看清楚,甚至不知怎么认识,也说明投入的情感不够,算不上对生活真正有情,更说不上对生活无可动摇的热爱,实际是普遍不懂爱,不会爱,乃至没有爱的表现。
  不能以为这些背后的问题是私,即使是私,也不是自私,因为这是关乎普遍命运的问题,至少涉及公民以什么样的情和认识,来生存生活的问题,不关心这些,就避免不了相互间冷冰冰和麻木不仁,并习以为常于宁可人与人没有温度,也要倒向财权利欲,而不知反思、揭露、抨击和改变。
  任何社会都有正面和负面,无外乎哪一面多和少,任何个人在其中都有对际遇的要求和体验,其命运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生于其中,长于其中,老于其中,但凡有情就必然与其中有所碰撞,如果缺少了碰撞,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要么有被抛弃的成分,要么缺少呐喊的权利,若缺少这方面关注,就会造成消极走向更消极,要么不得不冷冰冰而熟视无睹,要么不得不麻木不仁而漠视和讳谈,总之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的负面体验,而且无法用生活的幸福来等同精神的幸福,更掩饰不了,何况在贫富差距仍然很大的情况下?
  对负面的际遇和事物进行真实的反思、揭露、抨击和表达渴望改变,同真实歌颂正面、抒发愉悦一样,是美的,是能够通过主动释放压抑的精神信号,来表达美好诉求、进而保持人性积极意识,并激发出对未来某种希望感而获得广泛欣赏的,是因有健康的情和认识而懂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意理的表现。
  换言之,有情代表人与人的健康关系和联系,证明有温度。懂意理意味有合理的认识和精神状态,证明知亲疏好坏,明是非曲直。情来自人本身,与一般动物无异,意理来自学习和修为中的感知、认知和认识,也是感知、认知和认识成就了人的学习和修为,正是这让人区别于一般动物。
  写诗是情意理共同支配下进行的,光有情便茫茫然,不知云何,光有意理则冷冰冰,摆摆样子,既不真实,也无价值,这就是写诗为什么要强调真情实感,强调修为的原因。
  情是人天生固有的,所以不管有什么话,一旦带着情说出来,就显得自然而然,而且真实,如果同时还饱含有价值的意理,就显得不仅有内容,还有了上升为美的可能,这时再讲究一定技巧,就成了艺术,诗和诗之写法,就是从这之中诞生的。
  美是写诗的欣赏意义,也是最终的艺术表现,这种意义既由情托出来,也需要用意和理来支撑,也就是,看写的是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是情和意理一结合,才完整意味着诗的作者在言表的是什么情,什么意思,真假如何,健康与否,于是才让写诗和诗的里里外外,呈现为饱满无比,美不胜收。
  诗言志,歌言情,是古人说法,看起来是这样,其中“志”就是意和理,毕竟歌有曲子跟着,适宜表情,诗是铿锵言语,似乎适宜表志,不过这仅仅是一般印象,具有审美意义,应看做形式上的固有意趣,美感和自古以来的欣赏习惯。
  如此,诗言志,歌表情,怎么谈都不为过,但在创作实践上,把这些当做知识,知道即可,无可拘泥,也没法拘泥,拘泥了就是不求甚解,生搬硬套。
  写诗总体上是抒发情感波动的,又不尽然,也有单纯想说话就写诗的时候。一方面,情要借助内容才好抒发,内容也要借助情才显得生动,所以着重于情,情感就强烈,这时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才是关键,其关键点就是激发点,爆发点,也就是灵感。
  灵感也是矢量。用情带出的灵感,就是情的矢量意义。灵感是情的具体指向,有灵感就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包括不该写什么,不该怎么写,不该为什么写,这就意味有了具体内容和内容提炼的倾向。
  只要人的生活不空洞,灵感指向哪里,哪里就是生动的源泉,这就是运用情来写诗在创作实践上的道理。这同时提示的是,人平时要有爱,爱是情意理的综合体现,也是集中体现,可有声,可无声。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1-27 2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11-27 23:27 编辑

     谢谢老师的教诲,使我更加明白了“情意理”的具体倾向和内涵。正如您说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情就是真情实感,是一种生活中情感的波动,没有波动就是没有感知,即麻木不仁。同时也让我理解,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认可的程度,情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关系,是一种感觉的和谐。
      而意理就是人的后天修养和学习,是知书达理,是发现和掌握了事情的发展规律。从这方面讲情偏向主观,而意理偏向客观,情是意理的主观化,意理是情的客观化,总的来说是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促进和干预的结果。
      写诗的人就是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些,然后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增加自身的理性认识,从而促进自己的情感走向健康和积极的方向,不但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样的方向,也是这样的结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劳动致富”等等同样也是这样的精神和觉悟,都是情感与认知和认识的共同结果和判断。
       由此我明白了,情意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不管是私事,或者是公事,只要是美的情意理,写出来诗的内涵就是美的 ,这时创作的过程就是用艺术手法表现生活美的过程,也同样是一个言志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