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驻马听雪 于 2021-11-22 07:19 编辑
应征联、古今对和绝对(1)
应征联,也叫“征联”、“半联”,从广义来讲,即一方悬出上句,另一方作出对句而合成的楹联。征联极富社会性,其反响较大,至于个人之间的私下邀联,应属应答联范畴。 古时一般为名家出对,悬而未决,更有时至今日尚无人能对者。 现在多指官方、团体、厂矿、个人或为庆祝节日或为弘扬精神,或为宣传产品,悬以上联,或通过新闻媒介出出句,向社会征集对句。 所谓“古今对”,其实就是前人的某个绝妙出句在当时未能得到满意的对句而由后人完成对句的对联,也可称之为“续对”。而所谓“古”与“今”也未见得出句者就一定是古人,对句者就一定是今人,只要出句与对句不是同时发生的即可,因此“古今对”在本质上是属于“先后对”或者“历时对”。 所谓“绝对”,本是指因为难以满足出句苛刻的条件而一时无力应对的联语。那么,这类不好对的联语,如果有人能够完美应对,那就是一副绝妙之对;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句,那就成了孤单不偶的绝断之对。也就是说,“绝对”有双重含义:一是“绝”字有绝妙、独特、不一般的意思,即对得绝佳完美的“绝妙”的对联;二是“绝”字有断绝、无解、对不上的意思,即对不起或者对不好的“绝应”的对联。再通俗点说,“绝对”要么是妙不可言的佳对,要么是无人能对或者难以对好的遗存单句。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对多为绝妙之对,故也可称之为前一种意义的“绝对”;而有的绝妙之对,出句一时无解,甚至于数十数百年后仍无满意的对句,也就成了无法完工的“古今对”。 这里将至今无人能对之联收集整理一二,一来同享,二来同想,或许,这些在你面前成为古今对范畴的绝对那!(局圉于时间篇幅,分篇逐步分享) 1下联,皮背心(附注:皮背心,内衣名,三个字又分别是人体的三个部位)。 2上联,秋千已荡千秋久(附注:秋千千秋互相倒置,秋久同韵)。 3下联,香香两两(附注:此为朱熹所出,意为,芳香的香料二两)。 4下联,龟鹤延年(附注:嵌名联,省嵌手法。分别嵌入唐朝三乐师名,李龟年、李鹤年、李延年,三人同姓。全联又为祝寿用语)。 5上联,易容容易(附注:此回文联,正读反读都一样)。 6上联,古文故人做(附注:双重合字,古文合成故,故人合成做,意思又通顺自然)。 7上联:奈何桥,其奈我何,过奈何,不过奈何?(附注:此联为重庆丰都城有一座名为‘奈河桥’的小石桥,上有此联)。
8上联: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四川彝族居住地在大凉山,小凉山,大凉山占地面积远不如小凉山,当地人为此作此上联)。
9上联: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
10上联:孙子孙子孙膑使《孙子兵法》如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