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23

你有自己的《关雎》么?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发表于 2021-6-29 2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1-7-3 10:52 编辑

你有自己的《关雎》么?

   现代文艺批评理论认为,解读诗歌,最多就是把别人的作品读成自己的一首诗。①
   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而且也有争辩,但是,多想一想,事实却往往就是如此。
   就看《诗经》中的《关雎》,那么多古今权威专家,有谁不是将经典读成了自己的一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略去余下12句)
   为着长话短说,以下只分别列出权威解读的一二主要观点。

   1、卜商:《关雎》,后妃之德也。②
   ——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诗经》在汉儒尊为经之前,就称《诗》或《诗三百》。据说,《诗》之序就是卜商所撰。他对《关雎》的解读——颂扬周文王后妃的德行——也被后世当作“经”来读。卜商之解依据何在?谁写的《关雎》,何时所写,为何要写,这些对于传统批评探求诗歌本意(即诗人的创作意图)来说必不可少的背景资料,没有一丁点史料记载。没有确凿依据的解诗总是难免有自说自话之嫌。虽然卜商是善于解诗的——孔子曾表扬过他,③但是高水平的自说自话,在现代批评看来,那就是读成了自己的诗。④“后妃之德”正是卜商的《关雎》的含义。

   2、毛亨: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也。⑤
   ——毛亨,汉初的大学者,以传《诗》而名闻天下。传《诗》就是解《诗》。当时解《诗》的学者不只是毛氏,时人以“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来区分他们。或许是“毛诗”最得好评,或者说最合拍于儒学,其他三家诗竟先后亡佚,只有“毛诗”独存。尽管见不到其它三家,但不难推断,他们的观点定是大有不同,《诗》都被解成了他们自家的作品,恰如时人给起的名字。汉武帝时那位主张“独尊儒术”的学者董仲舒,称“《诗》无达诂”,应该也是有感于四家解《诗》,各说各话吧。
   看毛亨解《诗》,感觉真是太为难他了。卜商定了“后妃之德”的调,怎样把“参差荇菜”凑上去呢?毛亨的奇思妙想是,荇菜(一种水草)可以用来祭祀,而后妃会采来荇菜,备下其它物品,以供宗庙祭祀之用,而且为了这件可以帮到文王的事,后妃连觉也睡不安稳。也就是说,文王的好配偶也是文王的好帮手。这样,所有诗句便都体现后妃有德了。诗好像是讲通了,但自说自话的意味只能说更重了。

   3、郑玄:左右,助也。言后妃将共荇菜之菹,必有助而求之者。言三夫人、九嫔以下,皆乐后妃之乐。⑥
   ——郑玄是东汉末年儒家学者。他在毛公解读的基础上,做了更具体的解说。他解“左右”为助手,因为采摘荇菜的事,后妃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她需要大量的助手。需要多少呢,郑玄说“三夫人、九嫔以下”都是,换言之,后妃要找的女子都是文王的妻妾。按《周礼》,周天子的后宫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合计120人。这个说法,传到唐代,有位学者叫孔颖达,觉得郑玄实在解过了头,不得不为之补漏洞。他说,周代后妃立120人,但商代只有39人,文王其时只是商代的一位诸侯世子,怎么会有120位妻子呢?郑玄只是拟用天子的妃子数来解诗,并非说文王真有这么多妃子。这漏洞实在不补更好, 这一补让更多人知道了郑玄自说自话的荒唐。⑦

   4、朱熹: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⑧
   ——宋代大儒朱熹,对前人解《诗经》很有些不同意见。他对“窈窕淑女”的“女”字的解释,一下就戳中前人注解的痛处。既然这是位未嫁的女子,那怎么会去帮文王准备祭祀之物,帮文王选后宫女子呢?只此一字,足可颠覆所有。但朱熹并不否定卜商的解读,相反只是想为他做更好的注脚。他进一步明确后妃只指大姒一人,而非指三夫人九嫔一群人。他又从诗中解出了后妃是从未婚到已婚,而诗是后妃进宫后,宫中之人见其有德而作。显然,这并不是考证,同样是自说自话的猜测,是不是比毛亨、郑玄、孔颖达更高明,可以更好地圆卜商之解,在今人看来,只怕全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5、严虞惇:《关雎》之诗,言后妃求淑女也。⑨
   ——严虞惇,清代大学者,著述丰富,其《读诗质疑》三十一卷被称为有功诗学。只是他对《关雎》的解读,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尽管他就是归纳前人之解,说得更直截了当些而已,但略去了后妃配文王之说,只留下后妃求淑女,会让人觉得背离原诗文本更远了。真想开个不雅的玩笑——女人求女人,难道解出同性恋来了?而这就是严虞惇的《关雎》。

   6、高亨:这是歌唱一个贵族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最后和她结了婚。⑩
   ——高亨,现代学者,古文字学家。经历过五四,终于有了摆脱儒家经典旧解的全新之说——这就是一首爱情诗。那么这是不是读出了《关雎》的本意呢?恐怕也难说,现代学者的解读同样是自说自话、各说各话。“一个贵族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这是高亨的《关雎》。

   7、余冠英:这诗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⑾
   ——余冠英,古典文学家。他的《诗经选译》,让难懂的古诗,一下子变成琅琅上口的白话诗,广受读者喜爱。他对《关雎》的解读与高亨相近,但没有“贵族”一说,就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劳动着的女子。这样的解读更为平民化,这就是余冠英的平民化的《关雎》。

   8、鲍鹏山:这是求爱的山歌,还是调情的夜曲?古人说这是写“后妃之德”,是要以此“风天下而正夫妇”,太道德化了。我们也不能否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面包含着理想,包含着理想的男女婚配的标准。君子是有行有德之人,淑女则是幽闲贞静之女,可见强调的婚配原则是双方的德行。当然,君子、淑女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也有门当户对的意思。我们还要注意,在“淑女”之前,还有一个限定词“窈窕”,这是一个连绵词,意思不外乎是指体态曼妙,这就是“色”了。看来君子择偶是好色兼好德的。“有色”与“有德”不可偏废,二者不可兼得时,去色存德。⑿
   ——这是一位作家,也是教授。他用“第三只眼”读《诗经》,确实读出了他自己的《诗经》。就看《关雎》,他读出的是“门当户对”“德色不可偏废”。这样的解读,较之高亨、余冠英两位前辈学者,他的第三只眼是更新潮些,还是反而老旧些,实在令人怀疑。

   这么多的权威学者读出了自己的《关雎》,作为普通读者,如果感兴趣,既可以从中去品鉴一个经典作品的多样滋味,并依着自己的口味选出所爱;也可以试着读出自己的《关雎》。我们能不能读出自己的《关雎》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君不闻有流行歌曲唱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朝朝暮暮思容颜
   追求我爱如心愿
   长夜漫漫我思念她的脸
   ……
   当你在歌唱时想象着化身为那位有德有才的君子,而你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就是那位淑女,那么,毫无疑问,你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关雎》。

注释:
①姚斯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我们决不可能像传统批评相信的那样去复述一首诗或‘接近’于它的本意,我们最多只能构成另一首诗,甚至这种系统的再阐述也总是一种对原诗的曲解。”
②毛亨传郑玄笺《毛诗传笺》中华书局2018年10版第1页
③《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9页:“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④哈罗德布罗姆《影响的焦虑:诗歌理论》牛津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94页:“诗人对于诗的曲解比起批评家的曲解或批评来更极端化,但这仅仅是等级的不同而绝不是种类的不同。只有曲解,而不存在阐述,因而所有的批评均是散文诗。”
⑤同②,第3页
⑥同上
⑦《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一》
⑧朱熹集注《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⑨《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一》
⑩高亨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1980年版第1页
⑾余冠英译《诗经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页
⑿鲍鹏山著《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重庆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第151页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1-6-29 2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观点.任何一首真正的好诗,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因此每首好诗都是读者可以加工的材料,每个读者都可以加工出自己的产品来.这个产品或者与诗有瓜葛,但面貌味道却各不相同.

点评

谢谢赐评。一首诗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滋味,确实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6-30 06:2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所列的解释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点评

对。一个作品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于不同的时代。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1-6-30 06: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玉润《诗经原始》:《小序》以为后妃之德,《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无确证。诗中亦无一语及宫闱,况文王,大姒耶?窃谓风者,皆采自民间也,若君妃,则以颂体为宜。此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耶?

点评

谢谢赐评。您说得对。古人怎么解出“后妃之德”来的,让人想不明白。房中之乐比较好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3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1-6-30 07: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鲁迅就不同意后妃之德的说法

点评

没留意到鲁迅的解读。今人应该都是读作爱情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450

帖子

72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0
贡献
1815
金钱
2893
发表于 2021-6-30 08: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诗经此篇,如同读哈姆雷特很难。
中国的诗歌,基本没有离开政治和教化,解读同样。
儒家解析,皆为教化。现代新文化人物解读,对后妃之德基本持嗤之以鼻。
诗经作为经是用以教化不用怀疑,雎鸠写的是文王及其厚德有些牵强。

点评

谢谢您读帖留评。您说得对,古人对《关雎》的解读就是用来教化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13070
金钱
1549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30 0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风,是采集上来的民歌,余冠英的见解是正确的。

点评

谢谢先生赐评。在下也觉得余冠英先生对《诗经》的解读比较合理。他的翻译也是最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主题

501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5
贡献
5364
金钱
6945
发表于 2021-6-30 17:2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关雎》而能有自己的理解,是《关雎》作者的成功,也是读者的成功。

点评

先生所言很精彩。谢谢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30 1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1-6-29 23:20
不错的观点.任何一首真正的好诗,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因此每首好诗都是读者可以加工的材料,每个读者都可以加工 ...

谢谢赐评。一首诗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滋味,确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6-30 06:20
从所列的解释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对。一个作品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于不同的时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21-6-30 06:36
方玉润《诗经原始》:《小序》以为后妃之德,《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无确证。诗中亦无一语及 ...

谢谢赐评。您说得对。古人怎么解出“后妃之德”来的,让人想不明白。房中之乐比较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1-6-30 07:54
好像鲁迅就不同意后妃之德的说法

没留意到鲁迅的解读。今人应该都是读作爱情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榆 发表于 2021-6-30 08:28
对于诗经此篇,如同读哈姆雷特很难。
中国的诗歌,基本没有离开政治和教化,解读同样。
儒家解析,皆为教化 ...

谢谢您读帖留评。您说得对,古人对《关雎》的解读就是用来教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6-30 09:31
国风,是采集上来的民歌,余冠英的见解是正确的。

谢谢先生赐评。在下也觉得余冠英先生对《诗经》的解读比较合理。他的翻译也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6-30 17:23
读《关雎》而能有自己的理解,是《关雎》作者的成功,也是读者的成功。

先生所言很精彩。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7 0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