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1-3-23 16:20 编辑
《照瓢画葫芦》+詩片106. 文/林长信
1) 我选购一本封面最浪漫、 内容最精简、行文如诗的 《爱情尺牍圣经》来细读五遍 然后消化易容 用向笔友连攻三足月满满
2) 在零点发起线双方进入约会 她以一季的盛装来会面 长髪、细腰、素颜、浅笑 一如恋爱小说标准美的典藏版
3) 既然我俩都采用复印的爱情 便遵循浪漫台本需有情傷之必然 下次约会后要当真失恋、哭到失明// *参-《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杨照/著,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页199.
2020-10-12#20J5(隔行押韵)>> >附【参考部分】如次,读者大可略去不看.谢谢! > 詩片106.《困惑?值得共享》林長信/2020-10-15 诗歌的“内容四向度”:1-读诗人;2-写诗人;3-诗文本;4-诗关联。希望本[诗文本]不会使讀詩人陷入困惑,文本中没宣示什麼炎炎大言;讀詩人或可对关于[复印人生]的困惑應激出抽象的反躬自省。// > 复诗友1:社会学提醒我们,有[社会驱力]这无形的力量,使得各族群的人出生与某个社会后,就趋向那个社群的思路与习惯,该人始会被该社群接纳。一个人处于社会中不只是受到“经济”与“政治”的影响,更影响深入到“文化”的层次,诸如:象征/智慧/风格等;就显现在宗教/语言/艺文/育乐/意义/价值...的生活理想与形态里。
例如:我们活在农业社会是没有周休一日,就没有周休一日的生活安排与样态;若是处于周休二日的工商社会,就呈现有两天的休闲社交去处与街景(人是复印件)。
这[社会驱力]可在异国恋的恋爱/婚后、家庭/家族间的磨合与调试中时时刻刻都出现。所以,同语境内的男女,同用一本同文同种的恋爱圣经,即令尽信书而跟风(被复印)跟错了,都已经算是社会冲突最小,有够幸福了。// 复诗友2:或许因为个人的习作诗,有时是读书报告,有时是睹物或观景的心得,而藉用诗歌的形式以出之,就惯性的自思维(含义)起笔;所以,才有这种样态的成品。也因此,个人的习作诗就颇欠文彩(文字提炼),也谈不上有何[文字意象]的趣味。// 复诗友3:《我在困惑中学步中》我有百分百的自信我的“文学底子”是浅薄的。陶渊明诗集、《唐诗三百首》、里尔克诗集...(多了)等等,我都没读完过一遍,而且曾将全本读毕的中西诗集和诗歌入门,才共约不到30本;加上人又晚熟,55岁以后才学会看待事物,分辨良窳,真是浅薄得很。2007年为了保健锻练而作头脑体操,就业余的习作现代诗,是本无负担/责任/壮志;2009年开始习作押韵诗;复于2017年因应读者导向- -90后的青壮年惯于刷屛式的秒读,便折入只习作"14行以内的小诗",略微稳定至今。当我翻到<时代诗歌网-诗刊首页/诗观纵横>内的《里尔克 Rilke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时,慢慢阅读完毕后,就感受时年28岁的里尔克对诗歌的认知与实践才是深刻的。建议读读他,或其他的西洋1850年以降的诗家之作。就现代诗,很明显的我是还在困惑中、我是在学步中的徒子徒孙。向您简单作复并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