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18 17:50 编辑
扇对(偶对、复句对、双句对、隔句对、扇面对、开门对) 这种对仗属于双句对。指在一组文句中两句两句地隔句对偶,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的修辞方式。这种对仗俗称“扇对”,又叫隔句对、扇面对、开门对等。 这种对仗历史悠久,早在《尚书》中就用到了扇对,如:“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谟》) ⑴诗词中有关记载: ①隔句对:“唐上官仪曰:‘诗有八对,八曰隔句对。’”《诗人玉屑·属对·六对》:“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七引《诗苑类格》) 日本入唐高僧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之“二十九种对”中,亦将隔句对列为第二(第二,隔句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宋/唐庚《唐子西语录》仍沿用此名。《文笔式》、旧题魏文帝《诗格》等早期诗法著作都有类似的记载。 北宋僧人惠洪将隔句对看作较有影响力的律诗的特殊对仗法,他的《天厨禁脔》是北宋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法著作之一,卷上“近体三种颔联法”云:《吊僧》:“‘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此郑谷诗也,颔联与破题便作隔句对;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未得重逢,照秋灯之影堂’也”。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式》解释说:“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朱权把扇对与隔句对分做两类,即句式整齐与长短句两种。 五言隔句多于七言,惟郑都官有云:“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白乐天《快活》一首,韩致尧《寒食有怀》一首,亦用此体。此类虽非至诣,然亦不可不知也。(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一○)按 韩致尧即韩偓,例见后。 长排隔句对者多,杜有隔两句者尤趣,局易板,联宜变也。又有起对而承接转不对者,更活,然只有杜,杜亦惟末年有之,总是工夫熟而后可。(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②扇对:白居易的《金针诗格》将其命名为“扇对格”:“诗有扇对格: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续金针诗话》和《渔隐丛话》也称为扇对。 “扇对:又谓之隔句对。五言律如李白‘白鹭州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七言律如郑谷‘昔年共照松溪隐,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是也。排律中尤多有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 “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对。如少陵《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在第七第八联)东坡《和郁孤台诗》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眺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是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杜少陵四》) 扇对即隔句对,始于“昔我往矣”四句。五言六朝人都有之,七言乐天,致光有之,大都用于起句。在腹联者,邱迟《酬柳仆射》一首,唐以后祖之。少陵《桥陵诗》中间云“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四句,坡公亦有“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四句。唐人绝句亦用此格。(清/胡寿芝《东目馆诗见》卷二) 《芥隐笔记》:乐天诗:“去岁暮春上已,共泛洛水中流。今岁暮春上已,独立香山下头。”子瞻用之为海外《上元》诗。愚谓此格不专出乐天,唐人中极多,如“去年花里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又“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严沧浪所谓“扇对”是也。(清/马位《秋窗随笔》) ③扇面对:“扇面对,《调笑令》第四句对第六句,第五句对第七句,《驻马听》起四句是也。”(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 对偶:有扇面对、重叠对、救尾对。(明/王世贞《曲藻》) 1958年,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汉语诗律学》论近体诗对仗时说:“第一种是上一联出句和下一联出句相对,对句亦与对句相对。这种对仗叫做隔句对,《中原音韵》论曲时称为扇面对。” ④扇对格:“扇对格者,首句与第三句为对,次句与第四句为对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对。如少陵《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 ⑤开门对:“(律诗)有以第三句对首句,第四句对次句者,谓之开门对。”(清/冒春荣在《葚原诗说》) ⑥续句对:扇对,又有人叫续句对,续句对本是诗的对格,也是指两联四句,两句一意,隔句相承,交错互进的对偶格式。按续句对有不同的理解,续句对应该指的是内容上的关系。因此扇对又叫续句对是一种概念混淆。(见“续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