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16

七律 立春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发表于 2015-2-25 13: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山大海 于 2015-2-26 19:33 编辑

揖谢干支割晓昏,东风逼迫楚河温。
难牵残雪红酥手,好棹初江碧浪痕。
牧笛遥闻吹折柳,祥云堆望卷重门。
屠苏井底涵醇厚,瑞脑销金酹一樽。
注:折柳,《折杨柳歌辞》,取惜别(冬)意,兼指春天来了(既惜冬又迎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2-25 13: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律!春来了,人却又要分别了,此情此景的确让人有些无可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2-25 1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两联出句句却同为上声,有上尾之嫌,宜调一下。

点评

首席所言是否“手”、“柳”二字?何谓上尾?请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7 22:35
谢谢首版临帖交流,在这里要和首版交流一下我个人的意见。昨天在微信里有位诗友说,现代诗词创作是无法超越古人了,没有几首像样的东西。我和他说,不是无法超越,是现在人们过于拘泥于形式,以致抑制了很好的思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5 2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鹤轩主 发表于 2015-2-25 13:43
中两联出句句却同为上声,有上尾之嫌,宜调一下。

谢谢首版临帖交流,在这里要和首版交流一下我个人的意见。昨天在微信里有位诗友说,现代诗词创作是无法超越古人了,没有几首像样的东西。我和他说,不是无法超越,是现在人们过于拘泥于形式,以致抑制了很好的思路,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居多。一首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形式,(合律 、押韵、对仗是必须的),更主要的是主题思想的表达,即意境的诠释。比如人们所说的四平头、连韵、音步之类,无疑给律诗创作增加了许多桎梏,怎么能写出好作品呢?翻开唐诗来看看,现在所说的这些比比皆是,可为什么唐诗的成就那么高呢?我的观点很不认同,只要符合律诗创作的硬性要求,不必细细考究后人派生出来的东西,比如四平头,试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按说这就是四平头,可是这却是千古名作。
就先生所说的“上尾之嫌”,我觉得也不必去考究,若调,出不了原诗的意境,再说,唐宋诗里比比皆是,就我读过的就很多,试看: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杜甫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
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
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白居易  酬哥舒大见赠
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
花下忘归因美景,尊前劝酒是春风。
各从微宦风尘里,共度流年离别中。
今日相逢愁又喜,八人分散两人同。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清景偶题是诗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
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
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
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沉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可见这一点并不是诗词创作的忌讳,只不过是现在人们将诗词创作弄得越来越严,试想在这样苛刻的要求下,能有多少好的作品存在,也就造成了“顾了面子顾不了里子”了。我一向主张,不考究四平头、不考究连韵、不考究音步,这些都是小节,其他的就必须遵守了,比如对仗,现在人们有几人能过了这一关?寥寥无几,因为在词性上很多人把握不了。包括拗救、借对。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提出我的主张,没有不尊敬您的意思。论坛嘛,就是用来交流切磋的,否则,每天评个贴子,不交流个人看法,不可能达到提高的目的。

点评

只是切磋,见仁见智吧,调一下也可,不调也无所谓,看各人自己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6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2-26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大海 发表于 2015-2-25 20:33
谢谢首版临帖交流,在这里要和首版交流一下我个人的意见。昨天在微信里有位诗友说,现代诗词创作是无法超 ...

只是切磋,见仁见智吧,调一下也可,不调也无所谓,看各人自己哈。

点评

呵呵,交流而已,祝首版两节愉快,阖家欢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6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7: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鹤轩主 发表于 2015-2-26 13:27
只是切磋,见仁见智吧,调一下也可,不调也无所谓,看各人自己哈。

呵呵,交流而已,祝首版两节愉快,阖家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525
贡献
11905
金钱
18376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26 2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问大海好。

点评

谢谢梅友首版临帖雅赏,祝两节愉快,羊年大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7 2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2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叟梅友 发表于 2015-2-26 20:31
学习佳作,问大海好。

谢谢梅友首版临帖雅赏,祝两节愉快,羊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525
贡献
11905
金钱
18376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27 22: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鹤轩主 发表于 2015-2-25 13:43
中两联出句句却同为上声,有上尾之嫌,宜调一下。

首席所言是否“手”、“柳”二字?何谓上尾?请赐教。

点评

嗯,一般而言,白脚句之句脚要求平上去入相谐,若四个出句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上去入四声中用了同一个声调即为上尾。相邻两个“出句”声调相同称小上尾,三句相同是大上尾。现在虽然不要求四字完全不同声调,但相邻两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7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2-27 22: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叟梅友 发表于 2015-2-27 22:35
首席所言是否“手”、“柳”二字?何谓上尾?请赐教。

嗯,一般而言,白脚句之句脚要求平上去入相谐,若四个出句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上去入四声中用了同一个声调即为上尾。相邻两个“出句”声调相同称小上尾,三句相同是大上尾。现在虽然不要求四字完全不同声调,但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最好不要用同一声调。

点评

谢首席赐教!您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8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1484

帖子

6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59
贡献
1639
金钱
2168
发表于 2015-2-28 0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乡野村姑 于 2015-2-28 16:24 编辑

唐诗曾经有个阶段律诗的格律不是很严谨,慢慢发展就有了《钦定词谱》统一规划了关于律诗的严格性和可行性。以至于现在的律诗要求的很严格。三平头,三仄头,三平尾,三仄尾,挤韵,撞韵,拗救等问题。尤其是五律,五绝就更容易出现三平头,三仄尾现象。所谓律,就是框定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为什么七言诗写起来句子溢美,就是不受格律限制。有了格律自然就觉得被束缚,这也就是七律与七言诗,五律与五言诗的根本区别。
那为什么要分七律,五律。七言诗和五言诗呢,所以个人认为在写律诗的时候还是按照律诗的要求写是对的。不然不能称其为律诗。
我这不是对楼主而言,因为在别的论坛还真的很少遇到这种现象,在这里我会常常遇到这种现象的。在这个交流平台也是为了探讨,没有别的意思。

点评

同意村姑卓见。偶也认为,凡注明为律绝的还是应该依格律要求写诗;凡不依格律的五言或七言都可列入古体诗。至于押韵,也会有平声韵和仄声韵之区别,律绝应平声韵,如采用仄声韵就可认为是古体诗。个见交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8 2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5: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村姑临帖,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在是谁规定的,并没有权威机构,只是大家的俗成而已,作品还是在硬性格律框架下,以意为上好,呵呵,祝您两节快乐!

点评

谢谢回复!祝春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8 1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885
贡献
3556
金钱
5954
发表于 2015-2-28 17: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寒 于 2015-2-28 17:04 编辑
高山大海 发表于 2015-2-28 15:28
谢谢村姑临帖,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在是谁规定的,并没有权威机构,只是大家的俗成而已,作品还是 ...

欣赏也是学习。祝春祺!

点评

谢谢凌寒先生临帖,讨论也是有益的。我所举的几例涉及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朝诗人的诗,格律已臻严谨了,非春姑所说;再说《钦定词谱》与律诗好像不搭。祝您两节愉快,羊年吉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8 19:42
[color=Red][/color]无力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439

帖子

8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2068
金钱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凌寒 发表于 2015-2-28 17:02
欣赏也是学习。祝春祺!

谢谢凌寒先生临帖,讨论也是有益的。我所举的几例涉及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朝诗人的诗,格律已臻严谨了,非春姑所说;再说《钦定词谱》与律诗好像不搭。祝您两节愉快,羊年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525
贡献
11905
金钱
18376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28 2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鹤轩主 发表于 2015-2-27 22:47
嗯,一般而言,白脚句之句脚要求平上去入相谐,若四个出句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上去入四声中用了同一个声调即 ...

谢首席赐教!您辛苦了

点评

赐教不敢当,同在一个版块切磋是个缘份,有看法说出来就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525
贡献
11905
金钱
18376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28 2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野村姑 发表于 2015-2-28 07:06
唐诗曾经有个阶段律诗的格律不是很严谨,慢慢发展就有了《钦定词谱》统一规划了关于律诗的严格性和可行性。 ...

同意村姑卓见。偶也认为,凡注明为律绝的还是应该依格律要求写诗;凡不依格律的五言或七言都可列入古体诗。至于押韵,也会有平声韵和仄声韵之区别,律绝应平声韵,如采用仄声韵就可认为是古体诗。个见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8176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5
贡献
8684
金钱
1036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3-1 08: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叟梅友 发表于 2015-2-28 20:18
谢首席赐教!您辛苦了

赐教不敢当,同在一个版块切磋是个缘份,有看法说出来就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9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