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精华3
注册时间2014-8-19
威望915
金钱3044
贡献1874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威望- 915 点
贡献- 1874 次
金钱- 3044 枚
|
发表于 2015-2-16 18: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15作业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解答: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作品举例
《秦妇吟》,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出逃成都,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中和三年(883年)在东都洛阳,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自述”,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唐末社会动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唐朝统治者及其官僚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阶级本质。
这首七言古诗全长238句,1666字,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146句,1022字,写黄巢义军攻占长安、主人公秦妇被掠为新贵眷属的经过;后半部92句,644字,写秦妇逃出长安,东奔洛阳沿途的见闻和感想。从叙事诗应具备的艺术特色着眼,长诗极富功力地塑造了三位代表不同社会层面的典型人物;编织了深情委婉的既现实又离奇的故事情节;使用许多具有音乐旋律美的佳句铺排人物、故事、场景,集中体现了唐代诗歌艺术的博大与完美。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下片写话别时的叮咛,具有浓郁的民间词气息。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旧时的欢愉和现在的离恨跃然纸上,语言比较通俗,体现了温词清丽疏朗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