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发表于 2020-4-2 18: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复你一帖
把官话、读书音、韵书音混为一谈的除了是那些新韵者常犯的错误外,唐朝有个叫李涪的也曾犯过这个错误,他先用长安音检验切韵,发现长安音和切韵对不上。然后又想到了洛阳音音,发现也对不上,‘’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予尝以其音证之,必大哂而异焉。‘’,然后又认为切韵是吴音,可是发现吴音也不完全对得上,‘’夫吴民之言如病瘖风而噤,每启其口,则语泪喎呐。随声下笔,竟不自悟。‘’这便是不知陆法言之切韵是从‘’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的音韵学角度‘’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之误了。
陆法言之切韵始带官方性见诸于许敬宗的奏请其同用、合用,那是用于诗赋的,何来官话之说?
再跟你说说洛阳音跟陆法言的切韵对不上符的例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说:“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颜之推主要活动在北齐,他口中的北人语应是洛阳音吧?所谓萧、颜多所决定,连颜之推都清楚当时的洛阳音已是不正,又何来切韵完全是洛阳音之说?
陆法言可比你清楚得多,当时中国之四方之音都不可能尽合切韵音,故要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当然也比你清楚‘’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的方言差异,更比你清楚‘’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的方言差异和旧韵书的相互冲突,故‘’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就这么明摆着的事实又何来切韵是洛阳音是官话之说?
读书要分清条理还要明辩是非才不至于妄语,只一篇切韵序就够你研究半辈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