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1-19
威望737
金钱4742
贡献3385
金牌会员
 
威望- 737 点
贡献- 3385 次
金钱- 4742 枚
|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0-2-17 16:44 编辑
27.“树敌”与“交友”
重阳jm/文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意思是说要善于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帮手多,事业容易成功。可是没听说要善于树敌的,这听起来叫人吓一跳。因为多个敌人多堵墙。树敌太多,路难走,事难办,事业不易成功。这道理都知道,心里都明白,可事实上并非那么单纯,也并非那么简单。因为树敌与交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树敌的同时也是交友,交友的同时也是树敌。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数不尽,哪个不是靠朋友成功的?而哪个又不是与敌斗争过来的?再好的事也有对立,再坏的人也有朋友,这是为什么?因为观念、立场、信仰,追求、理想、知识、技能、环境、时机等等一切因素,都是决定一个人或事成败的原因,也是人们对“敌”“友”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文中的“敌”“友”是辩证述语,请莫误会。)
交友,暂且不说,这里就只谈谈树敌吧。所谓“树敌”,并非胡乱得罪人,看谁都是敌人。善于树敌,是说要认准矛盾,面对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是自然的,是客观存在的。矛盾的统一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是不可避免的。
三句话不离本行,在此就直说诗吧。中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自二十世纪初,中国将外国分行的文字当作“诗”引进来以后,经过八十多年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中国诗的主流,因为它没有韵,不是诗,我们称它为无韵“非诗”。有韵与无韵,是“有与无”的矛盾,诗与“非诗”,是“是与非”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必然要展开斗争。面对斗争的双方,无论何人都要选择一方,站在一方,这就要“树敌”。树哪方为敌?这就是“善于树敌”的问题了。
诗与“非诗”的问题,尽管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如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艾青等老前辈,都有这方面的论述。但群众性的普遍性的认识还是刚刚开始。现在仍有人承认,有人否认。但不管承认也好,否认也罢,“非诗”“伪诗”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善于树“非诗”“伪诗”为敌并与之斗争,是现实赋予新韵的历史使命,是新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韵,是依附于语言语音的。也就是说,韵与语言语音是相依相附的。语言语音的发展变化必然伴随着“韵”的发展变化。汉语言发展到今天,南腔北调的繁杂语言,已被法定的普通话统一了起来,“韵”也必然地依附于普通话而被统一了起来。那就是普通话韵母四声韵,替代了以前的所有旧韵杂韵,包括“御批圣典”的平水韵。
所以,新韵既树“无韵”为敌,又树“旧韵”为敌。因为“新”与“旧”也是一对矛盾。“新与旧”的对立斗争,是自然使然,也是回避不了的。做学问的事,容不得半点虚伪,所以必须面对。是站在“新韵”一边,还是站在“旧韵”一边?这也是一个“善于树敌”的问题。
树“无韵”为敌,交“有韵”为友;树“非诗”为敌,交“真诗”为友;树“旧韵”为敌,交“新韵”为友。它们的“对立斗争”是绝对的,必然的;它们的“和平共处”是相对的,暂时的,永恒是不可能的。但在斗争的过程中,“新韵”则是与“旧韵”为同盟者而联合起来,共同与“无韵”作斗争的,因为“新韵”“旧韵”共同都“有韵”,而这共同的“有韵”与“无韵”当然又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与斗争。
欲“百花齐放”,必“百家争鸣”。打破中国诗坛三足鼎立的局面,是新韵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热闹的一幕!
2002.8.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