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莼鲈归客、具沤生;
活动地点:留社
之所以称之为遗老体,而非复古体,是由于以莼鲈归客为首的留社成员们,根本就不理解复古的内涵。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复古的才学和功底。他们中多数的作者,连格律都没有过关。有时会因什么是孤平,什么是特拗而争论不休。而他们所谓的才学,也只是捧起古书死读、苦读,抠背字面。据说,留社的具沤生,每天都会限定自己去阅读大量古籍。这件事,听起来很伟大,想起来却很可笑。请注意,限定,多痛苦的词汇呀。将读古籍作为一种任务(而非享受),在当代社会,真不免有些自虐之嫌。
而且,他们所谓的复古,其实并不关汉唐以前事,而是更多地对清诗作出模仿。须知,伪清时期,是中国最专制、最缺乏自由思想的时代,文人士子为了逃避文字狱的危险,不得不钻进故纸堆里研究小学。清诗虽有中兴之名,但所谓的乾嘉体、同光体,都只是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而已,并没有使诗词回归中国文学的主流。当然,留社成员曾宣称:“诗词本来就是小圈子里的玩意儿。”这句话为他们崇尚模仿的清诗提供了合理性,却把国风、乐府、唐诗、宋词等大众喜好的丰硕成果,一棍子打入了垃圾堆。
实例:
吴山访古莼鲈归客
雨蚀山骨出,目穷江影微。闲筇随意至,孤鸟迹人归。
祀野神无贶,题残烛已希。荒唐胜朝树,独与世情违。
车次滕州漫成一律 莼鲈归客
地近中原气渐黄,三千国史付苍茫。
山川到此争朝鲁,礼乐崩时不僭王。
进退当年皆失据,井田新麦又成行。
前修竟已囘车去,留与闲人轻否臧。
手机短信送莼客兄北征 具沤生
回风独树晚,沧溟此心羁。雨出鱼龙浪,帆征星子随。
觚稜接旧梦,濩落月新亏。遥款兰成信,诗来共把卮。
二、实验体
代表人:嘘堂、响马;
活动地点:诗公社
实验无体。这是嘘堂对于实验体最好的诠释。但事实上,目前的实验诗词,已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即晦涩文言加现代意象),可以让人一眼辨认出来。所以,称之为实验体,应该是没有什么语病的。
所谓的实验体,其实和遗老体属于同一堆腐物上长出的两棵稍有不同的毒草。我们的嘘堂大师,曾经创造性地将传统诗词定名为“文言诗词”。这一点,是得到遗老们赞赏的。问题在于,嘘堂们并不满足于单纯模式的拟古。而是想搞出些新的玩意儿,以期“为当代诗坛留下些什么。”
实验,只是一种态度。其首发者或许是胡适博士。也就是以实验创新的姿态,去创作诗歌。实验体的诗歌创作,不是感性的勃发,而是理性的探索。为了求新,作者们搅尽脑汁,纷陈古怪。反正,能把一些简单的话,说得越复杂,越让人不明白,那水平就越高。
嘘堂们比胡博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采用文言(这点,五四时期的胡博士,是决不会干的),以及四言,杂言等远古体裁,同时又祭起了西方意识和现代意象等法宝,使作品看上去更加高深莫测。今人不理解,古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也不理解。大家都不理解,所以,他们就是高手了。
实例:
有马 嘘堂
木马旋转,与子为伴。白鬃银蹄,如丝光线。
欲往何之,乐音招唤。绿草茵茵,胡为乎目眩?
木马旋转,与子为伴。朱嚼紫鞍,风中胶片。
既往既驰,回环之殿。树叶烁烁,胡为乎不倦?
时疫 响马
时疫发作期,一切皆感染。症状凡不同,毒素实久远。
或经络阻塞,或组织瘫软。或刺激肠胃,或作用交感。
疾止于腠理,愈不劳针砭。此疫似可逃,蜗居而缚茧。
落落以群分,耿耿忽气短。椎心用内溃,搔首坐外癣。
人苏方我病,商略其谁免。
三、旧体新诗
代表人:李子、无以为名;
活动地点:新学院、古风拾叶
其实,我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将李子列入毒草的行列。因为对于他,我并不完全反对。李子擅长把五四以后的新诗以传统诗词的形式格律化,从而得出真正的旧体新诗。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格律,是传统诗词的基础所在,将传统格律融入新诗,本身就是对新诗的一大贡献。
然而,最终我还是将他列了进来。因为所谓的新诗,有很多本身就是毒草。李子将之引入传统诗坛,无疑是有负面性。何况,李子为了求新,舍弃章法,不问敦厚,呕心炼字,吐血造境,时常有哗众取宠之嫌,促长了网络诗坛的浮躁风气。至于李子的追随者无以为名,更是将心力放入文字还原的游戏之中,一意搞什么“花动乱,鸟轻浮”之类似乎很巧,看多了却让人打瞌睡的玩意儿。因此,将他们归入毒草之流,也是名副其实的。
实例:略
四、伪旧体新诗
代表人:刘庆霖、张智深;
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原中镇论坛)
之所以在旧体新诗前加上个伪字,是因为刘庆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根本与新诗二字无关。其所谓的新字,不过在于运用了现代汉语中一些初级修辞技巧。譬如“月亮一枚银质奖”,“已把严冬推下江”等等,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基本就是小学生、初中生教材里的散文。估计,刘大诗人小时侯语文学得不错。将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更名为“中小学生散文格律化诗”,可能会更合适些。
伪旧体新诗最早提倡于中华诗词学会,于网络诗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其提倡的小巧手法,毕竟也是一颗毒草。清点名单,少他不得。
实例:
军营杂感(选一)刘庆霖
从戎卅载知天命,看淡利名吾不能。
利在国家终欲得,名归天下每思争。
松花湖畔晨起(选一)刘庆霖
波光云影不须裁,湖畔山花次第开。
却笑鸟巢闲不住,一只思想跳枝来。
五、民主体
代表人:李大白、东海一枭;
活动地点:我所知道的诗词论坛,几乎都有李大白
诗词的功能是很丰富的。所谓诗言志,用诗词呼吁民主,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诗词纯粹作为宣传民主的工具,那么,这不仅是诗词的悲哀,也是民主的悲哀。
李大白等人的民主诗,很少顾及诗歌的艺术性。在格律上,基本用中华新韵(有时也不讲格律);在语言上,凑足字数即可(不管有多罗嗦),意境是不谈的,回味是不要的。反正,只要能将民主用最大的声音呼唤出来,那就行了。
就个人感情而言,我非常佩服李大白对于民主的执着精神,觉得他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但事实上,他的作品并没有使民主得到正面的宣传。由于缺乏艺术性,多数读者对他的作品不屑一读;由于他执着发帖扫屏的行为,更使得许多论坛对他反感。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吧,某些网络诗词作者,因为对李大白反感,从而对民主也产生了反感。而个别追捧李大白的人,则是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搞得网络诗坛乌烟瘴气的。所以,我认为李大白是一棵毒草,却又是一棵最正义,最悲情的毒草。
实例:
自况 李大白
独居单室负孤零,惟幸一身二任承。
敢结三朋四友谊,能还五眷六亲情?
七拼纵使八难凑,九败听凭十不成。
百载千番虽万事,亿民做主兆升平。
答网友 李大白
千年体制至今同,枉出救星毛泽东。
追尾三人成假虎,到头一己做真龙。
党中领袖皆天日,众里愚氓尽草虫。
革命翻身求解放,工农谁愿久贫穷?
六、酬答体
代表人:太多,不举例了;
活动地点:菊斋、光明顶
应答酬唱,本来是传统诗词的题材之一。在盛唐之前,多数的七律作品,都是酬答之作,但却鲜有佳作传世。诗词的灵感源自于真情流露,而酬答之作,却多半只是文字游戏,枯乏无味。
然而,菊斋、光明顶两处论坛,却不止一次地发起酬唱活动。使大部分的作者,为图热闹,将才气全部用于这些无聊地换字,凑韵游戏中。尤其是光明顶论坛,已成为专门的和诗阵营,出现了所谓的“寿诗一条街”。结果,论坛的人气上去了,但诗词的质量却下来了。
我并不反对应答酬唱,但是专门的应答酬唱,则无疑是败坏当代诗词发展的一棵毒草,坚决应该予以抵制、铲除!
实例:略
七、老干体
代表人:学堂窝人;
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
老干体作品缺乏形象化,也很少用修辞比兴。往往只是将作者的意图直白地呐喊于读者面前(这点和李大白的民主体异曲同工)。在当代诗坛占据很大的市场。可以说是一棵最大的毒草。
但老干体并非网络诗坛的产物,在《中华诗词》等传统刊物上,老干体的作品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网络诗坛的作者对之却不太感冒,只有少部分诗词学会成员上网,依旧贯彻了老干部们的创作方针。
鉴于老干体在网络诗坛影响不大,特陪列于七大毒草之末。
实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