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1

[抒情散文] 庵屋

[复制链接]

62

主题

281

帖子

1905

积分

常务管理

浔阳江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
贡献
398
金钱
741
发表于 2019-10-10 23:2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庵屋,对农村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可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讲就不知所云了。
        这样说吧,庵屋就是农村人看护菜园瓜果及圈养牲畜等临时搭投的简易住所。
        庵屋的构造极其简单,主体结构是由胳膊粗的几根树干组合而成。先将几根直条树干捆绑成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要离开地面尺余高的距离,这段距离能起到很好的隔潮和通风作用。用长度大于人体高度的三根树干连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交点,连接时最好采用铁丝捆绑的方式,这样一来,庵屋的整体框架就算完成了。
        框架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对结构外形进行围护了。通常在框架外围,整齐而紧密地排放些玉米秸杆或草帘之类的保暖层,然后再在秸杆上面遮一层防雨的塑料布。睡觉的部位则需要排列些结实均匀且平直的树干,然后在树干上面铺些厚厚的稻草,将被褥在上面一铺,便是一处惬意而舒适的安居之所。
       庵屋的用途不仅可用来看护瓜果菜园,它还可以用来当作预防地震的避震所。
        记得唐山地震后,人们对地震是谈之色变,唯恐灾难不知会在哪一天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搭设了庵屋,晚上一家人就睡在了里面,以防不测。
唐山地震时,我才是十几岁的小孩,印象中,父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哥哥姐姐们皆在外地工作,因此,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务全靠母亲一人来料理。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务农,利用空闲时间,母亲也在院子里搭了一个茅草庵屋。当时我所在的小山村还没通上电,夜晚的照明器材仍然是采用古老的方式:煤油灯或蜡烛。
        那时候我淘气的很,下午放学一回家,将书包一扔,就叫上小伙伴们去外面捉迷藏或掏鸟去了。什么时候玩的肚子饿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吃饭。每次灰头土脸地从外面回来,第一眼就看到庵屋前的母亲在摇曳的煤油灯下做着针线活。为防止煤油灯被风吹灭,母亲就在煤油灯外面安了一个自制的塑料风罩,虽然外形不怎么美观,可它确确实实起到了防风的作用。
        母亲最拿手的针线活是纳鞋底,纳下的布鞋底相当结实,做好的布鞋就是踩在钉子上面也毫发无伤。我亲眼目睹过母亲做鞋底的过程。做鞋底前,母亲先在熖炉上熬一小盆浆糊备用,接下来母亲便搜罗一些破的不能再补的旧衣服,再准备好鞋样子,根据鞋样子的大小,将衣服一块块进行了剪裁,通常布鞋鞋底的厚度在一公分左右。布条整理的差不多了,母亲便开始在木板上将布条用浆糊一层一层地进行粘贴,粘贴完成后,要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
       鞋底晾干后,将鞋底样子粘贴在上面,根据样子的大小将多余的部分,用专用裁刀工具将其裁剪齐整,接下来就要用麻绳对鞋底进行缝纳了。纳鞋底也有专用工具,分别是:针锥子、抵针子、防护专用手套及搓好的细麻绳与针。针锥子是扎孔工具,底针是推动针线过孔的工具,手套是用力拉动麻绳的护手厚布件。鞋底板的针脚整整齐齐且密密麻麻,针线脚有的呈“人”字形,有的呈“一”字形,纳一副靯底往往需要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可想而知,当时做一双布鞋要付出多少辛苦。
        母亲白天在庵屋口纳鞋时,习惯用针在头发上划动一下,并向远方的大山望一望,然后再低头做针线活儿。记得母亲就在庵屋前的油灯下,给我做了两双布鞋。有时我实在搞不懂,母亲纳鞋时,为什么要抬头向远方眺望?是期待父亲的归来?还是盼望儿女的音讯?
        母亲在煤油灯下赶做针线活,顶多是一个小时。因为那时候的煤油还是凭煤油票才能购半斤或者更少,因此,煤油也必须的节省。我和母亲在一个庵屋内睡觉时,常常缠着母亲给我讲讲故事或者出几个谜语。记得母亲给我出了个小石礳的谜语:肚皮对肚皮,呼噜呼噜打鼾水。有时候母亲被我缠得实在没办法了,就用手拍着我的背部哄我睡觉,并哼着古老的歌谣,歌词大概是这样的:黄罗伞,叽叽长,谁家的娃娃先睡着,给个大绵羊尝,谁家的娃娃后睡着,给个巴掌尝……歌声缓慢而悠长,不知不觉中把我带入了梦乡。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因病亦已去了天国。每当看到乡村的庵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的情形。
        啊,勤俭的母亲,愿天堂没有庵屋,愿您的灵魂在天国的殿堂里不再操劳……


注:焰炉——室外用石头等临时摆砌的煮饭灶台。

820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9321
贡献
17973
金钱
355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3 1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谢您对“新诗散文”栏目的支持!顺致冬祺
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7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