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6|回复: 6

[诗词理论] 《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问题(转贴)

[复制链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9
贡献
32927
金钱
5236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7 2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问题综述

《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通行版本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以下多简称为《满江红》)是在明朝的中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岳飞。让人始料不到的是,三十年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从此江湖多事,数十年来关于此词的作者是不是伪作,争论不断。现在随便搜一搜网络,就会发现持“伪作说”的文字占了大多数。似乎此词是“伪作”已成定论,毫无翻身的余地。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咱们先来介绍“伪作说”与“非伪说”两派学者和他们的论据论点。持“伪作说”者,认为《满江红》是明朝人伪作的赝品,此派以余嘉锡、夏承焘为首,如果不计分量不足的“小人物”,则李敖是后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持“非伪说”者,认为《满江红》的确是岳飞的作品,中坚力量是邓广铭、唐珪章。
  
  论点论据很多,但总体上说,有分量的有如下几条:
  1。“伪作说”:此词岳飞孙子编辑岳飞文字的时候,并未收录。至明朝中叶始现身于世。(余嘉锡)
  2。“伪作说”:“贺兰山”不为金人地盘,词中用此地名,是明朝王越边防战胜利的写照。(夏承焘)
  3。“非伪说”:岳珂编书不勤,缺漏时有出现。(邓广铭,有例证)
  4。“非伪说”:“贺兰山”是诗词语,非指实。既以“匈奴”喻“金”,自可以“贺兰山”喻边。(邓广铭,有其他词为类证)
  5。“非伪说”:发现《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中有岳飞《满江红》与祝允哲之“和”词。原作与现流传本不同,流传者当是岳飞后来的“定本”。(唐珪章)
  6。“伪作说”:《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是伪作,主要论据是“宋代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祝允哲这个人”。(朱瑞熙)
  
  二、“伪作说”的第一个论点
  
   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岳武穆遗文》中说到《满江红》时,说:
    “〔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赵〕宽所书,非〔岳〕飞之亲笔。 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 《满江红》词不题年月,亦不言作于何地,故无破绽可指,然不见于宋元人之书,疑亦明人所伪托。〔桑 〕悦《记》(按,此指桑悦所作《刻〈送紫岩北伐诗〉碑记》,见徐编《岳集》卷五)中已有“踏破贺兰山缺 ”之语,则其伪当在悦以前,第不知出何人之手。…… 自徐阶收此等诗词入《岳集》,李桢从之,……于是传播遍天下……不知其为赝本也。 然以伪为真,实自徐阶始。阶不足道也,四库馆诸臣何其一无鉴别也哉! ……其词莫知所从来,……吾何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 听其流行可矣。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无有,突出于明之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中华书局1980年版《四库提要辨证》,1451-1453页)
  
   读引文很累,而且上面引文我也省略了很多内容。所以,咱们还是来总结余先生的说法吧。余先生认为《满江红》与《送张紫岩诗》一起在1500年左右刻在同一块石上,而《送张紫岩诗》因为岳飞不该称张浚为“张紫岩”,所以肯定是伪作。《满江红》因此也就大有可疑。余先生又认为,岳飞的孙子岳珂收集岳飞的文字不遗余力,尚且没有见到这首词,可见它更为可疑。此后的宋元两朝都不见关于此词的记载,词作是“突出于明之中叶”,因此是伪作。
  
   余先生的疑问有没有道理呢?如果有些道理,那么确定《满江红》是伪作,够不够分量?我认为余先生的疑问有点儿道理,但分量远远不足以断定《满江红》为伪作。以下我综合邓广铭先生等前辈学者的论据,加上自己的理解,来反驳余先生的说法。
  
   首先,邓广铭先生根据出土的石碑,证明《满江红》已于1458年出现在石刻上。即便《送张紫岩诗》真是伪作,也不能因为它们在同一石头上而断定《满江红》也是伪作--因为,《满江红》出现更早。
  
   其次,邓广铭先生还发现《精忠录》一书编成于1451或1452年,其中已有《满江红》一词,因此,“突出于明之中叶”应该的说法中的“中叶”应该改成“早中期”。依我看,此前是明朝前期,文化还没有提到最重要的地位,而岳飞死后作品遭禁,解禁之后到明朝“早中期”基本是动乱的年代,记载诗词、保护文化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岳飞的诗词完全可能因为没有被重视而被广泛记录和传播。要注意的是,“广泛”二字是很重要的。那段时间的古籍散失非常严重,如果记载不多、传播不广泛,那些记载是很可能随着散失的古籍而消失的。因此从情理上讲,300年不见记载并不能成为“伪作说”坚强的证据。
  
   第三,岳珂搜集岳飞文字其实并不是“不遗余力”。邓广铭先生指出,余嘉锡先生承认是岳飞作品的《题新淦萧寺壁》七绝,出现在1224或1225年刊行的《宾退录》,比岳珂重刻《鄂王家集》早十几年。“岳珂如真的立志‘搜访’、‘补阙’的话,不正可以采辑了来,‘附益’于《家集》的‘卷尾’, 而事实上他竟若罔闻知,未加采辑。”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岳飞那首《题新淦萧寺壁》的七绝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否定其为岳飞所作;同样 ,我们也不能因为那首《满江红》词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断定它不是岳飞的作品。”
  
   第四,看看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就可以知道明朝初年还存在的古籍至今早已散佚超过一半!因此《宾退录》散佚是很可能的,它的存在是概率小于0.5的事件。如果《宾退录》散佚,那么《题新淦萧寺壁》因为不在《鄂王家集》里,余先生就该说它是“伪作”了。这显然是错误的结论。
  
  三、“伪作说”的第二个论点
  
   夏承焘先生认为“贺兰山”不为金人地盘,《满江红》词中用此地名,显然说明它不是抗金的岳飞的作品,并进一步“考证”,认为是明朝王越边防战胜利的写照。(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已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月轮山词论集》中 )
  
   邓广铭先生分析了《满江红》的词句,指出“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只能指岳飞,而与王越不合。并指出“贺兰山”是诗词用语,不必实指,不必真是金兀术的地盘。邓先生提出证据:“稍晚于岳飞的辛稼轩,也是一个毕生以抗金为职志的人, 然而在《稼轩词》中,既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之句(《水调歌头》),又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满江红》)”。邓先生说:“我们将责备稼轩‘方向乖背’呢?还是将不承认这两首词为稼轩的作品呢?”显然,夏承焘先生的指责是不成立的。
  
  
  四、余嘉锡先生质疑的潜在原因
  
   余先生在指责《满江红》“突出于明之中叶”,说“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之时,得意地说:“梅赜之伪《古文尚书》,千余年以来奉为‘正经’,前贤发挥之者至矣……然自朱子始创疑之,至梅ZU、阎若璩等遂成定论,卒之伪古文仍不可废,梅、阎之说亦终不废也。”(中华书局1980年版《四库提要辨证》1453页)
  
   这里,余先生披露了一个消息:他之所以对《满江红》起疑心,并且在证据不足的时候就断定其为“伪作”,是受了阎若璩证伪《古文尚书》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清朝疑古学术风气的延续使然。
  
   清朝的疑古风气之下做出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很有问题的。本人在近十几天内仔细研读今人张岩写的《审核古文<尚书>案》(中华书局,2006年)一书。深信阎若璩的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是错误的。一句话,《古文尚书》根本不是“伪书”!目前,疑古派传人在学术界的势力和影响慢慢消退,可以预见,《古文尚书》案不久就会翻案!余先生崇尚的典范阎若璩其实学术上很不严肃,他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而正如以上本文对余先生的论据的反驳,余先生也是证据不足的。因此,按照“无罪推定”的原则,我们不该怀疑《满江红》是伪作。
  
   再说,清朝疑古风气那么浓,如果《满江红》很有作伪嫌疑的话,清朝人怎么没有人说出来?非要等到余先生来发现呢?个中原因,恐怕是清朝学者知道它并不可疑。
  
  
  五、《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中的《满江红》
  
   二十世纪80年代一本名为《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族谱出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惊讶的是,其卷14《诗词歌赋》集中,有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赠祝允哲(族谱说“官居大制参”)的《满江红》及祝允哲的和作:
  
   岳飞《与祝允哲述怀》(调寄《满江红》):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和岳元帅述怀》(原调):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祝氏族谱》出现之后,唐珪章先生据此认定岳飞《满江红》非伪作。从《族谱》中出现的这两首词看,岳飞在1133年写下了一首《满江红》,并且显然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原本。后来的《满江红》是在岳飞原词的基础上,吸收了祝允哲的和作中的“贺兰山”一词,“朝天阙”一句,并修改“功名”、“云月”一联,及“心难歇”一句而成。应该说,虽然《满江红》流传版与岳飞原词不同,但《族谱》还是从事实上肯定了岳飞对《满江红》的著作权。
  
   然而,事情却还是没有完,朱瑞熙先生撰文称《族谱》是伪作,而“宋代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祝允哲这个人”。这里,我认为朱先生是大错特错的,试论说如下。
  
   首先,《浙江通志》卷124有: 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 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这个条目清楚地记载,祝允哲不仅是实有其人,而且是元符三年(1100年)的进士,官当到“荆湖制参”,与《家谱》所说的“大制参”完全符合! 所以,朱瑞熙先生说“宋代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祝允哲这个人”是错误的。
  
   其次,《族谱》中有不实的成份,这从古到今都是事实。修族谱的人大多为了“风光”,会写入一些不实的话,攀些高贵的同姓祖先。然而,这些“作伪”的存在,并不能用来否定族谱中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其实,所有的书都一样,其中有真实的内容,也有不实之词。关键在于我们“去伪存真”地解读。朱瑞熙先生一棍了打死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第三,咱们可以依情理来推断《族谱》中两首词的真伪。咱们先假定它们是伪作。那么,现在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两首伪作词写于流行版《满江红》之前,一种是写于流行版《满江红》之后。如果是写于后,作伪者为了给祖宗攀上岳飞,而且让别人信服,合情合理的作伪方法是引入流行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然后替祖宗写一首和词。把一首比流行版水平差得多的《满江红》安到岳飞头上,是一种白痴的做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族谱》两词是伪作,则只能写于流行版《满江红.怒发冲冠》之前。这样,从流行版《满江红.怒发冲冠》与《族谱》中两词的关系看,流行版《满江红.怒发冲冠》就只能是由一个高手从这两首伪词综合修改而来。族谱是家传秘本,除了祝家后裔,谁能看到这两首词呢?因此,《满江红.怒发冲冠》只能是一个祝家后代高手的作品。
  
   这样,我们推断出几点:第一,在岳飞名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流行本之前就早已存在于祝家的《族谱》之中;第二,这位祝家的无名高手敬爱岳飞更甚于致孝于祖宗,不惜把祖宗的警句让到岳飞名下;第三,虽然篡改一个《族谱》抄本是很容易的,但这位祝家的无名高手并不那么做,他把比他年代更早的伪作照原样留在《族谱》里面。这些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谁会相信它们的可能性大呢?谁会相信它们比两词非伪的可能性还大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祝氏《族谱》中两词非伪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伪作的可能性。认为它们是伪作,是不应该的。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伪作,尤其在祝氏《族谱》出现之后,更应该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从历史记载看,岳飞在1133年到湖南任职时,“荆湖制参”祝允哲是他的属官。因此,结合后来流行版《满江红》的情况,合理的推论是:岳飞在湖南与祝允哲应酬,即席作了“原版”的《满江红》,祝允哲也即席作和词。岳飞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没有公开这首词。后来,他吸收了祝允哲和词的字句,写成了《满江红》“定本”。
   至于这个定本岳霖、岳珂都没有看到的原因,大概是“定本”在“莫须有”案中被搜缴的缘故。有人会说:会不会是祝允哲自己综合两词写出一个定本,算在岳飞头上,并将它传播出去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果真如此的话,《族谱》的记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况且即便如此,原本《满江红》依然是岳飞的作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834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22
贡献
67461
金钱
8373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7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帖子

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8
贡献
22
金钱
36
发表于 2015-1-7 21: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相信喺岳飞所作。

点评

很多人都這麼認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940

帖子

5119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5
贡献
1219
金钱
1860
发表于 2015-1-8 0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相信,
至少精气神是岳飞的,别人无法模仿!

点评

有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9
贡献
32927
金钱
5236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0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9
贡献
32927
金钱
5236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08: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疏影 发表于 2015-1-7 21:22
偶相信喺岳飞所作。

很多人都這麼認為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9
贡献
32927
金钱
5236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0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随心 发表于 2015-1-8 09:12
偶也相信,
至少精气神是岳飞的,别人无法模仿!

有理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8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