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5 2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7-26 00:36 编辑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为,仄仄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甲派所定义的孤平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此派的观点被绝大多数人认同。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为什么可以从字面定义呢?因为古人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甚至没有可信的说法,于是乎后人便只好顾名思义了。乙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摘抄自百度)
-----------------------------------------------------------------------------
狭义近体是要求平仄叠声两两交替,不允许失替。失替后就会产生孤平、孤仄。孤平、孤仄只能选择去救一种而舍弃另一种。近体诗是突出平声的,所以选择去救孤平。
救的目的是为了再把单平救回双平。王力例举的“仄平”句尾的诗例只是最为典型、最为普遍的孤平案例,而并没有明确指出其它句式出现的单平现象是否为孤平。
(清代学者赵执信有《声调谱》,很能作为诗律讨论的依据。赵执信在《声调谱》里,也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在提到仄平仄仄平的句式时他说:
“仄平仄仄平则古诗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摘抄自百度)
赵执信是只讲了“仄平”韵尾,王力沿用了赵执信的说法。但是赵执信和王力两人都没有提到其它的句式中产生的单平怎么办,该算作哪类?他们只是例举了这一种句式的例子,但是没有明确提到其它的句式中产生单平后怎样处理。
(另外,关于出句仄仄仄平仄的句式,他这样说:“起句仄仄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这是赵执信讲的关于对句拗救的例子,也仍没有提到类似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这样的句子应如何处理。
所以赵执信在论孤平时只是运用了列举法,而未真正去定义。于是启功一派为了完善此理论,根据孤平本句拗救的原理把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也归为孤平句。
但是如观认为,孤平可不限定句式,但应限定句中的位置,就是孤平产生的位置必须是五律中第二字,七律中第二字、第四字。经过本句拗救后可实现变格拗律。
狭义近体整诗要求平仄叠声两两交替,因此只能允许正格与孤平本句拗救的变格这两种句型出现。因此,孤平(单平)句都不允许出现在狭义近体诗中。
定义孤平的目的必须可以实现本句拗救,象类似“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样单平无法实现本句拗救,故应归入广义律诗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