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作者: 顾随著 叶嘉莹笔记(轉載)
当初会看这本书是因為想要多补充一些「国学」常识,增加自己的资料库,刚好瞄到图书馆新书介绍就顺手借来看了。刚开始读得时候觉得不太好读,内容有点难度,毕竟我的国学造诣不太好(才会想要补充嘛),不过读了几篇以后就渐渐能掌握节奏,愈读愈有趣。这本书读起来得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个老教授上课,除了每一个章节的主题以外,还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相关的诗词,很有他独到的见解。当然因為我才疏学浅,没办法「判断」他讲得到底是对还是错,不过当作上课来看也算是有趣,学到很多。
这本「诗词感发」其实就是叶嘉莹教授当年去听顾随上课的笔记。稍微简介一下,顾随他从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以后就投入教育事业,除此之外,他也有许多诗词相关作品。他上课的特色(也就是本书的特色),就是容易扯满远的,感觉上不太相关却又满有关连的。就像书封上面写得:「先生之讲课既是重在感发,而不重在拘狭死板的解释说明。所以有时在一小时的教学中,往往竟然连一句诗也不讲。」不过他不讲诗的时间,都在讲歷史跟诗人应该要有的格调,就是他觉得诗人应该是要有什麼个性,或是诗应该要写些什麼样的内容。
书的内容是以介绍唐代跟宋代的诗為主,但因為时常旁徵博引的关係,满常提到楚辞、三百篇等「典故」。当然几个他喜爱的诗人也是不断的被引用(像是陶渊明),有时候也会引用西洋文学来当作例子。这样子的好处就是这样内容丰富,坏处就是有时候感觉稍微复杂了些(就没有系统化整理)。
关於诗人与写诗
因為这本书对许多诗做出评价,好坏根据的就是顾随他自身的价值体系,主要是看诗表现出来的美与力道。而诗的美就来自於诗人的感情,根据事实(观察、日常生活)加上一些想像,用诗句表达出来。而要诗充满感情,不是要在高亢的时候写,而是要想办法沉静,让心冷静下来,才能表达出更多的感情。「因為经验过热烈激昂,所以真切。」也是因為写诗需要雕琢酝酿吧,才能用少少的文字表达出这些美感。
重要人物介绍
时代演变的关係,唐代文学以诗為代表,宋代就是词為主。不是因為后面的人不会写了,而是因為朝代换了,思想也变了。「唐人重感,宋人重观。」这是在说唐诗的感情比较丰富(相对来说),而宋代理学发达,比较多哲理。但实际上宋词也有满多感情丰富的,可能这是一个「整体来看」下面的结论吧。
李白:天才,作诗為了艺术而艺术,為了美而美。所以他的诗极美、充满幻想,层次很高不好学。
杜甫:写作充满力道,虽然不是极美但诗具有表现的很真(具有强烈感情)。是作者唐代首推。
李商隐:情感丰富但缺少力道(少写苦痛),但作品很唯美。
陆游:作品丰富(活到老写到老,60年写作生涯写万餘首),写作很真诚。
辛弃疾:文武双全英雄人物,写作风格豪放有英气。
另外有提到比较重点人物是屈原、曹操跟陶渊明,介绍比较少但我想可以找相关作品来看。当然书中也有在讲其他人物的主题(而且篇幅不少),欲知详情就请参考本书。
结语
要能够品味古典诗词,除了对於「文字」的理解以外,文字裡面的典故也要知道许多,不然无法读懂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说看出诗人在文句裡面藏了什麼祕密)。用典算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毕竟古时候知识份子也是读了不少书。看这本书除了介绍很多唐宋时代的诗人,也深入地讨论相关作品的好坏,可以看出顾随先生他确实具有丰厚的底蕴,才能谈的既深又广。这本书推荐给想要多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来看,确实满有收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