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3|回复: 22

[其他] 【文】如何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卷里的一首诗

[复制链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9-6-8 1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
这是今年高考诗词鉴赏选择题里的一道题目。古典文学对体裁和体裁划分向来很细致,此首高考诗以体裁论乃近体五律,以题材论乃题画诗,是陈与义一首普通的作品,谈不上其代表作或佳作。然而关于如何解读此诗,群里诗友们展开讨论,或主张纯文本解读,或主张文本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进行解读。从文学阐释学来说,这固然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关于如何阐释一首诗,我以为:
不论是文本自足解读还是文本开放解读(笔者自己捏造的两个术语),都只是一种方法论。用套话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作者不同作品采取不同的方法论,能取得不同的解读效果。尤其是很多现代文学的作品,作者与文本剥离,且并没有很深刻的背景,流行“文本自足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稍微不一样,我们一直有“知人论文”的传统,论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与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结合起来。至于那种解读方式有效,该选择何种阐释学方法论,个人以为,应以是否“契合传统契合作者契合作品”为准则(简称“三契合”阐释学,也是笔者自己捏造的)。
回到前文提及的纯文本解读,即提倡文本自足,不过分发散过分解读文本以外的背景和意义。似乎有道理,但关键是如何解读“过分”二字?个人以为,古诗词一直有“诗言志”、“诗缘情”、“人诗合一”等传统,它一直以来都和历史、政治、个人遭遇等结合,哪怕陶渊明桃花源式写作,亦是对历史、政治的一种反向结合(即以逃避而重视),此是我们最强大的一路阐释学传统也。
当然也有人会说,古诗词里还有大量纯粹应酬的无聊作品,比如为陪着帝王欣赏宫女的腰肢而写,比如为了求官干谒溜须拍马而写,比如为了青楼女子被窝的温存而写等等,类似今天微信群流行的写作业、投诗赛、泡师妹、纯题图等不痛不痒无诗找诗无寄托的所谓作品。这是古诗词里的另一种传统,即剥离“诗言志”、“诗缘情”等深度,可谓之“诗应酬”传统。
诗,本应该是有所触动而生发写作出来的,它浸润了个人情感和思想。然而,纯粹的“诗应酬”,是对“本应该”的反动,它无所谓个人情感和思想,它是因外界缘起而写作,是被动的,是有利害气息的,比如为师妹过生日表示暧昧而写,比如为茅台集团搞的“茅台杯”诗赛十万奖金而写,比如为应付微信群或诗社组织的烂俗社课(春天来了写一首开心,春天走了写一首伤心)而写,比如为微信群快手PK步韵叠韵逞才而写等等。太多太多的“比如”,罄竹难书,省略十万字都打不住。对于这类反“契合阐释学传统”的“诗应酬”,怎么解读呢?
听朋友说,这种剥离作者个人经历、追求字面辞藻、推崇古雅词汇的大咖作品相当流行,并举例说这是诗坛新时尚,容易获奖成名,成名后易收徒授课,日入斗金。问之为何容易获奖?“答曰”的其中之一便是评委不认识投稿者,自然无法结合其经历和生活从“诗言志”、“诗缘情”等阐释学深度解读,只能读读字面辞藻、读读章法、读读笔力。如果朋友说法属实,这无疑是悲哀的,是诗坛的悲哀,是诗的悲哀。呜呼!
有人打着“纯文学”旗帜,提倡此种读法,认为此种糊名读法,认诗不认人,不会看菜下碟、看人评诗,不会遇咖则捧、无名则棒,较为公平。因此读诗,无所谓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咋一听,甚有理。仔细推敲,其实不然。
于读者或批评家的角度而言,这种所谓“纯文学”读法,自然有“文本自足”的意识,然而文学到底是来自于时代来自于生活(哪怕说超越,他也是有时代和生活的“标的物”),以此种读法读得偷懒,读得浅(我当然反对过分解读,但是过分与否,请回看上文标准,不赘),君不知杜甫把自己一生都放入诗里了么。
于作者或有志于文学的爱好者的角度而言,这种所谓“纯文学”作法,容易虚头巴脑,倒腾辞藻,卖弄学问,贩卖所谓“神韵学”的灵丹妙药,一本万利,割裂与时代的关系,丧失了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诗意的能力,沉醉于造景,闭门造句,闷头作起成为伟大作家的白日梦。我想这样的作品终究是虚弱的,是先天不足的,它缺乏文学的源头活水。有作者自欺欺人,自以为写得很是“文本自足”,含有无限意味,耐阐释,耐琢磨。然而时间一久,自己也忘了因何而写,写的什么。这不是玩笑,这是我一个朋友口述的亲身经历。
言归正传,对于“诗应酬”,我们主张不过分解读,读读字面,读读辞藻,读读章法,挺好,给个“有功底有笔力”,如果还能掉书袋、词汇又古雅,再加个“有学力”的评价,就好。不必归入文学作品的范畴进行解读,否则就是“过分”的,往文学作品扯,容易造成文学作品的通货膨胀,后患无穷。
言归再传,回到今年的高考诗。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诗应酬”么?我觉得应该不是。据考证,许道宁是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1052年)的画家,长安人,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三种景色,晚年笔法简快,所画峰峦树木,峭拔劲硬。被张士逊誉为“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而陈与义,生于许道宁卒后的1090年,因此,陈与义没必要写个“诗应酬”,为许道宁拍马屁,因为拍死人了有什么用呢,拍得好也不会被赠一幅画。这一点看,陈与义此首题画诗与杜甫很多题画诗不同,杜甫很多题画诗是社交和应酬性质,是有其功用的,当然杜诗也有很多寄托性质的题画诗。因此,我倾向于陈与义写此诗,是借题画寄托自己的情感。
手头没有陈与义年谱,没法查证陈与义此诗写于何年?但是,前段笔者粗读了陈与义七律全集,深切体会到陈与义的一生分作两回人,他的一生被金兵一刀两断分为两截,前一截在北宋,后一截在南宋。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南渡以后,简直杜甫附体,写了大量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作品,沉郁悲壮,动荡不安,有老泪纵横之感。略举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登岳阳楼其一》)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巴丘书事》)
通读其七律全集,南渡以后的作品比例很大,且上述“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种情绪很重,因此虽无年谱或其它资料,个人以为《题许道宁画》属于南渡以后作品。许道宁的山水是陈与义故国之山水,是北方之山水。题此画,我相信他的情绪是复杂的,无限往事和思绪用上心头。试着回到历史的诗现场,看看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我看着画中长江之水,看着南方的长江之水,那北方的黄河之水,那故乡激烈的脉搏,此刻已丧失了祖国的属性,在金国流淌。茫然的长江水,滚滚东去,我望眼欲穿,视野被峭拔劲硬那山那水那树木遮断,何处是故乡州郡之山呢?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那画中之人,在那山林间的屋舍之内,依靠在窗边,看着外边,“看着画中长江之水……何处是故乡州郡之山呢?”那人便是我,我便是那人。百感交集,过去时空的人事全部涌入这窄窄的一窗之间,那涌入的速度无可抵挡,那涌入的力量排山倒海,我被震荡成内伤。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那山水之间的树木,已经萧疏,有无限日晚之意,有无限秋晚之意,那所剩无几的树叶在风中摇荡,何时会全部凋零?哎,纵是凋零,也不能落叶归真,树是北方故国之树,沦丧的北方,何处归根?那画面上的云朵,在南方的天空日夜游荡,有一种低沉的情绪,到底也不能回去那北方的天空,北方的天空已是敌国的天空。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那画面上,许先生的题画诗颇有意味,写得很好。那北方的故乡,就该配这般佳句。但我沉吟再三,情绪没来由地变动更浓烈了。我知道,这和许先生的题诗“不相关”,是我自己的多情,勾引其自己过往那不可承受之重的人事。哎。
有人对我以上的情景再现不以为然,觉得添油加醋太多。我不准备回击,因为:一、我觉得再现的还不够,那万千的情绪,前半生多少人事都在一幅画里浮现了,区区几个段落,如何能再现呢?二、纵是作者只是随手一写,那也不要紧,因为“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何况基于前文的阐述,我觉得“作者必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三、纵是此首高考题画诗只从“纯文本”角度可以解读,也不妨碍它符合以上所谓的“契合传统契合作者契合作品”,经得起阐述的文本,不妨读得深入一些。毕竟“纯文本”到底读得浅了一些。
亓魛初稿于2019高考第二日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1109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78
贡献
29092
金钱
359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6-8 1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觉得基于文本去理解是合乎学生认知范围,太广了,太大了,则显得命题之人不够厚道,欺负人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629

帖子

58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83
贡献
1236
金钱
2257
发表于 2019-6-8 1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 出卷老师 也有些 孟浪,许道宁 的画 能 附在 高考试卷上吗?题画诗 没有画 做基础,高考生 如何 瞎比 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9-6-8 18: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山小可 发表于 2019-6-8 18:18
我也正要一问,出题老师太自以为是了,刀鱼更自以为是

陈与义的 这首诗 诗题 很有问题,太泛,囫囵,题画诗 却 不写明 画的内容,读者怎么 瞎猜测 呢。许道宁的画,画的 啥玩意呢?万里长江图 还是 三峡图?让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 怎么去 解诗 呢?

再则,陈与义 这诗 的 内容 也不 能 算是 好的。“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前一句 有刘禹锡 还有 “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可参照,后一句则不如 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跟 前边“满眼长江水”,总觉有点 隔,大诗人 也如此 唐突,少见。“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则 又是 仿冒 李白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了,无疑。至于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则 自然 让人 想起 陶渊明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总之,高考出卷 老师 选这首诗,有些 不伦不类了,不独 陈与义 先生 这首诗 有些 孟浪 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629

帖子

58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83
贡献
1236
金钱
2257
发表于 2019-6-8 18: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9-6-8 18:56
陈与义的 这首诗 诗题 很有问题,太泛,囫囵,题画诗 却 不写明 画的内容,读者怎么 瞎猜测 呢。许道宁的 ...

文天祥《元夕》


飘零竟如此,元夕几堪怜。
南国张灯火,燕山沸管弦。
相思云万里,剩看月三年。
笑与东风道,浮生信偶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9-6-8 19:4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刀鱼去考清华必中。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山小可 发表于 2019-6-8 18:18
我也正要一问,出题老师太自以为是了,刀鱼更自以为是

哈哈,我是猜的,有待教授们考证。。。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风吹老洞庭波 发表于 2019-6-8 18:10
高考 出卷老师 也有些 孟浪,许道宁 的画 能 附在 高考试卷上吗?题画诗 没有画 做基础,高考生 如何 瞎比  ...

这个合理。就应该这样。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无人 发表于 2019-6-8 19:48
刀鱼去考清华必中。哈哈

清华电脑技术学校?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9-6-8 18:56
陈与义的 这首诗 诗题 很有问题,太泛,囫囵,题画诗 却 不写明 画的内容,读者怎么 瞎猜测 呢。许道宁的 ...

翁翁在理。没有画,鬼知道他题的咋样,哈哈,只能猜。。。。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9-6-8 17:56
俺觉得基于文本去理解是合乎学生认知范围,太广了,太大了,则显得命题之人不够厚道,欺负人嘛。 ...

我说的是解读的套路,1.文本;2.文本外。借题发挥,和高考无关了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9-6-8 2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亓魛 发表于 2019-6-8 20:19
翁翁在理。没有画,鬼知道他题的咋样,哈哈,只能猜。。。。

这首诗 载 《陈与义集》 卷四 中。关于 “今在一窗间”,我觉得 可以 理解为 画 挂在 家里,注释者 引 东坡 山谷 句意,略嫌 穿凿 附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1:01
我这个叫文本解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译成白话是“我早上辞别彩云间的白帝城”或“我早上于彩云间辞别 ...

你那个叫诗文本的语言分析,不涉及解读嘛。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1:15
大江东去,江边点缀着一些若隐若现的苍山,就这么一副图,怎么转化成了一首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才叫文本解 ...

文本解读之解,大约强调解诗意,不是解诗法吧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1:01
我这个叫文本解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译成白话是“我早上辞别彩云间的白帝城”或“我早上于彩云间辞别 ...

“彩云间”后置就是如此,它显得突出,会让我们关注这个短语。——忘了谁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现代人我知道有高友工(应该不少,谁最先不知),古人应该也有,一时想不起。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0:51
这不叫文本解读而是串讲。想知道什么是文本读法,可参考《用英美新批评细读法分析杜甫》,网上有,一搜即可 ...

不是,后边的还原是串讲。前边吧啦吧啦一堆,其实就两句话,文本解读分为:文本自足,和文本开放(或者你说的文本与文本外互文,比如和历史,和生活,和社会,和前人等等)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9-6-8 20:58
这首诗 载 《陈与义集》 卷四 中。关于 “今在一窗间”,我觉得 可以 理解为 画 挂在 家里,注释者 引 东 ...

没找到年谱看看,啥时候写的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0:51
这不叫文本解读而是串讲。想知道什么是文本读法,可参考《用英美新批评细读法分析杜甫》,网上有,一搜即可 ...

《用英美新批评细读法分析杜甫》不是我说的文本读法,只是“文本”碰瓷,不是一个东西。那篇,我看了一下,分析的不好啊,比较生硬,套用我发明的“三契合”理论,三不契合啊。差评。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0:52
文本外的叫互文,其研究已经很深入。

互文,这个准确,我说的文本开放比较绕,其实就是文本与文本外的互文。你好像主张文本内自足,上次落红不是无情物时候说的。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8 21:06
其实真正紧要的问题还是这个:一次从白帝到江陵的旅行怎么实现语言化的?
认知的时空顺序、因果关系在句 ...

这个其实就是诗意的发现和提炼、表达,不只是语言问题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9 06:33
文本: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本子或作品,相对于作者、世界,它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系统。
文本学:研究文本 ...

我说的不是这个文本,是文章本身的意思。你这包括语言学了啊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9 06:56
再举例。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这显然是个外视点叙述,其事件(行为变化)为“看”和“想”。看到了 ...

现在的问题是他是怎么把他看到和想到的东西投射到表层形成这一联诗的?即,他是怎么把他的认知行为转化为这一文本的?

这个就复杂了,一千人有一千人写法,即和外在的意象无关,意象跟着人走,人想怎么转化都行(又回到自足与否了,凡是合适的自足或互文都可以,随便转化,问题来了,何为合适的自足或互文)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9-6-9 06:56
再举例。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这显然是个外视点叙述,其事件(行为变化)为“看”和“想”。看到了 ...

要不你来个你的文本解读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