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4|回复: 51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18 0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四


  3、“雅”和“俗”的联系
  “俗”可以看做是“雅”的基础和条件并为“雅”不断提供营养,“雅”是对“俗”的运用并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更新、淘汰而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或转化。“俗”既不能阻止“雅”的出现,“雅”也不能否定和代替“俗”在人审美中的地位。(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一角度说,如果没有人们对“雅”的需求,人类的文化就会因为审美停顿和缺乏丰富而不会有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反过来“雅”也不可能离开“俗”而单独以一个孤立的现象存在,“雅”只有矗立在“俗”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意义,否则“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和俗本为一体,相互依存,俗为雅的前提和基础,雅为俗的发展变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有一种提法叫“雅俗共赏”。那么,“雅俗共赏”又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不能割裂欣赏,即要能欣赏本质,也要能欣赏变化,也是一种继承发展兼顾的眼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雅俗共赏”这个成语据向光忠等主编《中华成语大辞典》,出自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能使各种人接受”,意思是“旧时把有文化水平高的人称为‘雅人’,把没有文化的人称为‘俗人’,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有通俗易懂的意思,”雅“有志趣高雅之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这样的解释,“雅俗共赏”可视为为了“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的一种创作方法,也可视为“使各种人接受”的一种艺术境界,即艺术表现美的程度。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即存有雅意,语言上又通俗易懂,让不同层次的读者各得其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方法,当然是可以尝试的,作为境界,“雅俗共赏”不过是一种追求,因为让某个艺术形式及其作品“能使各种人接受”和“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是不可能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绝对的雅俗共赏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实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某个艺术形式及其作品能够得到各个层次人的欢迎,那也不证明在“雅”和“俗”之外还有第三种的“化合”形态。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本身就是一体,只是阶段不同而已,就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程一样,本质上是一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各取所需”罢了,是它们把“雅”和“俗”的结合(非化合)运用得非常巧妙而已。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角度和层次的不同,即什么样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实际就是各取所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所以得到广泛“接受”并非是它们创造出了“雅”和“俗”的“化合”状态,而是它们很好的将“雅”和“俗”有秩序的、分主次的、也非并列的结合起来,从而让多数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欣赏角度,然后“各品其味”,仍属于“雅者自雅,俗者自俗”似的欣赏。有的还能够赏“雅”而明“俗”,知“俗”而得“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改雅则雅,当俗则世俗,要分场景和语境,如煮酒论英雄当雅,刘姥姥进大观园就当俗,黛玉葬花就当雅,李逵升堂就当俗,本质上没有高下,都是真性情使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评《红楼梦》时就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的审美是有层次和角度不同的,见仁见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著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对“雅”和“俗”的几近完美且富个性的选择和安排所致,这才是它们久传不辍的秘密。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对于雅俗要有平常心,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要自自然然而非强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在“雅”和“俗”的结合过程中,有一类“雅不成、俗不成”的所谓的艺术作品,但我们不视其为真正的艺术,因为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那是对雅俗的误解,我认为艺术当追求清水出芙蓉和天然去雕饰,也当追求阳春白雪和天籁之音,总是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加入人们欣赏队列的石头,多多少少总会渗透一些人们的审美劳动,反过来经过艺术再造而成的艺术品或称工艺品也会留有其坯材品质,即所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和俗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在于表达形式和表达程度的不同,即俗是天然的表达,雅是绚丽的表达,后者需要借助更多的艺术化工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3: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古代陶器是艺术品,后来发展成瓷器也是艺术品,现在比较看来似乎前者“俗”的成分多一些,后者“雅”的成分多一些,仅此而已。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似乎是艺术化程度高的反映,俗则相对低。或者可以这样讲,如果以天然去雕饰为美,那俗就是雅,雅就成了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京剧。京剧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多种剧种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又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改良和发扬光大最终成为国粹艺术,但它与评剧、越剧、黄梅戏,甚至与东北“二人转”之间是平等的艺术关系,是文艺多样性的表现,它们之间不同的是文艺传统、背景、风格、舞台样式等,仅在这些方面有所差异而已。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这些雅俗差异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本质上都是艺术的不同方面,没有高下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此,“雅”与“俗”的称谓仅是相对的概念,非是对艺术的绝对划分,更不是质的划分,那些把“雅”与“俗”对立起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是相对概念,是辩证统一的,而非对立割裂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是对所有艺术形式和门类的集合。在这个集合里,个体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等级之分,任何一个个体相对于整个集合而言都只是一个侧面。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艺术门类相对于整体而言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没有高低等级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从审美的角度说,原石相对于它雕刻后的工艺品,或后者相对于前者,都是同一审美对象下的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这是艺术上“雅”与“俗”的真实关系。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和俗就是以天然为美,或者以艺术化为美的关系,体现人的不同是生活底蕴和理解程度。比如有些人喜欢原汁原味,有些人喜欢极致的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4 14: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7 10:55 编辑



    下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1
换一角度说,如果没有人们对“雅”的需求,人类的文化就会因为审美停顿和缺乏丰富而不会有艺术多元化的发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和俗本为一体,相互依存,俗为雅的前提和基础,雅为俗的发展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2
历来有一种提法叫“雅俗共赏”。那么,“雅俗共赏”又是怎么回事呢?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不能割裂欣赏,即要能欣赏本质,也要能欣赏变化,也是一种继承发展兼顾的眼光。

点评

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1: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3
“雅俗共赏”这个成语据向光忠等主编《中华成语大辞典》,出自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有通俗易懂的意思,”雅“有志趣高雅之意。

点评

不能自搞界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5
即便某个艺术形式及其作品能够得到各个层次人的欢迎,那也不证明在“雅”和“俗”之外还有第三种的“化合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本身就是一体,只是阶段不同而已,就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程一样,本质上是一样的。

点评

慢慢体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3
按照这样的解释,“雅俗共赏”可视为为了“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的一种创作方法,也可视为“使各种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即存有雅意,语言上又通俗易懂,让不同层次的读者各得其所。

点评

慢慢体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4
作为方法,当然是可以尝试的,作为境界,“雅俗共赏”不过是一种追求,因为让某个艺术形式及其作品“能使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绝对的雅俗共赏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实现。

点评

错,雅俗共赏是存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5
事实上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各取所需”罢了,是它们把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角度和层次的不同,即什么样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实际就是各取所需。

点评

“仁”,“智”,都是资格问题,非此没法见仁见智,不可偷换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6
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所以得到广泛“接受”并非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共赏就是改雅则雅,当俗则世俗,要分场景和语境,如煮酒论英雄当雅,刘姥姥进大观园就当俗,黛玉葬花就雅,李逵升堂当俗,本质上没有高下,都是真性情使然。

点评

这部分挺好,联想有实际内容,能体现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7
鲁迅评《红楼梦》时就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的审美是有层次和角度不同的,见仁见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点评

见仁见智,也不是随便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8
四大名著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对“雅”和“俗”的几近完美且富个性的选择和安排所致,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对于雅俗要有平常心,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要自自然然而非强求。

点评

这个,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7
贡献
102370
金钱
11559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12: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8-30 18:48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8 07:58
倒是在“雅”和“俗”的结合过程中,有一类“雅不成、俗不成”的所谓的艺术作品,但我们不视其为真正的艺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那是对雅俗的误解,我认为艺术当追求清水出芙蓉和天然去雕饰,也当追求阳春白雪和天籁之音,总是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下页还有)

点评

艺术不是日常瞎吵吵,不要“认为”,你还未到有资格“认为”的时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3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