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質彬彬 于 2018-9-3 10:17 编辑
漫談頂針格
亦稱頂真, 詩、詞、曲常用的一種修辭方式。其構成是下一句的首字用上一句的末字。各句之間以同字串連在一起,有如珠之聯綴,故又稱爲“聯珠格”。曲中的頂真體,如無名氏小令《小桃紅·情》: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 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頂針的作用
一、用頂真表示邏輯上的先後關系,造成一種一氣貫注、無懈可擊的效果。
二、用頂真的頭尾蟬聯、遞承緊湊優勢表示事物的空間位置或位置的移動,使人一目了然。
三、通過頂真烘托映襯,達到以簡勝繁、以少勝多的效果。
四、借頂真來表示某種因果聯系,使詩作一環緊扣一環,結構嚴密,具有節奏感。
例子:歸來見天子,天子坐名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辭)
複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淵明. 桃花源記)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李白.白雲歌)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陳毅)
也有詩詞同句的頂針: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
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
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江楼感旧》)
詩詞中廣泛地使用頂針格這種句式的稱爲頂針詩(詞)。例子:
《桃花冷落》(明.無名氏)
桃花冷落被風飄,飄落殘花過小橋。
橋下金魚雙戲水,水邊小鳥理新毛。
毛衣未濕黃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嬌。
嬌姿常伴垂楊柳,柳外雙飛紫燕高。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鸾線挂絲縧。
縧絲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兩岸風帆穩,穩坐舟中且慢搖。
搖入西河天將晚,晚窗寂寞歎無聊。
聊推紗窗觀冷落,落雲渺渺被水敲。
敲門借問天台路,路過小橋有斷橋。
漁父辭 作者:清·萬樹
蘆花菖葉滿平湖,湖月泾風一釣徒。
徒有嚴陵匡世略,略無唐憲訪賢圖。
圖書雞犬聞歌棹,棹槳鷗靜伴晚晡。
晡日欲斜聊作詠,詠成依樣畫戎蘆。
尾句最後一字回應句首:蘆。
謝池春漫 (清·萬樹)
笑它蟾窟,窟中有誰來到?到晚陣風涼,涼遇霓裳老。
老桂如相隱,隱恨知多少?
少人間良會巧,巧緣佳景,景物同清照。
照人尊酒,酒一盞分傾倒,倒寫鴛鴦字,字托傳青鳥。
鳥宿同花並,並翼雙棲好。
好粘將團扇小,小環爭戲,戲撲流螢笑。
這首詞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的一個大循環中,全是頂針,很難得。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