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3 2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之律赋
====================
第六课,辞赋之律赋
律赋,这是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在骈赋的基础上形成的。“律”,是指格律,也就是作赋必须严格遵守对仗、声律的要求,不得随意而为,和写格律诗相似。律赋是唐代的新生赋体,它是在六朝骈赋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制度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和兴盛而成为科举考试的工具。律赋的起源肇始,一直存有诸多争议,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而论,律赋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定型,是经历了一个逐步的、渐近的过程。肇端于齐梁,成熟于唐代。从律赋重要的文体特征——限韵来看,它的发展应经历了限题、和韵、限赋某字韵及严格的限韵等几个过程。
【一】律赋:
1、什么是律赋?
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
2、律赋的特点:
1)讲究对偶。
2)句式以四六为主,兼有隔句等其他句式。
3)限韵,以八韵为原则(八字韵脚)。
这节课 我们重点了解律赋的用韵
大家知道骈赋的押韵非常灵活:一篇赋押多少韵,或多或少,不受限制。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也可,平仄混押均可。可以像《秋声赋》那样,一韵到底;也可以像《阿房宫赋》那样,一共换了十三次韵。但是,律赋的押韵却非常严格! 律赋,是唐宋和清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体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题目之下加以限韵。限韵的目的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解释题目;二是立下行文的格式规范;三是为了防止科场作弊和统一录取标准。
由于韵脚的限制,当时的考生如“戴着镣铐跳舞”。 在有限的韵脚之下,尽量发挥才情,得以营造出精美的篇章。
律赋一般都限八字韵脚,这八个字是科考的时候提前订好的,而且一般是四个平声韵四个仄声韵;另外,写文章的时候,八个韵部不分前后,但每个韵的段落里必须有题韵中规定的那个字。非科举自己写律赋的 也有题韵为4个字的,我们重点了解八个字的,以八个字以立韵为韵脚的限韵和以题为韵脚的限韵两种。
1、以立意为韵脚的限韵:
即必须在文章里用上明显意义的字。
如:
《木鸡赋》,是中唐浩虚舟登第的应试之作,其赋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
下面发全文
木鸡赋(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
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 若削成。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质殊朴斫,用明不竞之由;状匪雕锼,盖取无情之故。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栖心而自 若,期顾敌而如无。曰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已而芥羽讵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直,轮桷之状俱呈; 觜利距,枳枸之并利。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木而花冠烂然。虚╂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 攻坚之惧,莫敢争先。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后阝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之质方俦;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其喻斯在,其由可 徵。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 深诚,冀一鸣而在此。
大家先看看这篇原文
木鸡赋,八个韵,为了让大家看的清楚,我们把每个韵为一部分 来作分析
第一段:
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 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若削成。(鸣韵:情、鸣、成都属平韵)
第二段:
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质殊朴斫,用明不竞之由;状非雕锼,盖取无情之故。(故韵:惧、喻、故仄韵)
第三段:
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栖心而自若,期顾敌而如无。曰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无韵:殊、无、株平韵)
第四段:
已而芥羽讵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 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直,轮桷之状俱呈;觜利距钴,枳枸之芒并利。(致韵:闭、致、利仄韵)
第五段:
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木而花冠烂然。虚╂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攻坚之惧,莫敢争先。(先韵:全、穿、然、先平韵)
第六段:
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丘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之质方俦;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敌韵:寂、击敌仄韵)
第七段:
其喻斯在,其由可徵。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能韵:微、能、称平韵)
第八段:
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深诚,冀一鸣而在此。(此韵:倚、是、此仄韵)。
这篇文章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八个韵字,在阐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道理时,所用的文字相对分成了八段,且一段一韵,平仄韵字也是相间排列的。
木鸡赋,是唐代律赋押韵的正格。建议大家课后多熟悉!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范仲淹的《制器尚象赋》以“先圣观象,因制乎器”为韵
器乃適時之用,象惟見意之筌。當制器而何本,實尚象以為先。審彼規模,雖因民而利也;取諸法則,必設卦而觀焉。
究大易之指歸,見上古之仁聖。備其器則所以足用,存乎象則不失其正。制皆有度,為後世之準繩;用各從人,遂群生之情性。
當其備物之始,立意之端。茹毛血者憫疾,傷之易及;居巢穴者嗟燥,濕之未安。爰乃臼杵授時,小過之文是則;棟宇易俗,大壯之法可觀。
其用不窮,觸類而長。鼎鼐稽火風之義,衣裳著乾坤之象。弧矢之作,遇其暌而必施;舟楫之功,取諸渙而有往。
由是樸斲之姿日益,陶鎔之質星陳。施于田疇,則兆民所賴;設于禮樂,則百代相因。創自三皇,誠利濟而可久;體諸八物,故制作而有倫。
然則器之未興也,民愚而俗弊。器之既興也,人滋而事濟。終成乎百代之利,勿謂乎一時之制。登降有數,取資于大衍之中;追琢其章,觀理于六爻之際。
異哉!有生于無,不其然乎?樸未散而器象一致,樸既散而氣象萬殊。有方有圓,俄成形于梓匠;無小無大,咸得意于犧图。
于以見制器之方,于以見尚象之義。必審有益之象,豈陳虛設之器。故曰:聖人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韵
第一韵:筌、先、焉
第二韵:圣、正、性;
第三韵:端、安、观
第四韵:长、象、往
第五韵:陈、因、伦
第六韵:弊、济、制、际
第七韵:乎、殊、图
第八韵:义、器、利
从两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律赋的用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般以八字为韵脚
2)韵字平仄相间排列
3)八段,一段一韵
限韵的平仄分布:
我们曾研究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辞赋作家,他的纵多律赋中,只有3篇呈现不规则状态
即:
《老人星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水车赋》为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临川羡鱼赋》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其他各篇都遵循四平四仄,相间而行的标准格式: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这说明律赋 必须按平仄相间的原则用韵
==============================
《木鸡赋》乃八比应试律赋,八比,明朝以后又称为八股,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