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0|回复: 3

农民诗人何石梁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51

帖子

1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4
贡献
306
金钱
54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5-29 15: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简介:何石梁,男,1940年生,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农民,当过民办代课老师。改革开放后,被衢县文化局雇用四年多、编纂《衢县文化志》和《衢县民间文学三集成》,并获文化部等单位颁发荣誉奖证。爱好诗词,有作品收编《中华诗词佳作选》、《当代田园诗选》、《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大中华千家诗》、《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等诗集。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衢州市诗词学会理事,2007年起,担任《衢州诗词》编委。



恋乡四咏(并序)2005年
  老家原在乌溪江库区之内的岭头村鱼山村。为响应政府关于下山出库异地腩盆号召,于2004年夏举家迁至云溪乡希望新村居住。离家一年有余,乡情切切,草成四咏,以寄托思恋之情。
青溪迂曲水迢迢,苍翠云山一望遥。
岭上斫归潭里浴,童年乐趣在渔樵。

一畈平畴阡陌长,青春不枉此登场。
春耕夏种秋收割,汗水浇来麦饭香。

风雨飘摇百十年,三椽老屋祖宗传。
堂中漫溢书香气,孕出教坛两代贤。
朝夕相逢左右邻,时间筛出里情亲。
消闲老K帮忙力,每有招呼便到人。

示秋成孙
活泼聪明竹马童,读书赶趁少年功。
浩繁学库多求索,他日青云路可通。

西安门大桥凭栏小立
一座飞桥架古津,沿江两岸起楼群。
凭栏小立西区望,黉舍民居绕白云。

7月16日旱热逢透雨
昨日龙王开了恩,舀瓢海水洗乾坤。
山川洁净禾增绿,更有清凉爽梦魂。

吃苦叶菜
野蔌烹来苦带香,一家大小共争尝。
须知今日时鲜菜,曾是当年活命粮。
(此诗为“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入围作品)

孔府世恩堂
画栋雕梁古色香,南宗重葺世恩堂。
东风兼带甘霖降,依旧檐头滴水长。

初上杭州西湖
世间胜景数杭州,今我方来一赏游。
古庙英雄心久仰,长堤芳草足初道。
观鱼池内投香饵,滴翠崖前濯细流。
最是令人留恋处,湖心亭转小瀛洲。

秋日山乡见闻
稻香又报一年秋,今日农家多自由。
嫂妇卖姜墟市上,村童打栗树梢头。
衣装趋向时新改,生计不唯田亩求。
更有能人先发富,拆除旧屋盖高楼。

游烂柯山
溪石铺成小径斜,雨中结伴访青霞。
神工凿出洞天景,幻说承传闻世崖。
昔日樵夫贪弈局,今朝游客爱山花。
依依未敢多留驻,唯恐归时不识家。

访七里乡黄土岭农家乐
钟情山水乐余生,曲曲弯弯七里行。
两岸葱茏流竹韵,一溪澄澈带琴声。
疏狂客遇殷勤主,饕餮肠逢鲜美羹。
飞瀑龙潭烟景秀,听莺濯足忘归程。

赞北京奥运会
自把新桃换旧符,山河绘就美姣图。
蓝天呈现祥和景,黄种已非贫病夫。
麟阁竞登龙裔冠,鸟巢杰构世间殊。
终于梦想成真日,我亦怡然捋笑须。

新正回眸
鼠年一枕到牛年,梦里频多往事缠。
奥运夺牌方谢幕,神舟载客又升天。
万千暖手刨冰路,十亿爱心连震川。
倡导和谐能兴国,群黎众口赞新贤。

游峡川东坪村
穿林拾级进山门,地僻峰高尚有村。
屋舍犹留清构架,居民多是李皇孙。
千年耕凿人烟续,一帙承传宗谱存。
近岁新潮新款裕,汽车家电到云根。

咏东坪古树
故友相邀跋远山,森森古树傲尘寰。
高枝笑展凌云志,粗干欣逃窑火关。
叶覆浓荫炎暑挡,身维刚直软藤攀。
鲁班之后匠工少,一任大材歌赋闲。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咏
国寿迎来花甲隆,光荣不再属贫穷。
栽培学子成才俊,鼓励能人做富翁。
鲤跳龙门生路广,莺迁乔木吃穿丰。
繁华世面祥和景,展示神州新貌风。

赞上海世博会
一场盛会喜空前,举国欢腾庆梦圆。
美奂美轮堂馆丽,来宾来客色肤全。
万邦瑰宝光环炫,千载人文脉息延。
纵览富民强国史,昔贤应是逊今贤。

庆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青云直上路迢迢,建个新家在碧霄。
万里鹏程弹指到,一班星宿仰头瞧。
蟾宫可晤嫦娥姐,银汉当游喜鹊桥。
龙裔而今多俊杰,瑶池玉阙任逍遥。

新年放歌
近岁京华恩典深,关怀百姓布甘霖。
前年齐免耒田税,今日均贻养老金。
大写和谐兴社稷,广施仁爱暖民心。
衰迟赶上升平世,常把山歌信口吟。

老有所乐
莫道樵翁老境孤,茅庐犹可找欢娱。
灵犀通处寻诗句,兴致高时拉二胡。
夜黑开机看电视,天明启户扫庭除。
三餐又有炊烹乐,做茶调羹常下厨。

回首采樵生涯(三首)
提笔书来少壮篇,生涯多半在峰巅。
芒鞋惯识荆榛路,斗笠无分晴雨天。
斩棘丛深凭利刃,挑柴担重靠蛮肩。
横穿峦坞高登岭,依托家山度岁年。

开门七件事关联,特有樵薪最挂牵。
十里云山皆坎坷,四时风物总流连。
好将跋涉当行乐,不把辛劳喊可怜。
落日归途歌满载,重任卸了吸筒烟。

耕锄屡复作樵仙,常得登高识大干。
听罢林莺头上啭,摘来野果腹中填。
松风当是清凉剂,蟹涧尤为解渴泉。
春色芳妍秋色爽,一生长爱是山川。


踏莎行·梅溪新气象
流水一湾,群山环抱,梅溪涧内风光好。新添农舍绿荫遮,新修公路沿山绕:    坡上栽茶,田中插稻,东畴南陌人欢笑。一从田亩搞承包,农家无复愁温饱。

西江月·赠别文化局诸友好
   交识已逾四载,·疏狂仍爱山川。杜鹃声里棹归船,辜负深情一片。
   此去关山远隔,还期鸿雁频传。他年若得有余闲,更请鄙乡转转。

满江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千载历书,撕去了,苍黄一页。漫来到,高科时代,丰盈岁月。拨乱首崇真铁腕,图强继仗新贤哲。三十年,善政重民生,乾坤悦。
   衣食足,楼群拔。车路畅,农工活。看移山填海,蓝图壮阔。洗雪明清赔地耻,跻身俄美航天列。听轩辕,陵墓蛰龙吟,风水发。

鹧鸪天·参加九龙湖太阻岛诗会
三月清明风软柔,跟随青壮进山游。租船棹入桃源境,换步登临桑
花烂漫,鸟啁啾,酒旗挑处径深幽。风光触引童年趣,老朽胡哼《小放牛》。

踏莎行·参加柯城诗会中秋赏月会
树掩亭台,径穿花圃。园林美了衢州府。高楼耸立老新城,轻车络绎纵横路。西下金乌,东升玉兔。晚风拂拂收残暑。一群骚客好情怀,临江寻个吟诗处。   


--------------------------------------------------------------------------------------------------------------------------------------------------------------------------

附:30多年创作诗词300多首 衢州七旬农民受邀编写志书

转自2011年9月28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个农民,却受邀帮助文化部门编写志书;一名小学生,却常为大学生修改格律诗。”72岁的何石梁老人——衢江区云溪乡希望新村农民,有时会这样跟前往拜访的人自嘲。

  从1976年至今,何石梁老人已创作300多首诗歌,其中多首诗歌入选《中华诗词佳作选》等权威诗歌刊物。2007年开始,这位七旬农民,应邀编辑由衢州市诗词学会推出的《衢州诗词》,目前担任衢州诗词学会理事兼编委委员。

  灵犀通处寻诗句,兴致高时拉二胡

  9月20日,何石梁老人在衢江区云溪乡希望新村家中修改编辑新一期《衢州诗词》初稿,本期主题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虽然大部分作者在衢州较有威望,但何石梁说作为“认真”的编辑,还是需要自己字斟句酌。在诗词初稿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何石梁在需要修改或商榷的地方,一一标明。

  何石梁也为辛亥革命100周年创作了一首七律诗:首义武昌薪火传,征途接棒有英贤。三山推倒狼烟靖,两制并存疆土圆。锦簇漫铺穷白地,飞船屡上蔚蓝天。和谐践了苍生愿,奋发图强继往前。

  1976年冬天,全国人民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中,何石梁在欢庆的同时,突然对古诗词有了兴趣。1981年,他将自己创作的、讴歌改革开放的《秋末偶成》寄往西湖诗社,1982年发表。

  这对初涉诗歌的何石梁来说是极大的激励,“能和当时国内一些名家的诗歌同时发表,觉得很自豪”。

  何石梁的诗,咏物言志抒情皆有,多以七律为主,注重平仄之道,对仗讲究,言辞通俗,寓意颇深。

  “付出自己感情的诗就是好诗。”何石梁说,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是一些与诗友互相馈赠的诗作。

  衢州另一诗作颇丰的刘天汉老人送他一首内嵌“何石梁诗”的藏头诗,何石梁亦回赠一首:“天上云鸿传乐韶,汉宫有客赠琼瑶。君如钟爱林泉趣,好去溪山会野樵。”这首诗中,除了将“天汉君好”暗藏里头外,还将自号“梅溪樵叟”暗含其间,梅溪是何老乌溪江库区老家的一条小溪。

  暂停稼穑田三亩,愧受编修笔一支

  多年来,何石梁参与编撰《衢县文化志》、《衢县志》、《衢州市志》等地方志书,并参加了衢江区部分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

  在何石梁的家中,珍藏着一本由他参与编辑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县故事、歌谣、谚语卷》(简称《衢县民间文学三集成》)。

  1987年,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及各乡镇文化员走村入户,收集整理散落于衢县乡村的民间文学。作为《衢县民间文学三集成》两名责任编辑之一,何石梁对收集的100多万字的民间文学整理修改提炼,最后收录了民间故事390篇、歌谣166首、民间谚语近千条,于1989年出版。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本教材,《衢县民间文学三集成》里有地方传说、歌谣、历史传说等,非常贴近百姓的生活,也是孩子认识家乡的一本好书,完全可以再版,成为衢江学生的乡土教材。”何石梁说,这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

  白头花眼罢耕田,转与风骚深结缘

  谁能想到,能文会诗、参与编撰了多部史志的老人只上过小学。

  上世纪50年代,14岁的何石梁小学毕业,喜欢读书的他,因家里成分不好,再没有进过学堂。

  何石梁的老家位于现衢江区岭洋乡鱼山村,父亲何建章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解放前曾先后在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衢州一中)、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国立英士大学等当过老师,为民国时期衢州名儒。

  何石梁自小受书香熏陶,即使在田间地头务农的日子,也没有放弃过学习。“自学自悟”、“边干边学”,何老这样解释自己的成长之路。

  精神上的富足,却并没有带来物质上的丰裕。因为一直是农民身份,如今72岁的何石梁,每月固定的收入只是60元养老金。

  何石梁说,所幸子女孝顺,另外老家乌溪江还有一亩三分地,偶尔会有一些收成,日子倒可以过去。但爱读书的他,却不敢买书,喜欢诗歌创作,却不敢投稿,“因为现在出版的很多诗集,都需要作者自己认购。” (据衢州晚报 记者 王飞)


648

主题

954

帖子

8483

积分

金牌会员

紫荆风致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449
贡献
1083
金钱
3433
发表于 2014-6-4 21:3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气息浓厚,赞一个。

81

主题

151

帖子

1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4
贡献
306
金钱
54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石梁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很有名望的人物,其父何建章为民国时期衢州名儒,其五兄三姐,分别为大、中、小学教师;何石梁本人虽然仅念过小学,亦能文能诗。此乃难得之书香门第。父亲在何石梁还很小的时候便已因政治原因回乡务农了,家中日子十分的艰苦,这样的情况下,何石梁读完小学便不得不辍学了。按他自己说的,读不起书了。

298

主题

1478

帖子

9397

积分

副首版

浙江诗潮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98
贡献
2009
金钱
362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27 1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思诗 于 2015-1-27 19:01 编辑

诗情从心中流出,句眼从生活中提炼,此等田园气息非一般人所能道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6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