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42
金钱115545
贡献102335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42 点
贡献- 102335 次
金钱- 115545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2-20 08:32 点击:505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人前做事莫无凭,力不从心休逞能。小马拉车须自量,鹊巢鸠占履如冰。
写诗的原理
二百四十二、怎样从理论和具体做事体会修养
做事本身是劳动,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且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巨细周到、缜密深刻、不留漏洞地彻底解决问题。这样说,听起来似乎要求有点高,其实日常做事,不论谁,都是自觉不自觉本着这个要求来的。
之所以听起来,要求有点高,无非从一般感觉上认为,事实最终证明,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和事并不多,反倒是做起来,不论人也好,事也罢,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不过,这种感觉对做事而言,并不打紧,因为主观态度和客观效果有差距是正常的。
正因此,主观态度才需要时刻走在做事情的前面。也就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习再学习,认识再认识,唯物再唯物,走在前面,做到既有好的人性,又对什么都能“知己知彼”,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亦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事情做不好,没法从客观找理由、找借口。如此怎么讲?要么因准备不足,事情本不该做,要么因做起来少了“金刚钻”,事情还意味不该做,非要做起来不可,岂有做得好的道理?
事情做不好,都出于主观原因。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根子仍在于人性上,在于学习和认识上,在于能不能唯物、能不能彻底唯物上。说简单一点,就是看有无自知之明,是不是力所能及。
力不能及还要做,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还想做,必然力不能及。如果力所能及,事情自然得心应手,也不愁游刃有余,哪会有力不能及、力不从心的情况发生?又怎么把事情做不好?
这说明,做事之前,一定要先端正心态,先对事情的主体和对象,包括环境和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唯物,看看有没有充分理论指导、有没有实践能力,例如,是否认识清楚了规律、道理,有无相应的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措施、方案、预案等硬实力,以及所需的修养、涵盖和协调组织等软实力。
这些方面,代表了人与事情有无合理关系,有无相互适应、易于协调的条件。是这些最终决定了,人能否胜任做事情。如果人不胜任,则意味主体与对象间根本没有联系。没有联系还要做,便是“拉郎配”,便是“强扭瓜不甜”,自然就免不了搬石头砸脚。
俗话说:“小事可无妨,大事一定要有大本领、大胸怀、大智慧”。话是这么说,凡人前之事,总会牵扯到他人,哪有小事?所以做事情总需要有点举重若轻的本领,不该有如履薄冰之感。这上也不可简单凭谁谁信任,就以为自己能做,如此仍然是唯主观,唯借口,不是唯物。
人的信任对于做事情,当然是好事,能增加对做事情的自信,并由此产生动力,但终归对客观而言,别人信任不信任是另一回事,自己能否力所能及,能否得心应手,乃至能否游刃有余,才是做事情的根本。
当然,从辩证角度讲,有些事情谁都没做过,又如何提得上胜任不胜任?然而这不意味与胜任不胜任无关。实践证明,没有绝对胜任,也有相对胜任。
什么是相对胜任?这就要联系到过往经验教训。是经验教训证明着,什么人胜任和不胜任做未知的事情。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很少打胜仗的人,比一个战无不胜的人,哪个更适合做未知的事情?
究根结底,人的本领不仅仅来自于一些理论和实践,更来自于这之中的智慧,而且是全面彻底的综合智慧。智慧不同,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管从质,还是从程度上,都会有很大差距,实际就是人性之别,特别是基于认识、情感和能力上的唯物差距。
任何唯物不到之处,都必然犯主观主义。一犯主观主义,任何观念理论,即使真的是以唯物主义为初衷和思想依据的,也成了与唯物主义名不副实的理论。理论不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和能力之事,很多都与人性有关,进而影响实践。
这仍可以联系实际。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继续主张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而改革开放后恰恰反对的正是这些?如此该怎么相对于社会主义,来看人和理论的胜任与不胜任?
这是不是可以解释,贪污腐败,道德滑坡和少数人占上风之何来?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都是人性问题,且根本并不是改革开放这个决策问题,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甚至理论有漏洞也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对社会主义性质唯物尚不彻底的问题。
正是因为唯物不彻底,才引发了人性问题,出现了一直以来少数人谋求翻身,不利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精神倒退现象,出现了主观主义占上风,而不得不由于过度主张生产力,在实践中有上了少数人当的成分,造成生产力过热的同时,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矛盾,发生了严重人为扭曲。
这之中,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放弃了对落后思想意识、腐朽势力的阶级斗争和路线革命,因这一主要矛盾被人为遮掩,才从总的主要矛盾和过程主要矛盾的双重身份,让位于了人为制定的主要矛盾,即不顾一切地致富,才有了未经过社会主义化,就引进了大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一定程度的西方经济模式,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迎合性主动扭曲。
这里,有对社会主义性质认识问题,能力问题,也有自信和情感问题,合在一起就上升到了人性问题和总的智慧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能唯物彻底,这一切都能避免。
而且,这种人为现象恰恰是无法自行避免的根源。之所以不能自行避免,想一想哪有让扭曲中的事物,在条件不变情况下,自行更正的道理?是这些,最终才致使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也让社会普遍出现了超过“适度剥削”,对大多数劳动者进行残酷剩余价值剥削和严重尊严压迫的情形。
若深究又可知,只要唯物不到,就看不清引进的这些资本主义成分和经济模式的本质,看不清本质,自然就看不清始作俑者的真实动机,乃至还以为是改革先锋,就会走入妥协、动摇、迁就、甚至主动迎合,无端以为有制度看着,或说制度不变,资本主义的东西只要对致富有利,就不会对社会主义造成多大伤害。
这揭露的是主观主义“肉眼”之见。肉眼顶多能唯到现象,甚至连现象都见不到,如同“睁眼瞎”。一旦唯现象,注定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性质有被掏空的危险,难免把引进来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简单看成开了窗子跑进来的几只苍蝇,以为什么时候想轰出去,就什么时候能轰出去。
主观愿望,能否当得了唯物主义?当今少数人占上风等严峻现实已经说明,社会主义性质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变少的迹象,若没有大的决心和变革,这些苍蝇是轰不出去的,因为已经严重腐蚀了整个社会,已经严重到了人人思腐的程度,如此怎么轰都会触及显著的个人和群体既得利益,实际是阶级利益。
想一想,让人放下阶级利益是轻而易举的吗?如此是不是意味再来一次社会主义改造?是不是重新需要毛泽东思想、阶级斗争理论和继续革命精神?那么这会是小的变革否?
如果担心引起剧烈动荡,就需要以平缓的方式,以相对调和的形式,谋求改变,例如,提高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生活福利和社会地位,并同时抑制少数人的高收入,但如此即使有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可是少数人的阶级性能否随之发生彻底改变?还有没有隐患继续留下来?
而且,在同一个党领导下,社会出现管理前后不一的局面,势必会留下宽严不公平的后果,非但不唯物,也不能自圆其说,很难否认不是治理无常、朝风暮雨、一时一个令的举动,所以非究根溯源,便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
换言之,这虽有错误理解“摸石头过河”观念中,智慧不足的主观主义原因,但本身就影响党的形象,如此总是能意识到的,能意识到就要避免,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拿性质冒险,不然除了自相矛盾,除了自我否定,还是无法给出合理的唯物主义解释。反而做实了一意孤行的主观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