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88|回复: 78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17 1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二


  前言:诗词作为语言文学艺术,它的“雅”是内在的、抽象的。但是它在形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雅”和“俗”却又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直观表现。因此诗词的“雅”来源于这个过程中的“雅”和“俗”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构成诗词的“雅”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
  诗词属于文学范畴,而文学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先从艺术的“雅”谈起。(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雅”与“俗”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雅”
谈“雅”,而不谈“俗”,即撇开“俗”而一味的的谈“雅”,不免让人联想起“狗熊掰棒子”这个民谚,到头来恐怕一个也说不清,所以谈“雅”还是要说到“俗”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是相对概念,是不同角度的描述,不能割裂来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2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看两首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点评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解读如下: 首联,杏树上挂酒帘招引客人来饮,望去有山庄附近。远观,整体描写,推出主题。 颔联,长菱荇的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2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18回。诗题为“杏帘在望”,是贾妃元春回家省亲时所命,黛玉替宝玉所写。全诗语言灵秀,格调清新,意境如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
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
今日非古比,心地不明白。只说积财好,反笑积善呆!
多少有钱者,临了没棺材!

点评

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 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 今日非古比,心地不明白。只说积财好,反笑积善呆! 多少有钱者,临了没棺材! 解读如下: 首联,推出积善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首出自《金瓶梅》第79回,是作者在写西门庆死后引用的“古人有几句格言”,以鞭笞西门庆的罪恶。诗通俗易懂,如出口语。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确实是明白如话,这种诗老少皆宜,因通俗且充满哲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这两首诗,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认为前者为“雅”,后者为“俗”。其实并非这么武断。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和俗并不在于表面文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和《金瓶梅》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著,书中都有大量的诗词,作为单独的审美也不失耐人寻味。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楼梦》因其文学意义和艺术水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奇葩。《金瓶梅》也曾以“奇书”名世,并对中国早期文人小说的发展具有绝对的地位,可是最终的命运却不敌《红楼梦》。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不同命运,我认为金瓶梅确实艺术性和思想性上不如红楼梦,因为其中没有真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造成这一局面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在“雅”与“俗”的问题上,尤其是对艺术的“雅”的反映,《金瓶梅》因还处于我国文人现实主义小说的试验阶段,其局限是显而易见的,故“雅”的不足和对“俗”的误解是《金瓶梅》的症结所在。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是通俗,而非低俗,误解了就是悲剧,金瓶梅就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也不可笼统的把《金瓶梅》归为“俗”。因为“俗”并无不好,它和“雅”一样都是文学艺术应该反映的两个重要方面。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艺术上的这种“雅”和“俗”呢?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并非不好,而是艺术创作时语言的生活化,这应该是小说必须要具备的特点,红楼梦虽雅但语言也是平白如话,可见雅并不在于语言是非通俗,而在于主人翁是非有精气神,即是非有不平凡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和“俗”都是人们基于对艺术的感受和认识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对美的理解和印象,也就是对美的概括,其实没有一个必然的界限。“雅”和“俗”都属于人的审美现象。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是”人基于对艺术的感受和认识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态度“,因为个人认识和感受的不同,这种判断和感受也会不同,这就是”是因人而异的对美的理解和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良好印象和感受,是一切能引起人愉悦感和舒畅感的事物和现象。如自然事物:山石土木、自然现象:阴晴寒暖、人为事物:门窗亭榭、人为现象:说演弹唱,等等,都能引起人的美感。美是自然存在的,人可以发现。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美是客观存在的,也同样是主观发现的,存在人才能有认识的机会,发现才能感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又是人创造的,人可以模仿,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美。在人对美的发现、认识、模仿、创造的过程中,人生成了个人的审美能力并依赖这种能力进一步形成了对美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艺术由此产生,即艺术产生于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审美是指人对美的心理活动,是人感受美并产生对美的认识、判断、再认识和主观印象的过程,以及通过这个过程形成的评价、模仿、复制、提炼、创造的态度和欲望。那么审美能力就是人把对美的这种心理活动表现为经验水平和外显程度的一种能力。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审美就是人对美的心理活动,是人感受美并产生对美的认识,判断,再认识和主观印象的过程, 以及通过这个过程形成的评价,模仿,复制,提炼,创造的欲望和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由这种能力所代表的艺术,不但产生于审美,还是对美的发现和创造。一切以美为核心的文化现象也必然是艺术现象。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是有系统的非盲目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人们之间广泛认同的有规律的以满足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为主的探索一切真善美的特殊生活方式或文化现象。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艺术创造是有规律和系统的一种非盲目创造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约定成俗的以满足精神感情需要为主的探索一切真善美的特殊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从功能上对艺术的定义,简单的还可以概括为:艺术就是指能以一定规律、方法、形式等表现人审美成就的事物和现象。审美是人自自然然的精神生活,但只有审美能力才能代表人对美的感悟和理解程度,所以艺术是人达到对美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的结果,是人的高级审美方式。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艺术是人达到对美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结果,是人的高级审美方式,是人以一定规律,形式,方法等表现审美成就的事物和现象,是人满足人精神和情感需要为主的对真善美全面探索的特殊生活方式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你说这个艺术“俗”,他说那个艺术“雅”,甚至同一个艺术你认为“俗”、他认为“雅”,其实并没有去考虑多少根据,只是凭空而论。所以“雅”和“俗”都和人的主观意识有关,是人精神层面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映。只有到了对美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印象,才会形成对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的正确判断和态度。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再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成熟的阶段不适合谈论,因为避免不了盲人摸象,只有到了对美有深刻理解和正确印象是,才会有正确的判断的态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人不懂得什么是美,自然就不懂艺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审美能力,才有可能对艺术做出“雅”和“俗”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对艺术的追求要先从探索美,发现美,了解美,认识美开始,然后才是理解美,模仿美,提炼美,最终为了创造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犹如一块石头,有人爱以原石示人以激发人更大的想象空间,有人好以雕刻后的工艺示人从而更直接的彰显人的创造魅力。这都是人的正常审美现象。把前一种现象称为“俗”,后一种现象称为“雅”,这才是人们对二者科学的划分。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就是淳朴的美,不事雕琢而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味道,让读者自行思考和想象;雅就是精致的美,充满了作者的思考和人性,突出的是不同流俗的追求和生活态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雅”和“俗”不仅是人对艺术的审美看法,也是人认识美、表现美的艺术方法和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既能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美,又能以艺术的方式创造美和欣赏美,在这个过程中“雅”和“俗”无时不刻不参与其中,只是它们参与的状态不同而已。因而可以确定,“俗”是最接近原始的、自然而然的和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审美现象,“雅”是在“俗”的基础上对其加工、改造以丰富人们对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现象。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就是自然美,雅就是人性美对自然美的干预和改造,甚至是黑暗中有光明,和平中有忧患,后者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结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认为“俗”是基础,就比“雅”要低级,这是误解。对科学技术而言,基础的东西往往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可能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用“低级”来概括发展的某个阶段性还是可以的,也无褒贬的意味。但是,对于审美和艺术,这样说就不科学了。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俗和雅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这就像有些人劝慰别人爱举例子,但不明说,希望当事人自己开悟,有些人喜欢举例子后直接给个人看法,让听者豁然开朗,这是为人风格不同和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人的审美有阶段性也无阶段性,而更多的是层次性。人对美的认识是有阶段的,艺术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但艺术的美的存在是不分阶段性也非时有时无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的审美只有层次的深和浅,而没有阶段的高和低,因为美本身都有价值,不宜明码标价计算等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阶段也不是表现从低级到高级,而主要表现为对人对美的认识和艺术呈现美的深刻程度,其中美还是美,不是因为你的认识和呈现不深刻而变得不美或不存在,所以这个过程是层次性的,没有质的不同。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观发现的,即不能以主观否定客观,也不宜用客观束缚主观,层次的深情来自人对美的理解程度和呈现能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人创造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心理方式是多元化的,并非从所谓“低级”到“高级”的线性模式,故不能把“俗”视为低级或不雅,那样会把审美引向死胡同,艺术也必然走向窒息。

点评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人创造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心理方式是多元化的,有些人就爱天然淳朴的气息,有些人却喜欢理性的思考和精神。这对艺术创作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多元化创作并非随意创作,而是在符合真善美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7 10:57 编辑

  下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


  上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2 18: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7 11:07
1、什么是“雅”谈“雅”,而不谈“俗”,即撇开“俗”而一味的的谈“雅”,不免让人联想起“狗熊掰棒子” ...

谢谢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了雅俗是相对概念,是不同角度的描述,不能割裂来谈。

点评

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2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2 19: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7 11:07
先来看两首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 ...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解读如下:
首联,杏树上挂酒帘招引客人来饮,望去有山庄附近。远观,整体描写,推出主题。
颔联,长菱荇的水中鹅儿在戏水,飞上桑榆的燕子以枝杈为屋梁。近观,具言附近有林有水的环境。
颈联,一畦畦韭菜春风中碧绿,十里长的稻田充满花香。从近到远说田野。
尾联,盛世没有吃不饱饭的人,何须耕织忙碌。总揽全文,言盛世人民生活的富足,也体现了富贵小姐对劳动人民的体恤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0
贡献
102436
金钱
1156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3 1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8-30 18:49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8-17 11:08
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今日 ...

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
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
今日非古比,心地不明白。只说积财好,反笑积善呆!
多少有钱者,临了没棺材!
解读如下:
首联,推出积善观点。二联,回答上联,对比积善和积财的不同结果。三联&四联,举例说明积财和为富不仁的坏处。五联&六联,转折处,言今天社会没有汲取以前的教训,即”不明白。尾联,用质问的方式结束,引人深思和警醒,呼应首联。
    (下页还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