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11

写诗:阅读、文笔和写法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7 10: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诗:阅读、文笔和写法五
——在拙作《七律 缅怀》下复龙家小院

二十四
  这方面经验一定不指写诗经验,而是指认识经验,写诗经验可以练,认识经验练不会,只有靠生活中天长日久,通过学习和修养进行积累,而且一定是来自于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经验,不可把背书和夸夸其谈也当经验。
  有这些实际经验,会不会写诗,都可通过练习写诗而能够游刃有余,否则单凭写诗经验和有一定基本功,是搬不动这些题材和内容的,所以出手不高就不可能写深写透,也就抓不到点上。
  不过话是这么说,不影响把写出来的诗当做练习,就是不可在认识还达不到时,把练习当成创作,过早染上自以为真,自以为能的虚荣恶习,这会葬送手下文笔,故而总是要把认识放在前面。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
  例如,我这首诗是怎么抓认识的呢?首句先抓住主席具有人人共知的书生特点,从发问便切入一个问题,引人想象“这样的人不是很多吗?”然后次句再切到主席无人比拟之处,尤其捉住了“无”和“永”两个字,这就把主席的一生都概括了,也就不必去像俗套那样,着意写哪些具体恢宏事例。
事  例就是情景,因为不再有必要写这些,说明生动方面就不缺,便可以腾出手来进行更深的凝聚和提炼。故第二联还是从本质抓起,切入主席的理论和智慧对人民和军队的独特感召力,唤醒力和号召力。
  其中,第三句是指唤醒人民和决定性意义,第四句是指人民利益和由此产生的效果,如此虽不举例,却比举例更有格局和效益,也就是容量大,涵盖强,想空洞都空洞不了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结果就是现在的事实,如果从这个认识角度做总结概括的话,对毛泽东的智慧和思想的伟大有更为直观的呈现效果。“容量大,涵盖强,内容不空洞”都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特点特征,是实事求是的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7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说这些,就是在认识上的写法,也只有认识到了一定程度,才什么都好写,剩下的才是情和语言问题,而只要是发自真的灵感,而不是无端,情和语言就不愁跟不上来。
  写法也叫笔法,和文笔、手笔,创作等,都是意思相仿的不同表述,在具体诗法上,这两联就是起和承,与通常诗法没什么两样,次联与首联形成的关系,既是条理上的延续和展开,也是逻辑上的顺应和呼应。
  到了颈联,则仍是深入挖掘,说明正是有了第二联揭示的,在毛泽东的理论和智慧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条件下,才有了这一联所表现的内容和效应,并直接反映了“誓死保卫毛主席”和“毛主席代表人民”这一历史事实,甚至就是对这两个意思的化用。这一联在诗法上不是转,而是递进,仍属于承的范畴。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认识到了才好写和写的透彻深刻,只要写诗发自真的灵感语言和情感就不愁。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写法,以及联与联之间的顺承和递进关系,还有就是递进和承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7 1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
  这一联还有个作用,就是通过抓住意思内在所蕴含的,人民群众和军队与主席心心相印的情结,把战争与和平两个时期有机联系起来,为不必写建国后的大量丰功伟绩留出空间,于是接下来的转结,就可在小小的两个句子的空间内完成,还不显得局促和空间不够。
  第七句才是诗法的转,写法则是通过用一个句子,来容纳一个强调兼一个事例,意在突出凝聚效果,以便转瞬而过,为后面的总概括继续打伏笔,这也可看做对最后一句的过渡,于是即使把全部力量压给末句,末句也能吃重。关于诗与诗句怎么吃重和技法问题,我前些年写过这方面诗论,可以去翻翻看。
  这时,无非末句写得不能轻飘飘,要有压阵一样的收结和统领效果。就拿这最后这一句看,写出来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和认识依旧不能少,语言的表达和概括能力,包括语气、色彩等,尤其是这方面语感,都是主要功夫。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诗起承转合之间的过渡和配合问题,,既要符合情理,也要符合逻辑,实质上则是认识和情感的无微不至。让我看到了老师的诗语言的凝练,用最少的语言表达了尽可能大而完整的客观事实和主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7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
  读一读这最后一句,就会发现,全诗写下来到此,“二十余年”这四个字,已经跟平时说话的语感很不一样,显得并不普通,那么哪里不一样,怎么就不普通了?
  是通过一路铺垫而来,用仅仅四个字就包住了,建国以后无以质疑、无法否认的绝大部分发展事实,里面有着道不尽的内容和内涵,且怎么说都有言犹未尽之感,既然道不尽,就不说,这也是认识的辩证法,再加上后面一个“太”字的感叹,还尤其带有了不可言表之能。
  实际是,到这一句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主席形象的一般勾落,于无形中便利用这仅有的四个字,上升为了情感强烈的歌颂,而这种文笔变换及其写法,显然又与俗套不可同讲。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文写作的铺陈和收接的问题,就是气脉不能断绝,又要有所包涵,升华,和价值观的体现。“二十余年”概念尽了前文内容,“太有成”是顺势而为的评价和赞美,显得是那么浑然一体而没有雕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7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
  再吟几句,试比较:
  党在初期行厄运,遍尝领导水平低。教条主义亡生路,民主精神出问题。
  万里转移亏主席,千般智慧罕相齐。救星一样扶神舵,刹那明途披彩霓。

点评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党在创建初期的道路上是厄运不断,尝遍了因领导水平低而带来的血淋淋教训。 颔联,教条主义因不懂得变通是没有出路的,民主精神的投票制度也不能弥补智慧的不足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颈联,万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7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认识经验才是对人真的有用,非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也对写好诗有决定性的作用。这让我想起来自己过往的阅历,一个人真正的认识改变通常是要么间接和直接的吸取和借鉴经验,要么就是对教训的深刻总结。而背书得来的知识只能在实践验证后才能形成真正的认识,否则就永远停留于书本知识,这时的自以为是就是本本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4: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7 10:22
二十五  例如,我这首诗是怎么抓认识的呢?首句先抓住主席具有人人共知的书生特点,从发问便切入一个问题,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结果就是现在的事实,如果从这个认识角度做总结概括的话,对毛泽东的智慧和思想的伟大有更为直观的呈现效果。“容量大,涵盖强,内容不空洞”都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特点特征,是实事求是的无数次历史成功实践的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5: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7 10:23
二十六  说这些,就是在认识上的写法,也只有认识到了一定程度,才什么都好写,剩下的才是情和语言问题,而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认识到了才好写和写的透彻深刻,只要写诗发自真的灵感语言和情感就不愁。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写法,以及联与联之间的顺承和递进关系,还有就是递进和承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6: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7 10:23
二十七  这一联还有个作用,就是通过抓住意思内在所蕴含的,人民群众和军队与主席心心相印的情结,把战争与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诗起承转合之间的过渡和配合问题,,既要符合情理,也要符合逻辑,实质上则是认识和情感的无微不至。让我看到了老师的诗语言的凝练,用最少的语言表达了尽可能大而完整的客观事实和主观情感,转折处过度自然,对我以后的创作具有切实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也会详细的读老师关于诗句承重的文章,以求自己能够真正的掌握此技法的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7 10:24
二十八  读一读这最后一句,就会发现,全诗写下来到此,“二十余年”这四个字,已经跟平时说话的语感很不一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文写作的铺陈和收接的问题,就是气脉不能断绝,又要有所包涵,升华,和价值观的体现。“二十余年”概念尽了前文内容,“太有成”是顺势而为的评价和赞美,显得是那么浑然一体而没有雕刻。这种手法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认识和感情,环环相扣且一丝不苟,呈现了艺术的严谨科学全面周到细致深刻的独特视角和宽广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7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7 10:25
二十九  再吟几句,试比较:  党在初期行厄运,遍尝领导水平低。教条主义亡生路,民主精神出问题。  万里转 ...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党在创建初期的道路上是厄运不断,尝遍了因领导水平低而带来的血淋淋教训。
颔联,教条主义因不懂得变通是没有出路的,民主精神的投票制度也不能弥补智慧的不足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颈联,万里长征的胜利是多亏听从了毛主席的号令,千般有智慧的人也难以与毛泽东的智慧相提并论。
尾联,毛主席就像上天降下的大救星一样,正确的引领和把握着神州的航向,霎那间前途一片光明和披挂彩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