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议——耿俊瑞于2011年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我国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写了一首诗《七律.端午》表达了对屈原死的不同看法看,因为生命是珍贵的,失去就不能再来,自杀与抗争相比不是好的选择。 (一) 粽子飘香五彩繁,江边舟赛竞旗喧。 幼童牵衣询端午,老妪含悲说屈原。 都论英雄心爱国,谁评豪杰建轩辕。 汨罗江水空东去,淘尽风流尽雪冤。 端午节到了,为了纪念屈原,商店里摆出了五彩缤纷的粽子。江边人们在观看龙舟赛,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年幼的孩子拉住奶奶的衣襟问屈原是谁,于是奶奶就给他讲起了屈原的故事,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讲起了吃粽子和闹龙舟的来历。 人们都颂扬屈原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死的爱国精神。岂知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人们也是真正的英雄。 几千年过去了,汨罗江水依旧东流,屈原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爱国精神在人们心中永存。 诗歌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展开想象,抒发感情,令人深思。 在端午节之际又写了一首《端午》以此送给我的朋友们: (二)
粽子飘香艾叶鲜,端阳风动落云烟。 武夷山下龙舟闹,鸭绿江边赛大船。 夏梦朦胧诗意醉,霓虹闪烁酒香传。 闲居心挂神州事,追月祥云搅夜眠。 于2021年6月13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