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4

也来谈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兼与张伯伟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8 1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21-2-28 12:48 编辑

  这几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的人不少,但令所有研究者为之困惑的问题是唐代的文学批评为什么会与诗歌创作之繁荣相去甚远,形成了一头大一头小的状态?许多人试图给它寻找答案,但仅仅限于文学批评领域内,是很难做出符合或接近客观的解答。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从中国古代文化结构上寻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自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思想就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儒家诗论对诗词创作的影响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先秦诗论集中体现在孔子的诗论和春秋战国时的赋诗言志两大方面。但孔子诗论主要是阅读论而不是创作论,孟子的诗论也一样是阅读论,《孟子.万章》在讨论《诗》之《北山》、《云汉》时,提出理解诗的原则:“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显是指导阅读的。孔门诗学观对古老的“诗言志”命题从赋诗言志、献诗陈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等四个方面作了阐述,成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
  而孔子的“诗言志”理论到了汉代发展成为“情志合一”的诗歌本体论。有人认为从“诗言志”到“情志合一”是体现着文学自身思想的发展规律,是文学思想的萌发,是诗学走向自觉的必经之路。这一看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这一看法单纯地站在文学角度上看问题,而忽略文化结构问题。
  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派别和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一个存在一系列相反相成的复杂体系。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大系统中形形色色的相反相成,在儒家内部都有所反映。儒家内部围绕诸如人性善恶、王霸义利、理欲、情与无情等问题的争论,在很大程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相反相成在儒家内部的反映。儒家不仅作为一个大的学派与其它学派竞争统治地位,而在其内部各学派间也存在这种竞争。在两汉,有经今文学和经古文学之争,经今文学中又有公羊学与毂梁学之争。可见无论是汉代的“情志合一”,还是魏晋的“诗缘情”其背后都是儒家文化思想本身的变化在起作用,而这一变化直接来自其它派别文化思想的影响。唐代文学评论为什么没法与诗歌创作并驾齐驱,其问题就在于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力的相对减弱上。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巨大变化发生在殷周之际,王国维说:“夏商间政治文物的变革,不象商周那样激烈,商周间大变革----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新文化兴。”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巨大变化发生在西周末期至西汉中期,这两次变革的结果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局。
  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的基本结局自秦汉建立后,至鸦片战争之前,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这并不是说,在此期间没有量的发展和部分的质变。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其变化特征是既有反映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演变的变化,也有多次民族大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引起的变化。两汉儒学衰,魏晋玄学兴;魏晋玄学衰,佛、道二教兴;隋唐时期儒、释、道三足鼎立就是变化的印记。而从隋唐时期的文化结构上看,随着佛教的传入,儒学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出现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表面上看是三足鼎立,实际上儒家这一足,则明显裹足不前,整个唐代儒门淡薄,唐儒中只有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值得一提,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受到一定削弱,相比之下释道二教影响力则日益増大,尤其是佛教影响至广至深。这便是唐代文化结构的特征,也是唐代文学批评没法与思想丰富的诗歌创作等量齐观主要原因之所在。
  唐代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受佛禅义理的影响上,从意境说到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式、诗品论,无一不是佛禅与诗歌互相渗透的产物。张伯伟先生把唐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定位在“规范诗学”上是值得商榷的。(待续)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2-28 2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28 2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09:04 编辑
晓青 发表于 2021-2-28 21:12
唐代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受佛禅义理的影响上,从意境说到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式、诗品论,无一不是佛禅 ...

张伯伟先生论的是‘’论唐代的规范诗学‘’,林先生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林先生论的是太平洋和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张伯伟先生论的只是某条陆路和陆路上行的老马车,不是一条道上车怎么能扯得到一块?

再怎么扯不到一块也不能打击林先生的热情,他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多长就多长呗,反正都还只是未完待续,何不先看看再说其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3-1 0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1 01:45 编辑
晓青 发表于 2021-2-28 21:12
唐代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受佛禅义理的影响上,从意境说到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式、诗品论,无一不是佛禅 ...

唐代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受佛禅义理的影响上,从意境说到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式、诗品论,无一不是佛禅与诗歌互相渗透的产物。----这个可真够扯,释皎然的诗式论的除了格式上的一些问题外基本都是格调问题,司空图的诗品论的就只是格调【风格】问题了,真不知林先生是从哪里得出来的唐代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受佛禅义理的影响上,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式、诗品无一不是佛禅与诗歌互相渗透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351
贡献
12655
金钱
15213
发表于 2021-3-1 02:3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看到,一个是:释.皎然;一个有《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8 2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