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6|回复: 39

律诗与律句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20-4-3 10: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律句在清代称为平调,对五言诗而言,仅4种律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合律句格式的,称拗句,古风句。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

其中平平仄平仄为3平声之首,其后才是标律句平平仄仄平。

4平声句
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

由此可见24平仄要相对。

2平声句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

1平声句
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

由此可知13不论,24分明法则。

二、关于律诗,清代至现代律诗要求由律句构成,十分严诃死板,唐代尤其盛唐较宽松开放,律诗可由律句,拗句,古风句构成,可参看《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足步  目击道存者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  绿水涌春波  雨数斜塍断  蒙县阙庄子
  永惭问津所  咏歌殊未已  百行咸所该
  三平声:披书对明烛  兰生半上阶  无论更漏缓  天命多羸仄
  终缺九丹成  水潢众浍来  洊雷扬远声
  四平声:儒道推桓荣  非关心尚贤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 1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的格律尤其是初唐的格律或稍宽,但《文镜秘府论》中所载的调声之术似未完全近体的律化,带有明显的永明诗律色彩,理论往往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此理论应不作近体格律看为宜

点评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 -----这是元兢的水髓脑的理论。是泛泛解释古风的,这从所举例句多为古风句可看出。虽然文镜秘府论中举有多首近体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6:01
诗章用声法式的功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已平仄二元化,并强调二四相对,而且并不是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平仄交替来构建律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3: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3 11:14
唐代的格律尤其是初唐的格律或稍宽,但《文镜秘府论》中所载的调声之术似未完全近体的律化,带有明显的永明 ...

诗章用声法式的功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已平仄二元化,并强调二四相对,而且并不是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平仄交替来构建律句的。

点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四个基本句型都是建立在规避三仄脚、三平尾的普适性基础之上的,若只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平平平仄仄可变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可变为仄仄平平平,这就跟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3:37
譬如披书对明烛,怎么也不是24分明吧,又譬如儒道推桓荣,三平尾终究为近体所忌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 1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3 13:05
诗章用声法式的功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已平仄二元化,并强调二四相对,而且并不是按平平仄仄平平仄 ...

譬如披书对明烛,怎么也不是24分明吧,又譬如儒道推桓荣,三平尾终究为近体所忌吧

点评

一平声和四平声时是按24相对安排的,并且也有相关文献记载: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3:3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3 13:20
譬如披书对明烛,怎么也不是24分明吧,又譬如儒道推桓荣,三平尾终究为近体所忌吧 ...

一平声和四平声时是按24相对安排的,并且也有相关文献记载: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

点评

若四,平声无居第四,连城高且长,此即为近体所取;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虽平声位居其要终是三仄脚了,此便不为近体所取【普适意义而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 13: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3 13:05
诗章用声法式的功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已平仄二元化,并强调二四相对,而且并不是按平平仄仄平平仄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四个基本句型都是建立在规避三仄脚、三平尾的普适性基础之上的,若只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平平平仄仄可变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可变为仄仄平平平,这就跟近体的普适性规则大相径庭了

故,理解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仍应回到普适性与特殊性上来庶不致误,于普适性而言,只要遵循规避三仄脚、三平尾及孤平的普适性法则,这两句口诀就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 1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3 13:34
一平声和四平声时是按24相对安排的,并且也有相关文献记载: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 ...

若四,平声无居第四,连城高且长,此即为近体所取;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虽平声位居其要终是三仄脚了,此便不为近体所取【普适意义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3 16: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3 16:08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3 11:14
唐代的格律尤其是初唐的格律或稍宽,但《文镜秘府论》中所载的调声之术似未完全近体的律化,带有明显的永明 ...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
-----这是元兢的“诗髓脑”的理论。是泛泛解释永明体(古风)的,这从所举例句多为古风句可看出。虽然文镜秘府论中举有多首近体律诗例子,但在理论上仍然沿习沈约四声论,可见其理论的滞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3 17:0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16:01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这是元兢的“诗髓脑”的理论。是泛泛解释永明体(古风)的,这从所举例句多为古风句可看出。虽然文镜秘府论中举有多首近体律诗例子,但在理论上仍然沿习沈约四声论,可见其理论的滞后。

不懂装懂的犟劲又来劲了!元兢的“诗髓脑”的理论,泛泛解释永明体(古风)的?
你的大话,比大话西游,还要靠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17: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16:01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

【虽然文镜秘府论中举有多首近体律诗例子,但在理论上仍然沿习沈约四声论,可见其理论的滞后】?
怎么什么文章,到了你的嘴里,都要变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1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16:01
律句在唐代范围要比这宽,按《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记载,律句还有如下形式:
3平声句
...

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真空24平仄律,可惜唐朝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8: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章中用声法式到底在唐代起什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划为律句,也是猜想,权宜之计,唐代并无律句之名,但诗章中用声法式似可解释唐代拗体的现象。

诗章用声法式显然不是解释永明体和古风的。但永明体和近体之间又没有一个确定诗体。

点评

所谓变格莫非是卑论侪俗罢了,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3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3 18:19
诗章中用声法式到底在唐代起什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划为律句,也是猜想,权宜之计,唐代并无律句之名 ...

所谓变格莫非是卑论侪俗罢了,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3 1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3 19:39 编辑

  (文镜秘府论 天卷)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谓上下句第三字不可同仄,此条有利于忌三仄尾)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形成三平尾,词条为近体诗所否)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诗章中用声法式  凡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三言。)

上二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五言。)

上四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六言。)

上四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七言。)
  
三言(略)
四言(略)
五言
    一平声:九不足步  
                 目击道----皆拗句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三仄尾)   
             永惭问津所(拗极句)  
 三平声    披书对明烛(特拗)   
             水潢众浍来(孤平句)  
 四平声: 儒道推桓荣 (三平尾)  
六言(略)   

七言
      二平声:   信是薄命向谁陈(古风句)   
                  嫁得作赋弹琴声(古风句)  
                      寒雁一一渡辽水(古风句)  
                      谁堪坐感箧里扇(古风句
  三平声:   相抱长眠不愿起 (三仄尾
                      自有倾城荡舟妾(特拗句)  
                      燕宫美女旧出名(古风句
                  都护府里无相识(古风句
                  岱北云气昼昏昏(古风句)  
                      自从将军出细柳(古风句)   
                  聊看玉房素女术(古风句
  四平声:   秋鸿千百相伴至(大拗句)  
                      曾舞纤腰入金谷(特拗)   
                 洛城秋风依竹进(古风句
                  唯见张女玄云调(古风句)   
                  前期岁寒保一双(孤平句
  五平声:   高楼岧峣连粉壁(古风句)  
                      可怜春日桃花敷(三平尾)  
                      忖时俱来堪见迎(古风句
                  鸳鸯多情上织机 (古风句)  
                 将军勒兵讨辽川(古风句)  
                      初言度燕征玄菟(古风句
  六平声:  朝朝愁向犹思床(三平尾)  
                      桃花蓲蘛无极妍 (古风句)
                      春山兴云尽如罗(古风句

----------显然这些句式与唐近体律句相差甚远。可见“诗章中用声法式”不是近体诗的“诗章”。



点评

唐代古风,永明体都不讲平仄,因此《声章中用声法式》显然不是指导永明体,古风的创作的。古风句,拗句与律句在盛唐律诗中极常见,虽单个句是拗句,古风句,但与律句组合就可构成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9:5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19:16
  (文镜秘府论 天卷)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 ...

唐代古风,永明体都不讲平仄,因此《声章中用声法式》显然不是指导永明体,古风的创作的。古风句,拗句与律句在盛唐律诗中极常见,虽单个句是拗句,古风句,但与律句组合就可构成律诗。

点评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兢,王昌龄等都没有这种指向性。所以文镜秘府论这段有关句法的文字是针对当时所有的诗而言的。这些句法中有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3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2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19:16
  (文镜秘府论 天卷)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 ...

针叶林,三羊友情相告无数次,你就是记性不好忘性好。
不懂得东西,不要装懂乱插嘴!
什么东西,都不要臆想臆测臆断臆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3 2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3 19:58
唐代古风,永明体都不讲平仄,因此《声章中用声法式》显然不是指导永明体,古风的创作的。古风句,拗句与 ...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兢,王昌龄等都没有这种指向性。所以文镜秘府论这段有关句法的文字是针对当时所有的诗而言的。这些句法中有律句,小拗句,大拗句,特拗句,古风句。而这些古风句是极少出现在律诗(特别是七律)中的。虽然王力定义了“古风式律诗”,但实际上其数量是极少的(如杜甫的吴体)。
总之,文镜秘府论对律诗律句的定义都是很含糊的。这说明了空海当时收集到的文献古老而贫乏,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所以见不到李杜等大诗人的诗作和介绍。

点评

你说的有道理,但《诗章中用声法式》并不是元兢的作品,它对近体诗有什么影响还有待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4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23: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22:15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 ...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这是不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2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22:15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 ...

元兢说【换头】,哪个玩意改为粘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3 2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22:15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 ...

崔颢黄鹤楼,严羽说是七律,王力怎么叫古风式的律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4 05: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4-3 18:30
所谓变格莫非是卑论侪俗罢了,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如此说法,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07:0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22:15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 ...

你说的有道理,但《诗章中用声法式》并不是元兢的作品,它对近体诗有什么影响还有待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4 0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4-4 07:07
你说的有道理,但《诗章中用声法式》并不是元兢的作品,它对近体诗有什么影响还有待研究。 ...

元兢,不但是诗歌批评大家,而且更是诗歌声律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5 0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5 03:2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3 22:15
在元兢之时,诗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为近体和古风。显然元兢理论并不是针对哪一种诗体的。这似乎从沈约起到元兢,王昌龄等都没有这种指向性。所以文镜秘府论这段有关句法的文字是针对当时所有的诗而言的。这些句法中有律句,小拗句,大拗句,特拗句,古风句。而这些古风句是极少出现在律诗(特别是七律)中的。虽然王力定义了“古风式律诗”,但实际上其数量是极少的(如杜甫的吴体)。
总之,文镜秘府论对律诗律句的定义都是很含糊的。这说明了空海当时收集到的文献古老而贫乏,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所以见不到李杜等大诗人的诗作和介绍。

元兢【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
专业不专业,岂是鼠辈乱嚼舌!
读读诗论大家元兢的一小段,定会吓你一大跳!

  余以龙朔元年,为周王府参军,与文学刘棹之、典签范履冰,时东阁已建,期竟撰成此录。王家书既多缺,私室集更难求,所以遂历十年,未终两卷。今剪《芳林要览》,讨论诸集,人欲天从,果谐宿志。常与诸学士览小谢诗,见《和宋记室省中》,诠其秀句,诸人咸以谢“行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为最。余曰:诸君之议非也。何则?“行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诚为得矣,抑绝唱也。夫夕望者,莫不熔想烟霞,炼情林岫,然后畅其清调,发以绮词,俯行树之远阴,瞰云霞之异色,中人以下,偶可得之;但未若“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之妙者也。观夫“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谓扪心罕属,而举目增思,结意惟人,而缘情寄鸟,落日低照,即随望断,暮禽还集,则忧共飞来。美哉玄晖,何思之若是也!诸君所言,窃所未取。于是咸服,恣余所详。余于是以情绪为先,直置为本,以物色留后,绮错为末;助之以质气,润之以流华,穷之以形似,开之以振跃。或事理俱惬,词调双举,有一于此,罔或孑遗。时历十代,人将四百,自古诗为始,至上官仪为终。刊定已详,缮写斯毕,实欲传之好事,冀得知音,若斯而已,若斯而已矣。

点评

元兢【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 我的回帖:“总之,文镜秘府论对律诗律句的定义都是很含糊的。这说明了空海当时收集到的文献古老而贫乏,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所以...” ------你这羊真不认识中国字?“他”是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5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5 04: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3 13:20
譬如披书对明烛,怎么也不是24分明吧,又譬如儒道推桓荣,三平尾终究为近体所忌吧 ...

【譬如披书对明烛,怎么也不是24分明吧】!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不但正确,而且是相当相当再相当的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5 07: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5 03:23
元兢【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
专业不专业,岂是鼠辈乱嚼舌!
读读诗论大家元兢的一小段,定会吓你一大跳 ...

元兢【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



我的回帖:“总之,文镜秘府论对律诗律句的定义都是很含糊的。这说明了空海当时收集到的文献古老而贫乏,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所以...”
------你这羊真不认识中国字?“他”是指“元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5 07: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5 07:03
元兢【他本人对诗又不专业】?

这里三羊错了!张冠李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