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7

也读周啸天诗/格那丁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11-9 16: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9 16:43 编辑

    周啸天诗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事很是热闹了一阵,印象比莫言获诺奖要热闹。不是出于嫉妒而是不服气:这么差的诗也能得奖,我比他写得好,为什么不得奖?因此参与度就比较高。说是嫉妒也可以,毕竟诗与奖不匹配,难免啧有烦言。心理学揭示,嫉妒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适当嫉妒一下也没有什么。
   奖励这东西历来都用于带动,做得好才奖励,哪有奖励差的?对此,普遍的评价是“一般”“很一般”。立意一般,表达一般,没有佳句,甚至有说不如张宗昌诗有趣的。
   不过弘扬主旋律,讲讲儒释道常理,哪来有趣?目的是要大家散淡心情,安于现状。机关干部尤其退下来的干部特爱写这种东西,被称之为“老干体”,因此便不好说立意、技艺与格调。把宣传引导的东西编辑剪裁押上韵,何谈立意、技艺、格调?滑溜俗气。这也难怪,千百年来歌功颂德的几个写得好?本就用它换取一些现实利益,勉力为之,言不由衷,难能写好。但最终得了奖,晋升为副会长,也不是一无是处。
   历史上喧嚣一时的多了去,但最后沉淀下来的不一定是它们,时间是检验价值的尺度,这一点应该看开些。我不会嫉妒,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诗为什么能得奖?评委们怎么看的?获奖理由是什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和意义?
   传统文化中,孔孟老庄常有人非议,但唐宋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少有人非议,不说别的,仅那“精美”就不可否认。李杜苏辛,一座座山峰耸立在那里,不服不行。不服写几首,看看到得了那水平?因此从小学起就学这些诗词,还要背诵,到中学毕业背得一百多首。这就是标杆,一把尺子,谁都会拿来比较。但周啸天诗获奖这事颠覆了这一认识,不由得使人产生怀疑。为此,我找来王蒙的《读周啸天<邓稼先歌>随记》看了看,并随手批注了几句。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罗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苏玩博戏。
   ——读此四句吓了一跳,莫非周老师油腔滑调起来?
   批注:不仅“油”,且不通。不通有二:1、用词不当,2、句子不通,自然文理也不通。开始写诗都很“油”,顺口溜、打油诗。这个好弄,压缩词句押上韵,都不怎么费劲。中国人口快八亿,“奔八亿,”只有三个字,还差四字,怎么办?……好办,捡个现成语“炎黄子孙”,啪!粘在句首,就成了这一句。一些人之所以写打油诗,或词语贫乏,或不会造句。七言上四下三字组合有些讲究,如顺接、逆转、跳脱等。周啸天是学者,词语不会贫乏,他是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符合要求的句子,因此油滑有语病。“奔八亿”这个意思前有多种写法,不必粘上一个“炎黄子孙”,不说是不会至少是偷懒。八亿里可不都是炎黄子孙,还有非炎非黄的。退一步说,就算这句通,那“不蒸馒头争口气”跟“奔八亿”啥关系?人多得争口气?人少不争口气?自甘堕落?为什么人多“不蒸馒头”?不蒸馒头可以煮稀粥,和争气是啥关系?不蒸馒头只蒸(争)空气?也许他想说犹如蒸馒头争(差)一口气吧,可“不”字何谓?还有“炮仗”,虽有现成的故实,但放在这里与“争气”这个严肃重大的语境不合。典故不是随处可用,与语境不合就得改变以适应之。如是平日里读到这几句诗,我一般不会读下去,我知道这人不会写诗,再读是浪费时间,但现在必须读下去。

   不赋新婚无家别,夫执高节妻何谓!
   ——何等悲壮!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顾不上为新婚做赋、还没有营建出一个小家来,就上了大西北国防科研前线了。从前四句的不以为意,一下子跳到这样的悲壮中来,多大的气魄与笔力!
   批注:能悲壮吗?啥叫“新婚无家别”?新婚还无家,稀奇。“何谓”表愤慨,等于“说什么”,用在这里不合适。悲壮,常指以小博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如精卫填海、荆轲刺秦王,大小悬殊便生出悲壮来。就这两句我看不出悲壮,不知王蒙咋看出的?不就到边疆工作,损失一点眼前利益,又不是要你一个人去平叛,有去无回,悲壮什么?二十岁出门远行,搭乘一辆拉水泥的汽车赴藏工作,我没有悲壮反倒觉得好玩。新闻里一说到这事就是舍小家为大家,伧俗,几成套路。

   不羡同门振六翮,甘向人前埋名字。
   ——同窗学友,展翅高飞,誉满全球,邓稼先则甘愿隐姓埋名,为国奉献。老王我读之垂泪,并坦承自己委实做不到。
   评注:还是工作需要,并且是保密要求,只能做到。何况,这是暂时的——暂时隐姓埋名,为国奉献,要不我们咋知道“邓稼先”的大名?有必要为此涕泗横溢?未免太多愁善感了。都是名利害的!

   一生边幅哪得修,三餐草草不知味。
   ——老王顿足拍案,击节赞叹。话说得如此准确生动新鲜朴实。一代人的奉献精神,全付其中,用字俗而又俗,反成绝唱。
   评注:一个概述也值得顿足拍案,击节赞叹?这种写法需要细节支撑,不能笼统。好句都算不上,哪能算绝唱?阈值太低,一触即发。这是随意扩展,任意发挥,把一座不起眼的土丘当作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阅读之病。当年在横断山扶贫,我们几个月不洗澡不理发,吃的是蠚麻煮糌粑糊糊,鞋儿破了,脚母趾钻出来,贼头贼脑的。那种地方,这事太寻常,不值一提。

   七六五四三二一,泰华压顶当此际。
   ——诗胆包天!几个数字,把读者拉回到两弹一星实验时令人揪心的倒计时场面。
   评注:先前把“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当作笑谈,现在是揪心,何其殊异?还是任意发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与诗无关。

   蘑菇云腾起戈壁,丰泽园里夜不寐。
   ——说的是中南海,是毛主席,是咱们上世纪的艰辛历程。回到了当年,谁不动心?谁不洒泪?
   评注:又是洒泪,眦泪何其多?不就两句平铺直叙?太能搞了!还艰辛历程,想得太多。有一种文学叫流泪的文学,主打煽情,作者与读者抱头痛哭。想象一个演员,演到伤心处大哭不止,观众花钱来看哭,将是什么效果?王蒙先生大概喜欢这种演出。好的艺术都是有所节制的,绝不会滥情,此乃常识。《孔乙己》之所以好,就好在节制,鲁迅先生没有把他写得凄凄惨惨,而是混合了可悲、可笑、可叹、可怜诸种情绪,是其高明处。

   周公开颜一扬眉,杨子发书双落泪。
   ——接着是周总理,怀念,敬佩,俱往矣,至今令人壮怀激烈。书是指杨振宁先生的信。老王惭愧,是199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赐杨先生签赠的书,才首次得知了他的同窗好友邓稼先的事迹。
   评注:周总理一开颜一扬眉,你便怀念、敬佩、壮怀激烈,感情真丰富,与“杨子发书双落泪”倒是相映成趣。自居而已,与诗欣赏无关。

   惟恐失算机微间,岁月荒诞人无畏。
   ——诗人没有忘记岁月的某些荒诞处,然而,仍然有邓稼先,有伟大的成就,伟大的人格,仍然泼不脏、抹不黑、哄不倒!
   评注:机微,细微,端兆。只怕失算细微间,岁月荒诞人不怕,啥意思?你懂?我是不懂。像这种浑杂拼凑,意脉断裂者诗中不少。七言前四后三字衔接有些讲究,不知道怎么处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潘多拉开伞不开,百夫穷追欲掘地。
   ——当然有失败后才有成功。如果一失败就一齐去啐唾沫,这个民族只能完蛋,万劫不复。
   评注:潘多拉,一女人,她开不了,能开的是她的盒子,叫魔盒,所以“盒”字不能省。算了,就算女人是盒子吧,盒子开了伞不开,这是什么话?起码得顾及表层意象圆融吧?把原子弹比作潘多拉(盒子里的东西)不是不可以,但这里不可以,与全篇颂扬主旨不符。潘多拉开伞没开,于是众人穷追不舍,掘地三尺寻找。伞不开掘地干嘛?钻地下了?词不达意。

   神农尝草莫予毒,干将铸剑及身试。
   ——是谓邓稼先的人格自可与神农氏、干将莫邪同光。周诗非无古雅处。
   评注:神农尝百草而没有谁能危害他,干将铸剑而亲身去实验,这意思有点那个。不过一个格式化的短语“莫予毒”,就古雅?这古雅也太容易了。

   一物在掌国得安,翻教英年时倒计。
   ——读之大恸!“七六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如今用到了邓稼先的寿命上!
   评注:又来了!翻教,反使得。因为“一物在掌国得安”,反使得他英年倒计时,什么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国研制这重器,因劬劳使他生命(非英年)进入倒计时。句子不通,句间连贯成问题。胡乱省略,跨度过大,难免要生歧义。有一种叫语句张力的东西,哎!

   公乎公乎如山倒,人百其身哪可替!
   ——虽有千万人,不及邓公身!公乎公乎,如闻号啕!人民没有忘记他!还有歌者周啸天!
   评注:我的天!号吧!

   号外病危同时发,天下方知国有士。
   ——此二句如雷如电,震耳欲聋!读到此句,能不动容?
   评注:岂止动容?如雷如电,震耳欲聋!别人读诗是陶情,这读诗可要命。“号外”加注方不“隔”。“号外”“病危”并置不称,要么分开说,补一句,要么把“号外”换了,别乱搞。

   门前宾客折屐来,室内妻儿暗垂涕。
   ——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哀之,钦之,咏之,叹之。
   评注:“折屐,”喜不自禁。上文明明说发病危了,这些宾客也是没心没肺。可能吗?

   两弹元勋荐以血,名编军帖古如是。
   ——诗中有血,句中有泪!让我们缓缓脱下帽子,重复这两句激越绝伦的诗句,向邓稼先致敬!
   评注:“两弹元勋荐以血,”不通,“名编军帖,”义不详,不通不详,难以激越。

   天长地久真无恨,人生做一大事已!
   ——诗人歌颂了记载了做成一件大事的邓稼先,也写就了一首大诗,差可无恨。
   格那丁评注:“人生做一大事已,”此诗唯一有点价值的句子。但上句“天长地久真无恨”担不起,又是胡乱粘贴,龇牙咧嘴。
诗而古体,或可有更多的古色古香与更好的炼字炼意,但更感人的是它的精气神!
那么,让我们大家都以邓稼先为榜样,做成一两件令人无恨的事情吧。
   评注:古色古香乃风格之一种,一味追求反倒俗了。一首诗好,不必好在古色古香,而好在经验与表达:经验新,表达好,两者珠联璧合。经验新是文学的共同要求,陈词滥调写它干嘛?如果经验新,用浅近的词句表达效果更好。表达好源于诗性,这种文体高度凝练,容不得半点拖拉冗杂。此诗恰好想达到古色古香效果,使用了大量文言词汇、短语和句式,因为意俗,不这样不能掩饰。说精气神是对的,但要对精气神作出限定,即“意新语工”,如果拾人余唾,尽搬来些新闻宣传的东西,哪来精气神?

   可以看出,此诗问题不是“一般”而是多多:词、句子、结构、格调都有问题,一看就写得仓促、粗糙,可视作初学者的习作,不必任意拔高。其最大的问题是意俗,不过新闻宣传的翻版,一些闻见道理,了无新意。
   诗是一种提炼和升华,而不是新闻宣传的翻版,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应推陈出新,要不写诗干嘛?还不如直接读新闻报道。同样是歌功颂德,就知道“皇恩浩荡,四夷来服”,便很低劣。看看人家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何等气象?这马屁拍得叫水平!所以,我说周诗粗劣。大致说来,写诗开始时多是顺口溜,这是第一层,不会写诗。后来觉得顺口溜味淡,便找来些古色古香的词语装扮,这是第二层。到第三层时建立诗的意识,既写得顺溜又有诗味,此之谓入门。写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与学识、聪明没有绝对关系,主要靠体悟,一层层悟到,不悟怎么也过不去那道坎,别人说的不理解,还很反感。这有点像下棋,臭棋篓子看大师的棋莫名其妙,却把隔壁高手王五看作天人,觉得那棋不得了。周啸天的诗到了第几层?可以自己判断。
   写诗是如此,读诗也差不多,不是每个人的欣赏力都一样,这是常识。一般说来,初起都在理解意思,怎么读懂——都读不懂,何谈欣赏?第二步是感受节律,如音韵、节奏、语调、基调等。第三步是摘句,某句清丽,某句奇峭,某句浊俗,所谓“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是统合全篇,感受其气格、境界、风骨、气韵,甚至能通过文本间性知人论世,与之神契。王蒙先生读诗基本上在作政治解读,就是说,他不是在欣赏诗本身,而是把一些诗之外的东西拿来作了诗的判断标准,并且极其情绪化。看看揪心、动容、号啕、大哭,哀之,咏之,叹之这些词语,这是读诗吗?有这样读诗的?照此解读,这诗应是全球古今第一好诗。想想你读诗,哪首诗能令你动心动容,号啕大恸,如雷如电,震耳欲聋?难道不是全球第一好诗?可能吗?浮夸煽情到如此,真叫人触目惊心!这哪是读诗?分明是经受一场折磨,不仅无益于陶冶性情,恐怕有损身心健康,保不定就会大病一场。诗写得太好,后果就很严重。然而,广大读者的反应却与之相反,这已经说明了问题,过度移情往往会使人丧失基本的判断。我不知道王先生这份感动是否是真的,但看起来像是真的,但愿如此。
   自顾炎武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我们对政治的兴趣就一直不减。虽然国家该亡还得亡,匹夫们担不了这个责,但这理念却早已深入人心。后来,一场场政治运动更是把国人变成了政治动物,哪怕你是连发言权也没有的贩夫走卒,也对政治充满兴趣,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喷发一番,不这样显不出水平。政治不过生活之一分子,除政治外我们还有其他生活内容,如衣食住行,喝酒打牌,游山玩水,到时候还得恋爱和结婚。为什么一定得用政治标准要求诗歌?文学为什么一定得为政治服务?政治诗天生高人一等?想起这事来就令人不寒而栗。
   很久以来,我们的文学都缺乏自己的品格,几乎成了政治的附庸,一种卑微的奴仆文学,而唐宋诗词是较为独特的,如那种倜傥的个性、独立的精神、回归本真的追求以及精美典雅的品质。而今把大奖授予这种粗陋的诗,无疑树立了一个恶例。这是对无品文学的褒奖,是对独立精神的鞭笞,是对优秀文化的践踏,当然,这更是对当代诗人的打脸。打就打了,能咋的?你最多不过发几句牢骚,发个帖子。百万诗人加起来也抵不了我一句,我是评委我有权利——权力决定一切,我说的就是标准。羡慕嫉妒恨去吧!




按--为方便阅读,周诗套红色,格那丁之批注与评注放小字体并用空格健间开,原帖发于52网


36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21
贡献
12081
金钱
16464
发表于 2017-11-10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诗确实不咋的。

点评

诗是一种提炼和升华,而不是新闻宣传的翻版,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应推陈出新,要不写诗干嘛?还不如直接读新闻报道。同样是歌功颂德,就知道“皇恩浩荡,四夷来服”,便很低劣。看看人家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0 2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22: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吉仙 发表于 2017-11-10 15:01
这诗确实不咋的。

诗是一种提炼和升华,而不是新闻宣传的翻版,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应推陈出新,要不写诗干嘛?还不如直接读新闻报道。同样是歌功颂德,就知道“皇恩浩荡,四夷来服”,便很低劣。看看人家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何等气象?这马屁拍得叫水平!所以,我说周诗粗劣。大致说来,写诗开始时多是顺口溜,这是第一层,不会写诗。后来觉得顺口溜味淡,便找来些古色古香的词语装扮,这是第二层。到第三层时建立诗的意识,既写得顺溜又有诗味,此之谓入门。写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与学识、聪明没有绝对关系,主要靠体悟,一层层悟到,不悟怎么也过不去那道坎,别人说的不理解,还很反感。这有点像下棋,臭棋篓子看大师的棋莫名其妙,却把隔壁高手王五看作天人,觉得那棋不得了。周啸天的诗到了第几层?可以自己判断。
   写诗是如此,读诗也差不多,不是每个人的欣赏力都一样,这是常识。一般说来,初起都在理解意思,怎么读懂——都读不懂,何谈欣赏?第二步是感受节律,如音韵、节奏、语调、基调等。第三步是摘句,某句清丽,某句奇峭,某句浊俗,所谓“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是统合全篇,感受其气格、境界、风骨、气韵,甚至能通过文本间性知人论世,与之神契。王蒙先生读诗基本上在作政治解读,就是说,他不是在欣赏诗本身,而是把一些诗之外的东西拿来作了诗的判断标准,并且极其情绪化。看看揪心、动容、号啕、大哭,哀之,咏之,叹之这些词语,这是读诗吗?有这样读诗的?照此解读,这诗应是全球古今第一好诗。想想你读诗,哪首诗能令你动心动容,号啕大恸,如雷如电,震耳欲聋?难道不是全球第一好诗?可能吗?浮夸煽情到如此,真叫人触目惊心!这哪是读诗?分明是经受一场折磨,不仅无益于陶冶性情,恐怕有损身心健康,保不定就会大病一场。诗写得太好,后果就很严重。然而,广大读者的反应却与之相反,这已经说明了问题,过度移情往往会使人丧失基本的判断。我不知道王先生这份感动是否是真的,但看起来像是真的,但愿如此。

-----个人比较看重格帮主的这两段,最起码在读写方面能带给初学者一定的启迪意义,诗是艺术思维下之语言,从这个角度出发,周这首获奖诗就不咋的了

点评

有道理,说的中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15:03
谢谢!受益匪浅啊!问候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9686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沈阳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76
贡献
11227
金钱
13311
发表于 2017-11-10 2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获奖的将进茶,带出了各种将进,成一个系列,也算是贡献吧。

点评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吠天让人领会了什么叫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李白将进酒,是请人喝酒,酒酣之处,豪情勃发。而茶是嘛东东?茶取静而求雅。周匹夫找错了剧本,用错了道具,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0 2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2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11-10 22:47
获奖的将进茶,带出了各种将进,成一个系列,也算是贡献吧。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吠天让人领会了什么叫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李白将进酒,是请人喝酒,酒酣之处,豪情勃发。而茶是嘛东东?茶取静而求雅。周匹夫找错了剧本,用错了道具,抓一碗茶水,咧着黄牙,故作张狂状,其实就一白痴。

关于这点,我倒觉得大眼怪话糙理不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21
贡献
12081
金钱
16464
发表于 2017-11-11 1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0 22:45
诗是一种提炼和升华,而不是新闻宣传的翻版,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应推陈出新,要不写诗干嘛?还不如直接读 ...

谢谢!受益匪浅啊!问候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89
贡献
14532
金钱
1862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15: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0 22:45
诗是一种提炼和升华,而不是新闻宣传的翻版,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应推陈出新,要不写诗干嘛?还不如直接读 ...

有道理,说的中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39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07
贡献
4296
金钱
4834
发表于 2017-11-12 13:0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楼用三色区分,读起来会更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3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