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5|回复: 34

该“平”,该“仄”?

[复制链接]

983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80
贡献
23896
金钱
298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9 19: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平”,该“仄”?
一、简介
诗,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是需要精炼,更需要精准,否则就没有必要言及于诗“炼字”之重要性——缺乏炼字意识的诗友进步是有限的。以下从出现在不同韵部的多音字,简要说明诗词用字之精准性。

接触并使用《平水韵》的诗友可能都注意到一个现象:有时一个字会出现在两个韵部,如即出现在平声某韵部,又出现在某仄声韵部。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产生一些困惑:一部分诗友用起来很拘谨,拿捏不住;另外一部分诗友则不管不顾,根据自己喜好或者干脆根据该字在诗句里面的位置想当然为“平”,或为“仄”。遇到这样的诗友,某有时善意提醒一句,一般得到的答复往往就是“这个字可平可仄”——同样的错误不断地滚动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而浑然不觉。

二、典籍之实例
一个字出现在不同韵部,往往意味着在字意上有所区别,古人对此一般很是在意,都会不厌其烦地注释一笔,以飨读者。下面就以常见字“过”、“治”为例,约略说明区分平仄之意义所在。

过:
1)平声,古禾反,逾也。——《经典释文》
《左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孟浩然《宴荣二山池》:“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
·杜甫《奉寄别马巴州》:“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四》:“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2)去声,古卧反,既逾曰过。——《经典释文》
《礼记·曾子问》:“过时不祭,礼也。”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刘禹锡《怀妓其一》:“若向蘼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
·杨万里《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其一》:“也自低头花下过,依前撞落一头花。”

治:
1)平声,音持,理也。——《经典释文》
《尔雅·释天》:“出为治兵,尚威武也。”
·方岳《浇花》:“篱落花无赖,春寒手自治。”
·陆游《社日小饮》:“世事恰如风过耳,微聋自好不须治。”

2)去声,直吏反,治理成功曰治。——《经典释文》
《书·武城》:“垂拱而天下治。”
《诗·周南·关雎》序:“治世之音安以乐。”
·沈继祖《上章帅侍郎》:“料人当要知料己,上策由来当自治。”
·张栻《送韩宜州》:“从古安边须自治,人情初不间华戎。”

三、深层之原因
出现以上现象之深层原因,一般而言比较复杂。对于表示行为动作的字词,类似“过”、“治”而言,古人为了区分该动作与时间的关系,只能从读音上进行区别。现代汉语中表示一个动作完成了,很简单,就是在动作之后加一个“……了”,比如,“挂了”、“去了”、“走了”、“休了”等等。古人也有这样表达需要,文法上采取的办法就是改变读音,时间概念相对比较隐晦。

四、后记
如今学诗者,无不奉唐诗为圭臬。《平水韵》虽晚出,然基本上总结了唐诗用韵规则,以此为基础,建议有能力的诗友不妨阅读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一书——此书上承《诗》、《骚》,下启唐音,对于解疑释惑音韵方面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308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5
贡献
16904
金钱
2978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9 2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九门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9 2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九门兄对诗词理论也颇有研究,其研究心得更有独到之处。提议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968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5
贡献
11698
金钱
15983
发表于 2017-7-20 1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红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7-25 2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释文》被视为古读书音之典范,但却不是唐宋诗韵音之依据,《经典释文》对于解疑释惑音韵方面的问题非常有帮助之论甚表赞同

问好九门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80
贡献
23896
金钱
298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熟人,就不客气了:一并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4 10: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多数人认为平仄两音义相同。按楼主分析,意义是不同的。非常感谢。
治的意思更有不同,一是治理,一是治理好了,一过程一结果,进行时与结束时。
如果一一分析,这种原来认为平仄义一样的字估计还有许多其实不一样,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研究

点评

200.【治】   (一)旧读平声(chí)。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孟子告子下:“禹之~水,水之道也。”引申为处理,进行某种工作。孟子滕文公上:“然则~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又:“恶能~国家?”又:“门人~任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2:14
对于奉平水韵为圭臬者而言,细细加以审视还是有必要的。使用新韵者,毫无必要。问好诗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4 2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9-4 20: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认真啊!
不过俺以为,语言随时移产生流变,若以此去苛求今人之诗,就没必要了。
俺是这么认为的:
过,作为经过、到访之意,可以平仄两读。治,也同此理。

点评

诗兄所言也有道理。这里仅仅就一部分诗友奉平水韵为圭臬,却又不加审视,囫囵吞枣而举例驳之。对于使用新韵者而言,没有必要了。问好诗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4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80
贡献
23896
金钱
298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2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7-9-4 20:05
九门认真啊!
不过俺以为,语言随时移产生流变,若以此去苛求今人之诗,就没必要了。
俺是这么认为的:

诗兄所言也有道理。这里仅仅就一部分诗友奉平水韵为圭臬,却又不加审视,囫囵吞枣而举例驳之。对于使用新韵者而言,没有必要了。问好诗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80
贡献
23896
金钱
298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20: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4 10:43
过,多数人认为平仄两音义相同。按楼主分析,意义是不同的。非常感谢。
治的意思更有不同,一是治理,一是 ...

对于奉平水韵为圭臬者而言,细细加以审视还是有必要的。使用新韵者,毫无必要。问好诗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4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律诗绝句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629
贡献
33615
金钱
42535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7 13: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兄主旨立论并没问题,就是说可平可仄的字有些须细辨,不能随意用。问题出在哪呢?就在:2)去声,古卧反,既逾曰过。——《经典释文》,就这个容易让读者产生模糊感。既逾曰过,古人用词极为简炼,细考这四个字,当然包括过失这一义项,所以九门兄没再多作说明。只是由于下面没列举有关过失义项的诗例,所以江南雪兄会产生质疑也就不奇怪。而且江兄关于过字的结论也显得精当:
-------“过”字作“过错”、“错误”等类似意思的时候,只能读作仄声。除此,“过”字平仄通用,可平可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字不是某些意义可平仄两读的,它是义不同音不同,今人混淆了,以为可平仄两读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点评

另据長孫無忌等編修的官律《唐律疏义》之附录/律音义载,過所古禾切。後同。釋名云:「過所,至關津以示之。」唐職官志:「關令禁末游,伺姦慝,凡行人車馬出入往來,必據過所以勘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0:17
这个过字,汉唐无去声读,尔雅、说文、广韵皆古禾切,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是后来所变,用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解比较好明白,度也。引伸爲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7: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9-6 12:47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上平:四支 治[治国]

望文生义。
“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错啦,不能看到解释中有个好字,便说是形容词。是动词,是治理结束的意思,治理结束当然就是成功了,所以解释为治理好。动词有现在时和过去时,这个治字兼有之。作者在深层之原因中已谈到了:“古人为了区分该动作与时间的关系,只能从读音上进行区别。”这种兼有之的字属于反训,古代非常多。看例子也知道是动词。
垂拱而天下治
治世之音安以乐
上策由来当自治
这些能用形容词去解释吗?

所以我感到,即使自己真的吃透了,点评时也不要盛气凌人。

点评

老兄理解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80
贡献
23896
金钱
2981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8: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7:03
望文生义。
“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错啦,不能看到解释中有个好字,便说是形容词。是动词,是治理 ...

老兄理解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7-9-7 18:1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从实践中来的,有其合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7 2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4 10:43
过,多数人认为平仄两音义相同。按楼主分析,意义是不同的。非常感谢。
治的意思更有不同,一是治理,一是 ...

200.【治】

  (一)旧读平声(chí)。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孟子告子下:“禹之~水,水之道也。”引申为处理,进行某种工作。孟子滕文公上:“然则~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又:“恶能~国家?”又:“门人~任将归。”又梁惠王上:“奚暇~礼义哉?”庄子马蹄:“伯乐善~马,而陶匠善~埴木。”(陶:烧窑工人。匠:木匠。埴zhí:陶土,黏土。)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戎。”按:“治”字的引申义应用甚广,凡加於名词的前面,就表示对此事物进行应有的处理。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辨]治,理。“治”是“治水”,“理”是“治玉”。治国家可以叫做“治”,也可叫做“理”。如“治乱”可以说成“理乱”。但是在这个意义上,上古多说“治”,少说“理”。唐代因避唐高宗李治的讳,於是常常把“治”说成“理”。如韩愈原毁:“其国家可几而理欤!”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这是读唐人作品所应该注意的。

王力《古代汉语》

点评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动词,表结果的动词。与“乱”既是反义词,又是同义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7 22: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8 02:42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6:36
过字不是某些意义可平仄两读的,它是义不同音不同,今人混淆了,以为可平仄两读也。
《廣韻》《集韻》《韻 ...

这个过字,汉字书、玉篇未见去声读,釋名、说文、广韵皆古禾切,不过《经典释文》依九门之论有去声读【余参见5楼】,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是后来所变,用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解比较好明白,過,度也。引伸爲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从辵。咼聲。古禾切。十七部。

‘’過,度也。引伸爲有過之過‘’。‘’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何如曰过错之过必须读去声

過,經也又過所也釋名曰過所至關津以示之也或曰傳過也移所在識以爲信也亦姓風俗通云過國夏諸侯後因爲氏漢有兖州刺史過栩



另,王力在《古代汉语》、《汉语诗律学》中对过字的平仄两读之论同正韵之义,如有需要可摘抄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8 0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8 00:54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6:36
过字不是某些意义可平仄两读的,它是义不同音不同,今人混淆了,以为可平仄两读也。
《廣韻》《集韻》《韻 ...

另据長孫無忌等編修的官律《唐律疏义》之附录/律音义载,過所古禾切。後同。釋名云:「過所,至關津以示之。」唐職官志:「關令禁末游,伺姦慝,凡行人車馬出入往來,必據過所以勘之。」,越過古臥切,經過古禾切,已過古臥切,過本古臥切。越也,这是唐人的实际官话音,不论雅俗,可见唐人之音已有两读

点评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正韻》出自明朝。说明明朝前,經過之過,只有一个读音。你摘录的也证明經過之過,只有一个读音。何来两读。莫把多音字混为两读字。《唐律疏义》之附录/律音义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8 06: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8 06:39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8 00:17
另据長孫無忌等編修的官律《唐律疏义》之附录/律音义载,過所古禾切。後同。釋名云:「過所,至關津以示之 ...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正韻》出自明朝。说明明朝前,經過之過,只有一个读音。你摘录的也证明經過之過,只有一个读音。何来两读。莫把多音字混为两读字。《唐律疏义》之附录/律音义载,過所古禾切。後同。此乃经过义。越過古臥切,已過古臥切,越過,已過,皆义。不要混啦。如果你要坚持,我不争了。
至于“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是后来所变,”我不清楚,不敢妄断。

点评

我的意思是,最迟在唐朝,过这个字就有了平仄两读,不论雅俗,无关词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8 0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8 06:39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22:14
200.【治】

  (一)旧读平声(chí)。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孟子告子下:“禹之~水,水之道也。”引 ...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动词,表结果的动词。与“乱”既是反义词,又是同义词。“乱”既表示乱,又可表示治。如有乱臣十人的“乱”,就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臣子有10个。“乱”是相向同辞的动词。你的例句也可证明治理好是动词:
臣五人天下。”  “而”并列连词,连“”与“”,不可能连接动词与形容词

点评

”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8 0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8 06:14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正韻》出自明朝。说明明朝前,經過之過,只有一 ...

我的意思是,最迟在唐朝,过这个字就有了平仄两读,不论雅俗,无关词义

点评

哦,那我理解错了,我以为是对“过”的经义读音有不同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8 0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8 09:17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8 06:29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 ...

”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你的意思是王力所举的那个例错了,但齐国大治这个例总不会错吧

点评

这个字更是动词。主要是你只看到解释为治理好,没有根究它的成因。因为你们不是从事语词语法研究的,很难判断。治本是一般动词,本义理水,引申为一般的治理,古时经常用于使动用法“使------得到治理”,这种使动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8 12: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8 09:11
我的意思是,最迟在唐朝,过这个字就有了平仄两读,不论雅俗,无关词义 ...

哦,那我理解错了,我以为是对“过”的经义读音有不同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8 1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8 09:16
”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你的意思是王力所举的那个例错了,但齐国大治这个例总不会错吧

这个字更是动词。主要是你只看到解释为治理好,没有根究它的成因。因为你们不是从事语词语法研究的,很难判断。治本是一般动词,本义理水,引申为一般的治理,古时经常用于使动用法“使------得到治理”,这种使动式便是表示动词的结果,不用使动式翻译便是治理好了。
“齐国大~。”齐国治理得非常。大,副词,非常。
欢迎讨论。
我这个人知识未必深,但多广杂,只要遇到我涉猎的领域,便喜欢插言,虽易得罪人,但畅所欲言,不故作高深。希望大家宽容

点评

会不会有点牵强了,使动用法怕不适合解释齐国大治之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14: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8 14: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8 13:14
这个字更是动词。主要是你只看到解释为治理好,没有根究它的成因。因为你们不是从事语词语法研究的,很难 ...

会不会有点牵强了,使动用法怕不适合解释齐国大治之治吧

点评

变化过程:大~齐国----齐国大~(之)-----齐国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8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8 14:37
会不会有点牵强了,使动用法怕不适合解释齐国大治之治吧

变化过程:大~齐国----齐国大~(之)-----齐国大~

点评

齐国大治,齐国治理得很好,哪来哪么复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4:57
牵强了,如 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才叫使动用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4: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9 04: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8 14:53
变化过程:大~齐国----齐国大~(之)-----齐国大~

牵强了,如    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才叫使动用法

点评

你这个是直接的兼语式,容易理解。我那是把变化了的还原给你看。兼语提到前面作主语,原位上一般留下“之”字提示,而这句把标志物“之”又省了,所以显得难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9-9 04: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8 14:53
变化过程:大~齐国----齐国大~(之)-----齐国大~

齐国大治,齐国治理得很好,哪来哪么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9 14: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9 04:02
牵强了,如    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才叫使动用法

你这个是直接的兼语式,容易理解。我那是把变化了的还原给你看。兼语提到前面作主语,原位上一般留下“之”字提示,而这句把标志物“之”又省了,所以显得难懂

点评

大治之齐国,那叫使动用法还马虎说得过去,齐国大治说不过去吧,再说,大治之齐国也还是形容词呀,如动词直接大治齐国不就完事了么,意思也会是大力治理齐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18:04
哦,记得当年学古代汉语,曾有个诀窍,表示结果的动词多来源于使动用法。治理好,好是治理的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9 14: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9 14:53
你这个是直接的兼语式,容易理解。我那是把变化了的还原给你看。兼语提到前面作主语,原位上一般留下“之 ...

哦,记得当年学古代汉语,曾有个诀窍,表示结果的动词多来源于使动用法。治理好,好是治理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