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3

七绝二首 五和诗友(谈和诗的学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8 1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11-26 10:28 编辑



七绝二首 五和诗友


赵钱逢吕则施张,冷眼风云始向洋。
诗趣本来谁不有,诗缘才是苦沧桑。

铺纸耕耘三万张,笔尖洒洒复洋洋。
文心不患还余草,笑对农家陌上桑。


   注:此二首为同一组互动的延续。前诗首句,借用诗友姓氏,顺百家姓而来,寓美好义:“不论谁遇到阁下都有好的发挥和想象”,次句转“冷眼向洋看世界”句,并顺其意境。次首,全诗感诗友对拙文褒奖而来。具体情况在下址:
  
  另,有诗友问到和诗的学问。和诗的学问不在于韵,照不照对方韵来都是和,照韵来,亦不过是依韵,韵脚跟对方同一韵部就行;步韵,韵脚跟着对方走就行;用韵,韵脚不出对方之外就行。此外,尽量不要重复韵前字,以避免单调,即使重复,也应该与对方联系自然。
  这些是择字问题,实际是看全诗意思和结构定的,哪怕再难,也是和诗的基本形式要求,是一般死的方法知识,算不上技巧,仅仅涉及词汇丰富与否和实际表达能力。
  和诗真正的学问,是互动性,比一般写诗多了很多文学交往常识,所以和诗的学问,是能否连续唱和,有没有连续唱和中机动灵活的本领,是这才能体现写和诗的显著能力,而不是简单能不能写和,或单纯和一下,如此写不写和,本领区别不大。
  写和诗和一般写诗,没有实质不同,都要有基本文学修养,重视形式服从内容,这是活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这里才有艺术,入创造的美。
  和诗,由主动酬和开始,被和者跟着酬和再和过来,有意生成默契和配合,就有了期待连续唱和的回合性质,这时相互都要准备持续唱和下去,是考验和诗能力和学问的地方,其中“唱”意味起头和变化。
  连续唱和,犹如说话,要考虑怎样衔接,怎样转换角度,怎样拓展,可围绕一个主题反复进行,不论对方引向哪里,都能拉回来,还可变换主题,不论对方怎么揪住一个主题,都能转换和跳跃,且不失与对方的联系。
  两种方法,技巧性都很强。都是以双方谐趣的需要,双方有一致话头的部分,为联系,或以谐趣为重点,引出内容,或以内容为重点,不失谐趣。
  因为有这种结构性联系,讲究相互配合,重视默契,方有趣味,和诗既要防止话赶话,不是你坚持说你的,我坚持说我的,也不是没有坚持,谁随着谁走。和诗是诗趣交流,双方都要有意维护默契,既配合,又都有自主性。
  要避免为了和诗而和诗,造成跟着格式或韵跑。若有形式制约感,势必会因兼顾不周,导致你写你的诗,我写我的诗,通不通,都成了干巴巴,只剩下了韵的联系。
  好的和诗,即便不依韵步韵用韵,总的想法不变。依韵步韵用韵,仅仅是形式上的默契和趣味,非是人的默契和趣味,只有让人跟上来,才能以锦上添花,从机动灵活对待形式美考虑,入技巧评价,割裂看来,不足以证明是好的和诗。
  和诗,在相互配合中,除了兼顾必要联系,意思表达则没有实际限制,自然进行条件下,也无法约定,与通常写诗没有区别。若配合意识强,趣味意识浓,可围绕都能默契的某个方面,进行用诗磋商,探讨,包括夸赞和批评。
  和诗的诗句,允许借对方意思和所用字词,进行引用,转用,正用,或反用,包括使用夸张,比喻,讽刺和自嘲,一切都因具体情形和具体需要而定。
  若反用,从互动持续性考虑,尽量让对方有默契感,或可接受。用人家使用过的东西,总是沾嫌带故,需要双方会意,不可唐突。若讽刺,最好针对第三方,迂回使用讽刺,即使如此,引起吃心,也易误会。
  当今时代,虚荣浮躁,普遍不成熟,在随波逐流当中,一边自以为是,一边害怕羊群里落下,几乎人人都有可讽刺之处,所以默契和坦荡,都很重要。若直接讽刺对方,是特殊情形,能持续,一定是双方在相互讽刺,要考虑什么引起,怎么开始,或怎么转换,是否得宜,
  批评,不论改成说话,还是继续用和诗,只要实事求是,不是从看不惯出发,拿自己当标准,自以为是,可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看问题性质和有无必要,随时进行。这种批评由于没法事先准备好,非有客观好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和情感等实力,便没有眼睛和想法,所以很富灵感效应,值得珍惜,大可本着与人为善地提出来。
  提出批评,需要一点对方的觉悟和谦逊胸怀做默契,若对方是虚荣浮躁,自以为是之人,有可能不接受,这是不可考虑因素。本来自以为是就意味不可持续,即使因此互动不下去,也不必在意,互动终归是平等交往交流,意在取长补短,体现的是文化教化之德能,要主动进步,不是迁就,
  和诗不管怎么开展,都不要图自己写着方便,不可对对方意思进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混淆是非,耍小聪明,这是对人的不尊重,但可以根据对方使用的字词及其意思,借用偷换概念当技巧,从中升华意思、添加趣味和气氛。
  技巧性偷换概念,不等于实际偷换概念,不能出现实质错误,反求诸己,而且尽量不要借此贬低对方,除非用于讽刺和争论。有必要贬低时,要适度,如“鼠目寸光”,“狗急跳墙”,是用来遇事说事,若没有其事,如横空一棒,便是人身攻击。
  还有,和诗作为互动,尽量在和诗前,或和诗后,为避免唐突,可多可少说些话,以便作为前后缓冲和提示信息,利于交流,形成更深的了解和默契。这对相互理解和诗,更有意义和趣味作用,同时诗与话都要既兼顾与对方的关联性,也要兼顾自己的诗与话的关联性。
  若“惜字如金”,专门以诗和诗,不是不可以,作为互动,这就成了相互对诗性质。即,用诗互相与对方说话。其实这更难,趣味性更强,首先技巧上要把上面说的所有方法和道理,都能适当集中于诗内来完成。
  其次,要有回合,以体系连续不断,如形成不了回合,就需要怀疑默契程度和能力局限,考虑有没有必要刻意持续,而且回合打开以后,哪一方没有言语回应,都会留下失礼的印象。
  对诗要能建立于自然而然,坚持以诗的名义配合默契,包括用诗讨论或争论问题,不可轻易吃心烧醋,揣度猜忌,转入人身攻击。专注于写诗,都有可能出现个别字词和意思,照顾不到人情。只要有益于诗心诗趣诗缘,通过和诗对诗,促进取长补短,相互汲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主要矛盾方面。
  当然,也常见拿孤零零一首诗直接做互动,这不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易引起不好的联想,是缺乏诗文化修养的表现。互动是相互尊重,不该模棱两可,意旨不明,让人觉得既想这样,又想那样,心藏狡诈。尤其首次互动接触,必须说明意图,视以后交往默契情况,再图简省不迟。
  互动中说话也是如此,不可只图看法,冒观点,说不出依据理由。再有,一首诗在互动栏到处贴,如同“一个姑娘嫁百家”,已经不是有效互动,既是自我不珍惜,也是不尊重他人,如此不管赚谁的回应,都是赚不应有的尊重,而给人当上,最好改为以主帖的方式,在各处出现才合适。
  写诗是文化,是雅事,体现的是有独特个性的强大斯文精神,能力,及综合素质和修养,稍有不到,便透出背后大破绽,这方面只有谨慎谦虚,才能避免和挽救,意味用修养弥补修养,不可反过来,不到,再加不到。
  说到此,不一而详,文学技巧和修养,林林总总,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就方法技巧言,很多都是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灵机一用的,只有大体的策略,没法有什么可拘泥和一定之规,都是以常识的面目,知道就知道,会就会的。
  常识是一定范畴内的一般规律,规律是不得不守之法,虽该知该会,却属应有性质,不具额外炫耀性质,不知不会也不可笑。先学后学,先知后知,知多知少,都值得尊重,唯炫耀之心,或以不知为知,才又违背了更大范畴的做人常识。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9 16: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二首 五和诗友


赵钱逢吕则施张,冷眼风云始向洋。
诗趣本来谁不有,诗缘才是苦沧桑。
谢谢老师的诗作,前两句夸张对方,“始向洋”言令人眼界开阔,说明交流互动的和谐。后两句具体谈诗趣诗缘,前者人人有,后者“苦沧桑”,即结下“诗缘”需要双方共同珍惜,相互体谅和帮助,并不容易,引人深思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9 16: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铺纸耕耘三万张,笔尖洒洒复洋洋。
文心不患还余草,笑对农家陌上桑。
谢谢老师的诗作,前两句,自述创造成果,“三万张”泛指诗多,“洒洒复洋洋”指文章多。第三句,“不患还余草”指专心致志和文心澄静。“笑对农家陌上桑。”指为民代言,也凸显了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思想意识和觉悟,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9 1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11-9 19:16 编辑

      谢谢老师对和诗的讲解,从依韵,步韵,用韵的传统和诗方式讲起,让人明白了和诗的形式规则。继而,又讲了和诗的互动性特点,让我明白了和诗并非一般意义的写诗,而是交流性质。这和正常的互动交流实质是一样的,是借用了写诗的形式,探讨和想解决问题的初心是一样的,也就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锻炼和互动形式的趣味性需要。
      同时让我明白了,和诗和说话一样,要考虑怎样衔接和转化角度,以及话题拓展的问题。既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视角的围绕沟通,类似于散文的行散神聚;也可以由对方转换主题,而自己都能够化解和给予客观评价。两种方式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没有一定的成规,一定要灵活机动的掌握和运用。
      还让我明白了,和诗有时间要敢于批评,这既是对原则的坚持,也是为了与人为善。如果对方能够接受,证明其胸怀的宽广和修养的全面,是可以以后多交流的诗友;不接受也没关系,毕竟交流是双方决定的,不可强求,自己做到于心无愧和尽力而为就好。
      最后还让我明白了,诗是雅文,诗人务必坚守斯文精神。总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本的与人为善修养,这样才不误人误己。诗者也必须有谦逊的态度和务实的求真精神,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一定要明白,原因就是毛主席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务实求真。我一定会牢记老师关于交流互动的教诲,让这变成一件学习进步的快乐事情。错谬处,还请您严厉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