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8|回复: 7

谈“诗家语”的诗性特征(存津)

[复制链接]

11

主题

318

帖子

1840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
贡献
451
金钱
758
发表于 2022-1-17 12: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奉道 于 2025-2-18 13:25 编辑

        谈“诗家语”的诗性特征(转)


        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
      《诗人玉屑》卷六里提到王安石 “诗家语”的概念,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也为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诗(这里指格律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以及其他文体不一样,要受到字数、韵律、立意等之限制,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自由表达。如我们用“非诗性思维”去欣赏或者创作诗歌,就不能正确理解作品原意,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诗作来。
       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 ;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诗家语”概念的提出,使得诗歌在整体表达上,体现出了它独特之诗性和音乐性。
        一 、含蓄婉转
       清.袁牧说:“诗文贵曲”。诗心亦贵曲也, 曲如流水。“诗家语”在表达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常用比喻,影射,曲喻,反说,陪衬,讽刺,用典,比兴等手法。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说有限语留无限想象空间,这正如中国书画中“留白”一样。
如: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习俗,韩诗中“轻烟散入五侯家”,以清明日皇帝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用意曲折含蓄。这里含蓄和讽刺、影射相结合。但含蓄不同于隐晦。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看不懂,是隐晦、是隔。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这是后话。
       再如: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乃江南山水楼台风光风情之作,细读有弦外幽意。汴州乃北宋京城,时已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纵情歌舞,追逐声色,毫无恢复中原之意,诗人寄无限忧思嘲讽于诗中,细品之则耐人寻味,充分体现出诗之婉转含蓄之特点。
       二 、 形象用语
      诗家语常常“以形象语”言为特征。诗家之情志和诗之境界往往借助于“物象”并通过形象语言表达出来,常常诗中有画,诗画相生而意味无限。物象的选取要集中、不杂乱堆砌,要与所达之意境吻合。
       如: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物象丰富:野烟、飞桥、石矶、水畔、 渔船、桃花、流水…行文曲折动人:28字勾画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春水桃花》画轴。 首句着一“隔”字,使飞桥和野烟交相点染,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朦胧之美境,实在“隔”而非隔也。次句着一“问”字,将诗人置入画图之中,表达诗人对世外桃源向往之急切心情。
       此诗用语形象,构思婉曲,情趣幽远,画意甚浓,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动静相谐,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诗中之桃花溪,虽不定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之桃花溪,但却暗用其意。也体现了诗之含蓄婉转之特点。
       关于诗之形象语言以及形象思维,冯泽尧先生之《诗性思维与诗词创作》和夏叶苍先生之《物象.意象.意境》都谈得很详细。此处不再作详解。
       另外,“诗家语”也不排除适当的理性用语,但这种理非自然科学之理,而是哲理和情理,我们不能一味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创作、去衡量诗家语言,那是科学论文了,不是诗歌了。形象语言有时常常和议论、理趣相互结合,有的甚至基本通篇议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五》此诗除第四句用比喻外余者基本句句议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可见,诗中适当的议论用语、理性用语也是极好的。
        三 、 语言跳跃
       诗家语具有跳跃之特性。五字或者七字之内往往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和句式上,诗往往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概因诗之句式因受字数、韵律、意象等因素限制,其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之表达差异甚大,这就是所谓的“诗家语”。除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意象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
       这里逐一浅说:
       省略句:
       跟文言句式一样,诗歌句式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关联词等。
       1、 略主语: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2、 略谓语: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顾况《洛阳早春》)上下句省略了(流落)和(争鸣); 再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上下句省略了(成)(传),这种情况很常见。
       3、 略宾语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是:野火烧不尽(草),春风吹(草)又生之省略句,上一句草作为宾语省略了,下句草作为兼语(吹的宾语、生的主语)也省略了。
       4、省略虚词成分。
       a、 省略介词。
       比如:江流(于)天地外,山色(在)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b省略连词。 比如:(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省略了表示转折的连词。
       c.省略助词。 比如:无边(的)落木萧萧(地)下,不尽(的)长江滚滚(地)来。(杜甫《登高》)
       d、 名物语式,就是整个句子都是由相关联的一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又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此亦可以理解为意象组合句式(此从语法角度彼从意象组合之方式角度着眼点不同而已)
       倒装句:
       为使句子具摇曳生姿之美,诗家故意错列一些句子成分,有时候亦是为了格律表达之需要(包括对仗和平仄)或需要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1、主语置谓语后。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
       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末归南山》)原序应是:明主弃不才,故人疏多病。
       3、定语后置。
       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阳》)原序应是:河山北枕险秦关,驿路西连平汉畤。
       4,特殊的错列。
       如: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原序当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列,用得很少,用时小心,解读时候也得小心,不然闹出笑话来。 因为从正常的语序去看,一般都不符合逻辑, 需要正确地推理。 如王维有句“须臾白发变垂髫”,不知道错列方法的,还以为人可以返老还童了。
       至于疑问句,也很常见。一般来说表现的是作者肯定性的语气,或者是讽刺性的发问,以增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得诗句不至于太呆板。
       互文句式
       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它需要前后参照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意思。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实述眼前所见)。其特点在于能以简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这样的互文句式 《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木兰诗》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诗家语之互文句式是常常是诗歌特征和语言技巧之              一,增加诗歌语意连环流畅,音律流美。
       其他句式如对偶句略,今后再拟详谈。
       以上句式足可:句式之跳跃性是诗家语的基本特征。
       四、字句凝练
       “诗家语”具有语言锤炼之特点:用字凝炼而精确。欧阳修《六一诗话》里记载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炼字推敲之故事。“诗不厌改”,古之诗家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叹,何况今人。“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也。“闹”、“绿”是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是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毛泽东“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锁”字是也。"刘静松先生之《移居》:“十载营巢费苦辛,白头终得杜为邻;锦江花草非吾恋,要借诗王一片春”。 “借”字极妙,虚实相生,自嘲,自信,幽默。
       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                       
       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凝炼关系作品之质量。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句,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它不是追求华丽辞藻,生僻用语,而是追求诗语之朴素自然、生动流畅和准确达意。炼字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境界全出,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五 、艺术夸张
       “诗家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出于常理之外,入于情理之中。也就是具有语言修辞上艺术夸张之特征。她用语往往率直、天真、主观、情感化而非理性用语。杜甫.古柏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注意了此诗加以计算:“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之病也。”
       另一位科学家范镇《东斋纪事》卷四: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两千尺,其气盖过,今才七丈。古之诗人好大其事,率如此也。”还说到武侯祠实地测量,古柏不过十丈高,杜诗言过其实。”批评家们是用科学的眼光来解读此诗,这就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因为史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家往往追求的是生活、物质的客观和真实,往往忽略了艺术的真实。
       对待诗歌,我们应用诗歌的、艺术的眼光来创作之解读之。虽然诗歌之真实来源于生活之真实,但诗歌之真实高于生活之真实,艺术的夸张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集中概括,比生活更集中、更高、更鲜明、更深刻。因此,如果用非诗性(理性的,史家的,客观的,物质的,科学的)的眼光去审视解读诗词,可能会读不通,或者会曲解作者的原意,也难以创造佳作。用诗性思维去解读诗歌,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缘何“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六、声律协美
       诗歌讲究声律和谐,声律协美是“诗家语”的重要特点。 主要表现在诗律之押韵、平仄、四声、以及节奏上。梁朝沈约提出“诗律”学说,即是永明诗律。其要旨是说:声律的协调,要音阶配合得适当。音的高低清浊要有变化,前面有轻音,后面就该有重音,一首诗里音韵不重复,两句之中轻重不雷同。所以要有高低清浊,抑扬顿挫之分,才能悠扬悦耳。 古代诗歌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歌词,诗歌的声律就像音乐有旋律一样,其作用就是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诗家语”要押韵,是诗语基本特点,是一首“诗”能够成为“诗”的最基本的条件。诗韵使得诗具有“音韵美”,她能增加韵律之美。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时铿锵悦耳,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易于诵读。诗韵当与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作诗歌推荐使用《平水韵》《诗韵新编》,作词《词林正韵》,当然《中华新韵》也是好的。只不过是将古音中的入声重新划分归并在各韵了。
       “诗家语”讲究平仄,《康熙字典》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即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如东、风等,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是南朝沈约开始干的。他把文字读音的清、浊、升、降、短五韵中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诗律使得诗也具有“音韵美”。
       “诗家语”要讲节奏,其节奏表现在音节上,律句(拗句除外)一般“毎两字一节拍,每节拍依第2字之平仄论平仄节,仄节与平节互为交替之规律。”即律句每两字为一拍,皆以句中之2.4.6字划分。偶数字为节奏字。
       “诗家语”之押韵、平仄、四声、以及节奏声律,既符合格律节奏铿锵抑扬之声律美之规律,也符合音乐的轻重缓急之音律美之规律,更符合诗之音韵起伏流转的音律美之规律。 这些严格的声律, 旨在让使诗更具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诗具有音乐性之特点。
       总之,诗歌既具有诗之特性,也具有歌(音乐)之特性, 二者密不可分。诗家语也具有诗之特性,乐之特性. 这些特点往往交互运用,不可孤立起来。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1-17 22:48 编辑

谢谢老师的文章,因内容专业性很强,先提起,待细读。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9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8 13:2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1-18 13:32 编辑

谢谢老师的讲解,从“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 ;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来阐述阐明何谓诗家语,讲的很客观,很真实。 虽然说写诗并不完全取决于表面语言,但语言作为诗的主要表达工具是客观的事实,在解决了作者自身的修养问题之后,语言的技巧性就应该得到重视。因为诗确实讲究语言凝练,富于情感,还要富于音韵节奏变化等等特点,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那他的语言就不能等同于平常说话,只能是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这对语言使用的压力是很大。诗家语也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而情意首先在于修养,其次在于对语言的感知,即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准确和精确的选择和运用,这应该就诗家语的核心要求。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和娓娓道来,让人明白了语言自身的艺术性,更能反映诗歌需要的艺术真实,读后令人茅塞顿开和受益良多,谢谢您的文章,向您问好,祝一切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1-20 2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诗家语是对古今诗文语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学习了,问好。

点评

谢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9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18

帖子

1840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
贡献
451
金钱
758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14: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17 22:45
谢谢老师的文章,因内容专业性很强,先提起,待细读。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18

帖子

1840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
贡献
451
金钱
758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1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奉道 于 2022-7-16 09:58 编辑



回复金筑子


对金筑子是熟知的,这里只说其理论交流及其相关(没说研讨或研究,因为目前还远远不是,只是交流而已)部分,其他不谈。

金有优点,酷爱网上,嗜好诗词理论,网上精力十足,码了不少文字。
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老金所知浅薄又支离破碎,知其零点五望文生义便宣讲,每每爱放卫星其实都为荒诞,遇有异议心胸狭促则怒则骂则纠缠。

老金一段时间以来动辄谈“个性”以及“好诗标准”云云,以为这确是诗词理论问题,但老金所谈或理解错误或认识片面,这就需要搞清楚,而理论版,就应该有争鸣的自由和批评(文艺批评文艺评论)的风气。这其实也是为了还理论或常识本来面目,乃求是,也是良知驱使,并非谁偏要和谁凑。

为此,本人拟就几个论坛老人的理论话题,做一次有选择的论题评论。谈谈自己的观点,引引常识的论断,以资诗友讨论。
目前所发三篇驳金筑子,都围绕金筑子原来的帖子观点,有的在文中有引段落,有的只引了一句话,有的可以找到金氏原文,有的因为时间过长而难找原文。但,都是金筑子的不会差,本人没有扯谎的基因和习惯。

在发出第一篇(这一篇在国学纵横发了两年近来被金筑子删除又污蔑还在小中华去搬弄)后,金筑子删除了本人在国学纵横的另一篇老帖;发出第二篇时,金筑子发出骂诗谩骂;发出第三篇,金筑子在国学獭祭造谣说本人编瞎话无的放矢,污人扣帽“姚棍子”。

网站理论版,理论争鸣为何总是难以正常进行下去? 面对争鸣为何常常是以谩骂诋毁回应?为何有的人他瞎蒙什么都无所顾忌而一遇批评就撒泼骂娘?为什么总有人因了理论的异议而扯到别处又多有耿耿以至玩阴使坏?怎样才能建立和保持一个好的交流氛围?


金筑子要反思:如何实事求是去研讨?如何闻异不怒?如何以理论(文学批评)而非骂街的方式来回答驳议?
希望大家,也都来深思这个问题:理论版如何讨论?如何争鸣?如何破除妄言--有异--开骂这一个低劣的运行周期规律?

闻异则骂则诋毁离争鸣远矣!
说别人是“姚棍子”,是不理解争鸣,没有人不能被批评,老金不过一个版主,其实理论叫卖大力丸时候较多。
对正常批评扣帽子、无限上纲,这也正是金筑子的“金棍子”所为,自然也是老金之必然选项,是他之“个性”体现。

看看你的魔操作:先是删掉别人的其他老帖,继而写诗谩骂,接着造谣有区间管理告诫过没有引用你的原文,然后就是刷大字报攻击,还把这些个人纠缠排在栏目置顶加亮,又下沉回答他的帖子不敢见太阳——这未免太意气太离谱太心虚太低劣了吧?!

希望金筑子,懂一点争鸣,长一点胸襟,文明交流,闻过休骂。给自己长面子的唯一办法:有一说一不招摇,每逢异议理论答,用纠缠和耍赖的方式为自己掩盖只能是更丢面子。

更要者,是要给国学争面子,离开“国学”去“纵横", 盲人瞎马,南辕北辙。
还要给网上理论交流争面子,理论交流的不老实、总炫耀、实浅薄、每谩骂等等这些不解决,所谓搞理论的不但面子没有,里子更没有——惟留笑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44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2
贡献
4449
金钱
6600
发表于 2022-2-9 16: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2-10 14: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