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5|回复: 22

谈知之与写诗十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4 1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知之与写诗十一
——在拙文《生活与提升写诗水平一》下复骆子

六十八
  其次,该来到了诗下这一大通言论上。这一大通言论,既没有学术气息,也没有客观价值,都是凭主观好恶和习惯性成见偏见在说话,除了自顾自的,以自己当逻辑为逻辑的无用推理,便没有一点经得起推敲的客观分析。
  凡讨论艺术,都是学术范畴,必然是人性认真的,态度诚恳的,哪怕因为观点观念和层次的差异,出现激烈碰撞,到了需要针锋相对,一针见血,挖地三尺,言语尖刻的程度,也是以理性控制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而不可出现似是而非的主观色彩,自贬学术人格和严谨风范。
  毕竟,一带主观色彩,便注定指向相互纠缠,没边没沿,没完没了,这不是学术探讨、讨论、磋商、交流、沟通等所要的,非但无益于意在探索和研究,务实求真的互动,而恰恰是违背这些的,一旦有一方控制不住,什么都不再有往下进行的可能。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九
  学术人格和严谨风范,是进入学术的第一步,任何文化文艺行为,都离不开这第一步,谁都不应该被这第一步,自己把自己绊倒,而且谁发生主观色彩,甚至起了情绪,谁就暴露了人格修涵不够和学术能力欠缺这两个最根本方面,相反能够理性地见招拆招,才是好的做法。
  像说“我昨晚梦见有人写了首诗”,就充斥主观不切实际的无端讽刺色彩,以猜想推断论艺术,尽管我不计较这些,但不意味我不可拿此摆事实讲道理。
  比如,我可以问:为什么没有自信,直接承认这就是自己的水平,反以迂回假说做托词,自个给自个打马虎眼?难道这就不代表说话者写诗的水平了吗?

点评

谢谢老师讲解,“以梦说事”这就是典型的顾左右而言他,以虚幻之境来充实证据更是转移视线和推卸责任。想想其实很荒唐,一个人言语主观和作风造作承认了就好,说梦是于事无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
  要知道,即使往坏了写,也逃不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个定律,况且为什么不敢自我说明和分析一下,之所以这样写的来龙去脉,又有什么对与不对?是没能力说,还是怕露出什么马脚,担心倒弄巧成拙,证明背后有什么东西站不住脚?
  只有诲人不倦,才有说服力,也才需要背后有着这样那样的实在本领,不然谁都可做天桥把式,自以为真有能耐了。难道没有能力明白,说话是天桥把式,写诗也注定好不到哪去,这个常识吗?抑或还是想撇开常识,故意掩耳盗铃在伪装什么?
  像“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该简的简,该隐的隐去,只留下最扣人心弦的细节,”,以为这么说,就等于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吗?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照搬,什么是艺术再现,用什么判断“诗不是记生活的流水帐”?
  如此,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地,直接暴露出了,在事实逃避生活,在主观编生活,在想说什么是生活,就是生活,而实际是不懂得反映生活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这位诗友明显是把照搬生活当成了高于生活,并暴露出迎合读者的心理心态。保留生活精彩的细节是一种主观上的爱好选择,因为“精彩”二字就充满了主观好恶的色彩,比如有些人觉得精彩,而有些人并不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一
  更何况,还不懂得反映生活,怎么清楚“该简的简,该隐的隐去,只留下最扣人心弦的细节”?连基本艺术常识和规律都不懂,使什么做判断依据?难道就凭一知半解的印象,凭拍脑袋的感觉,来定夺吗?
  像“我没见过现在还有人为了子女治花不到两百元钱,在过程中想到钱的。”“如果这家人真穷到两百块钱心痛的,这父亲的话感人啊:医生,别看我瘦,我一天能挑上万块的砖,工钱能有三四百,该用什么病就用什么药。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父子连心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果非写得质实,以为原汁原味的生活就是诗,那就用块吧)”,“(现在建筑工地工价的实情,不信去调查)”这一通在原处和上次一样,括号成堆,反映出表达不清,文笔能力差不说,难道就以自己的生活和走马观花看到的样子,做衡量标准和“不信去调查”吗?

点评

谢谢老师是讲解,这位诗友明显是没有做过工地的活。首先一天有四百元的工地很少很少,一般都是两百多元一天,这还是大工,搬砖的小工一天才一百七八十块钱。其次,就算有一天四百元的工地,那也是大工师傅们的工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二
  事实是,一直以来的医患矛盾,已经暴露出了贫富差距千姿百态,有人在斥金如土,有人在为毛八分钱讨价还价,这不仅仅是心态习惯问题,也不仅仅互相不信任问题,很多都是生活客观实际问题。而且越是流的汗多,越是珍惜每一分钱,宁可少花一点,也不愿意稀里糊涂做了冤大头。
  这方面,不知说话者是哪类人,且不论是为斗嘴而说,还是果然清高得既看不见现实,也体会不到各种层次人群之喜怒悲欢,只说这种见地,就足以让他不知生活为何,写诗为何。
  又遑论把猜想做为写诗的铺垫,说成“寻医入镇不差钱”,一边确以为真实,一边的确也说“我没见过现在还有人为了子女治花不到两百元钱,在过程中想到钱的”,这种猜想加走马观花似的反映生活,算得上会写诗,懂写诗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维护,事实上据我所知老百姓对看病的价格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周围有四五个诊所,附近的人几乎不去看病,尤其是老年人不去看病,因为医生喜欢开高价药,或者是乱推荐无用的药。反而是离我们有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三
  这就难怪,连艺术不可照搬生活,更不能以猜想当真实,都不知道了。如此便暴露的是,不得不以自己的矛和自己的盾,证明了一个写诗的人,既缺乏对生活的细密观察和思考,也缺乏对艺术的最起码见地,何况还总把写诗与生活割裂开来呢?
  再像“形象生动,有情感。我梦见高人了。这师生真逗”,这种态度是见多识广,还是井底之观?为什么拿不出实际分析?“寻医问药、出村入镇八个字一刷就没了,更生生把四句可解决的事写了四联。真把诗等同于生活了”,这算否分析?
  试问,是什么标准规定了,事的大小,与诗的字数和长短必须关联?难道就凭一句“该简的简,该隐的隐去,只留下最扣人心弦的细节”,这么一说,就算有了标准?
  又怎么解释“真把诗等同于生活了”?等同于不等同于,拿什么分辨?能否像我上面论述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就诗论诗一样,这般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拿出具体的分析和有系统的论证过程?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讲道理了才是论证自己观点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否认任何主观猜测和论断都不足为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四
  像“真搞不懂,就个小感冒,用得着寻医问药的。我看别人用这词时,多指的是长期病或疑难杂症时才常用这个词的”,这样的言论,能凭一个人的感觉说出来吗?该不该有所议论和举例?
  还有“或说,不是父亲带去看病的。 不会移景交笔啊:写诗有时就该把情节交给最合适的人(移景。合理的加工可不是生造,要不男人只能写男人诗,女人写女人诗。别把生活等同于诗),把笔交给诗中的形象,就是用待命诗中形象语气写诗,能更传神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
  这倒仿佛有点着边际了,可是给谁背书呢?什么人这么一说,就代表什么人都懂都会,都是行家里手了吗?能否把背书当真本领?我这几个问题怎么回答出来?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移情交笔是艺术的常用表达方式,如李白写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就是这样的表达方法,小说中就更为常见,因为塑造人物必须如此,比如《红楼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五
  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人写什么诗,会不会写诗也是这个理,换言之,什么人处于什么层次,就有什么眼光和看法,不然也不会有盲人摸象的故事,所以“或许是我脱离生活了”,这句话才千真万确,是该醒醒了。
  看看,这次我这个“原来不过在缠裹脚布”怎么样,够长不够长?朋友可否如此摆事实讲道理地写得来?有没有这种严谨看问题的态度和这番讨论耐心?有没有这种从不屑托词、不屑主观猜断,专门善于娓娓道来,善于客观分析和论证,永远不犯主观自相矛盾的务实求真作风?
  知不知道,这些做法的背后,都需要什么支持和支撑?没有这些跟着,还想在写诗上说三道四,难道就想逞个言论 自 由?不是说“臭不臭我不知道,我没这么傻凑上去闻”吗?后面还想接续否?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是什么样的人能够看到什么,能够说出什么样的话,能够写出什么样的诗,这就是思想决定行动和人是观念产物的说明和证明。也让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不断的修养和学习,因为不这样就难以摆脱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六
  事有所终,几句,---
  有嘴如何讨喜欢,敢于说话少愁难。但须明理开贫口,切莫发昏凭主观。
  鹦语玲珑方好笑,蛙声聒噪不堪寒。浅浮莫做能人事,稀里糊涂都可宽。

点评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靠嘴如何能够讨别人喜欢,就是敢于说话而不管修养。讲喜欢耍嘴皮子的现象。 颔联,但须明白事理就会谨慎言语,切莫头脑发昏而仅凭主观胡言乱语。劝谨言慎行。 颈联,鹦鹉学舌的声音越好听就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5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讲话,让我明白了学术的探讨是客观和理性的,是摆事实讲道理。从而纵然有针锋相对的情况,但那是观点针锋相对,而非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矛盾。这样只要道理说开了就定然能解决问题,而非看着道理逃避的顾左右而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0
六十九  学术人格和严谨风范,是进入学术的第一步,任何文化文艺行为,都离不开这第一步,谁都不应该被这第 ...

谢谢老师讲解,“以梦说事”这就是典型的顾左右而言他,以虚幻之境来充实证据更是转移视线和推卸责任。想想其实很荒唐,一个人言语主观和作风造作承认了就好,说梦是于事无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1
七十  要知道,即使往坏了写,也逃不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个定律,况且为什么不敢自我说明和分析 ...

谢谢老师的讲解,这位诗友明显是把照搬生活当成了高于生活,并暴露出迎合读者的心理心态。保留生活精彩的细节是一种主观上的爱好选择,因为“精彩”二字就充满了主观好恶的色彩,比如有些人觉得精彩,而有些人并不认为是精彩,强迫别人承认自己认为的精彩就是主观上的强迫症心理作怪。就算是看戏也不可能处处精彩,因为事情总有来龙去脉和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2
七十一  更何况,还不懂得反映生活,怎么清楚“该简的简,该隐的隐去,只留下最扣人心弦的细节”?连基本艺 ...

谢谢老师是讲解,这位诗友明显是没有做过工地的活。首先一天有四百元的工地很少很少,一般都是两百多元一天,这还是大工,搬砖的小工一天才一百七八十块钱。其次,就算有一天四百元的工地,那也是大工师傅们的工价,而小工顶多二百多元。所以,他说这个调查,还真不一定经得起调查,是把一知半解和走马观花当成了调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3
七十二  事实是,一直以来的医患矛盾,已经暴露出了贫富差距千姿百态,有人在斥金如土,有人在为毛八分钱讨 ...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维护,事实上据我所知老百姓对看病的价格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周围有四五个诊所,附近的人几乎不去看病,尤其是老年人不去看病,因为医生喜欢开高价药,或者是乱推荐无用的药。反而是离我们有十几里地村名叫潘沟的一个小诊所生意非常好,方面几十里地的人都到那里看病,原因就是不但价格便宜,医生用药的效果也非常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3
七十三  这就难怪,连艺术不可照搬生活,更不能以猜想当真实,都不知道了。如此便暴露的是,不得不以自己的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讲道理了才是论证自己观点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否认任何主观猜测和论断都不足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4
七十四  像“真搞不懂,就个小感冒,用得着寻医问药的。我看别人用这词时,多指的是长期病或疑难杂症时才常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移情交笔是艺术的常用表达方式,如李白写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就是这样的表达方法,小说中就更为常见,因为塑造人物必须如此,比如《红楼梦》中每一个人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格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5
七十五  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人写什么诗,会不会写诗也是这个理,换言之,什么人处于什么层次,就有什么眼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是什么样的人能够看到什么,能够说出什么样的话,能够写出什么样的诗,这就是思想决定行动和人是观念产物的说明和证明。也让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不断的修养和学习,因为不这样就难以摆脱主观上的妄言和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5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4 20:06
七十六  事有所终,几句,---  有嘴如何讨喜欢,敢于说话少愁难。但须明理开贫口,切莫发昏凭主观。  鹦语 ...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靠嘴如何能够讨别人喜欢,就是敢于说话而不管修养。讲喜欢耍嘴皮子的现象。
颔联,但须明白事理就会谨慎言语,切莫头脑发昏而仅凭主观胡言乱语。劝谨言慎行。
颈联,鹦鹉学舌的声音越好听就越好笑,蛙声的聒噪也让人不堪寒冷。指没有主见和缺乏人性温暖的言语。
尾联总揽全文,见识浅浮就不要冒充能人做事,因为稀里糊涂都是不着调的宽泛和笼统。讲人要有自知之明。

点评

还是说一点,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吧。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人可以是个性的,语言可以是个性的,思维也可以是个性的,但都不能违背共性。共性是一切物种最根本的存在属性,是划分类属的基础,个性是共性范围内,个体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6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15 12:41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靠嘴如何能够讨别人喜欢,就是敢于说话而不管修养。讲喜欢耍嘴皮子的现象。
颔联 ...

还是说一点,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吧。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人可以是个性的,语言可以是个性的,思维也可以是个性的,但都不能违背共性。共性是一切物种最根本的存在属性,是划分类属的基础,个性是共性范围内,个体存在的最独特的属性,是区别彼此的根本性质,也叫“特质”。
从理论上讲,共性由个性发展和综合而来,但在实践上,因为共性不以个性意志转移,所以个性要主动与共性寻求和谐,才能获得很好的存在,底线上看,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和物竞天择,可是人又有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性质,故更高层次上,是既让个性顺应共性,又让个性影响和改变共性,最终为了个性和共性一同发展和进步。
懂得了这个,脑袋想问题就会全面些,不至于想到了这个,忽视了那个。像人活着,再怎么有个性,也不能违背合理的共性。合理的共性,不指盲目随波逐流,仍是指人类发展大方向,以及根据客观情形,做出实事求是的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然后选择个性与共性相和谐的活法。
同理,语言和思维也是这样,再怎么追求个性,也不能脱离约定俗成的规律和正常的人类思维习惯,是在这种共性基础上,表现出语言和思维的个性。
于是,看看怎么用这样的理论,进行指导实践,也就是,如何用人,即生活和修养,如何用语言和思维,即表达和思考,来写诗和读诗。
写诗是作者的事,虽然用个性来写,也表达个性,反映的却是包括个性在内的共性呼声和诉求,因而内容既取之于个性,也取之于共性,所谓全部客观世界,并让二者有很好的契合,非此写诗就不在点上,也因此写诗才能普遍可懂,并形成共鸣。
那么读诗如何呢?读诗是读者的事,作为读者,因为诗不是自己写的,就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否则必然牵强附会,而必须用共性去解读,然后才是借助于此,进一步探知和分析作者及其诗的个性所在。
这方面,也是我总强调读好字面意思的原因,毕竟字面的语言和反映出来的思维,都再怎么有个性,也必须是符合共性的,只有抓住共性,即大家约定俗成和习惯了的东西,才能利用这一层,并透过这一层,彻底理解一首诗写了什么,作者是什么样子。
这样看来,用一般正常的看法和想法,即平常心,来初读初懂一首诗,才是最好的办法,接下来才是在初读初懂的基础上,去彻底弄明白。
比如这首诗,首句“有嘴如何讨喜欢”,仅仅是共性之俗语,没必要想多,次句“敢于说话少愁难”,倒是作者从个性角度,对首句的回答,但语言组织是约定俗成的,也仍没必要想多,无非字面意思是“敢于说话,就别为有所难而犯愁”。
从这就可清楚,这个句子是说,讨喜欢就要敢于说话,而且别犯愁说话,也就是,既不以开口说话难,也不以说话内容难。如此,怎么解读成了“就是敢于说话而不管修养”?是不是掺入了你的个性理解?这就不好了。
即使有这层意思,也不能跳跃如此大。跳跃大,不是严谨的阅读理解作风。果真有这层意思,也要像剥葱剥蒜那样,通过一步步分析导出来,而不是一迈千里,省略万端。
要记住,不仅错误的东西是主观,正确的东西,如果不经合理导出,也是主观,同样是错误,想想,为什么到处都充斥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永远有待探讨和深究的东西?就是这个原因。
其后“但须明理开贫口,切莫发昏凭主观”,也要本着这样来。像前句解读成“但须明白事理就会谨慎言语”,就有点远,还是应该照常情常理常识,解读成“但须明白事理,才能把贫嘴打开”,意思中根本不含“就会谨慎言语”之义,后句解读成“切莫头脑发昏而仅凭主观胡言乱语”,虽尚可,“胡言乱语”也不如去掉得好。
颈联“鹦语玲珑方好笑,蛙声聒噪不堪寒”,解读成“鹦鹉学舌的声音越好听就越好笑,蛙声的聒噪也让人不堪寒冷”,对前句尚可,后句则更远了,完全成了用你自己的东西,强加给解读的,究其原因,恐怕是不理解“寒”字语义。
“寒”在这里,不指人的感受,而是指客观温度、气候、时令,整个后句是说:“蛙声虽热闹,却耐不住寒”,如此,这两个句子便植入了一对矛盾。
末联“浅浮莫做能人事,稀里糊涂都可宽”,仍是让你解读得一个对,一个错。前句说成“见识浅浮就不要冒充能人做事”,尚可,后句解读成“为稀里糊涂都是不着调的宽泛和笼统”,则不确,看来又未弄懂“宽”字义,这里是指“宽待”,“宽恕”,“有情可原”。
全诗概括起来,意思是说:有嘴怎么才能讨人喜欢呢?要敢于说话,不要连说话都犯愁,可是嘴贫不要紧,必须明理,千万不能犯主观,不能发昏,就像鹦鹉那样,叫得好听才好笑,如果像蛙声那样乱叫唤,可就耐不住寒了,所以人浅浮就不要做能人事,若是什么都稀里糊涂了,反而没人在意和追究。
这首诗,是兼劝诫兼讽刺,既劝告该怎么做,又讽刺做了什么。如果读不准字面意思,就只能一边猜,一边当做解读,实际是把作为读者的个性,强加给了解读对象,于是才出现了不会读诗,读不懂诗的情况。
读字面意思,就运用约定俗成的规则、用法,以及符合常理常情常识的知识,以平常心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像解 锁一样,解开语言上和语言包裹的所有信息,其中可能出现解读时不大理解的地方,也不要望文生义,更不要胡加引申。
因为之所以不理解,只要作者没弄错个性与共性的联系,比如,没有自造词语和说法,没有违背语言使用习惯,也就不可能出现连语言思维都不合理的情形,这时解读的人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到的地方。
解读最容易不到的地方,除了内容方面,往往涉及字面上的字词和语境,包括语感,例如用法、趣味、色彩等,这时哪怕是最熟悉的字词,也要查一查,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去推断,一推断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像这首诗中的“愁”,“贫”,“寒”,“宽”字,“愁”作为及物动词是“愁于”,即“以---为愁”,“贫”用于“贫嘴”,“嘴贫”,是指过分爱说话,说话过多,“寒”在这首诗中,要结合“蛙声”这个比喻来理解,进而转喻经不住批评和拷问,“宽”则只能结合语境语感,在它的各种字义中,来选择确切的意思。
看看以上说的,对在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上,有什么新的理解?在写诗与读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之处方面,得到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该怎么提高读与写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什么新的感悟?在如何体会实践出真知上,有什么新的思考?
写诗和读诗,是相得益彰的两条腿,哪一条腿不行,都会绊住另一条腿,这个过程中,光有两条腿也不够,还要有灯的照明,理论就是灯。没有理论,两条腿再好,也是盲目经验,最终逃不出瞎子般打哪指哪,只有明白了理论,才能保证指哪打哪。
不妨结合以上说的这些,想一想又该怎么改善以后的做法?几句,---
似是而非出有颇,模棱两可本藏讹。望文生义空穿凿,弃实就虚胡琢磨。
理解精当方识品,引申勉强不禁苛。博闻广学凭查考,岂是由谁想象多。

点评

似是而非出有颇,模棱两可本藏讹。望文生义空穿凿,弃实就虚胡琢磨。 理解精当方识品,引申勉强不禁苛。博闻广学凭查考,岂是由谁想象多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似是而非出于理解有偏颇,模棱两可也一定藏有不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6 22:14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讲解,让我明白了个性和共性怎样和谐的问题,有同时让我明白了如何用这个理论指导读诗和写诗实践。首先,我确实是还多字面意思没弄明白,这就造成了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那后面的解读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6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2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6 18:28
还是说一点,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吧。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人可以是个性的,语言可以是个性的,思维也可以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讲解,让我明白了个性和共性怎样和谐的问题,有同时让我明白了如何用这个理论指导读诗和写诗实践。首先,我确实是还多字面意思没弄明白,这就造成了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那后面的解读就只能靠主观自圆其说了。原因可能就是我对语法还是不太熟悉,对字词的理解也过于单调,比如 ”寒“我就知道是寒冷,心寒,寒暄这几个意思,”宽“一般就只能想到宽窄,至于”宽恕“这样的衍生意就有点陌生,因为自己很少有这样的使用经验。对于这种情况还是我大意了,以为经常使用的字意思都知道,其实好多衍生意还是不知道,也就想不到那方面的意思,以后一定多查百度和工具书。
      其次,我解读诗过分依赖于过往的经验,这样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应该保持足够的客观,先根据共性的原理弄清语言的文字内容,然后才是了解和挖掘文字深处包裹的内涵和实质。我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总是主观的认为改如何如何,要先弄明白表面意思以后才是该如何如何。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后一定要学会尊重语言和思维的约定成俗和共性的内涵,用严禁合理的方法推导和选择字词的真正含义,从而让自己的解读变得客观靠谱,而非一味的主观猜测和妄断。在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上我明白了解读文章诗词的规律;写诗和读诗之间思考上有顺序的不同,写诗是把个性镶嵌于共性之中,而读诗要先弄懂共性,然后才能挖掘出作者的个性和真实意图;实践出真知讲的就是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比如站在什么角度思考和表达表现等等,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不能偏执,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正明白到底该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22: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6 18:28
还是说一点,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吧。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人可以是个性的,语言可以是个性的,思维也可以 ...

似是而非出有颇,模棱两可本藏讹。望文生义空穿凿,弃实就虚胡琢磨。
理解精当方识品,引申勉强不禁苛。博闻广学凭查考,岂是由谁想象多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似是而非出于理解有偏颇,模棱两可也一定藏有不合理的地方。讲要客观理解,而非主观仅凭主观猜测。
颔联,望文生义也是空洞的穿凿附会,避实就虚也是胡乱的琢磨。承接上联,言解读要严谨科学,不能凭主观胡乱引申。
颈联,只有理解的精当方才算有见识和品味,胡乱引申禁不起严苛的拷问和检查。言解读要言语精当,不能犯主观随意的错误。
尾联总揽全文,博文广学凭的是认识检查和考证,岂是看谁想象丰富。言学问贵在认真调查和研究,而非主观畅想。

点评

“理解精当方识品”,后三字是说“才明白怎么品味”,“博闻广学凭查考”是说获得专业学问的基本功和常用方法,即查阅和考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7 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16 22:14
似是而非出有颇,模棱两可本藏讹。望文生义空穿凿,弃实就虚胡琢磨。
理解精当方识品,引申勉强不禁苛。 ...

“理解精当方识品”,后三字是说“才明白怎么品味”,“博闻广学凭查考”是说获得专业学问的基本功和常用方法,即查阅和考证。

点评

谢谢老师纠正我的错误,我明白了”方识品“是”方明白怎么品味“,”凭考察“是”凭查阅和考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7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2: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7 00:01
“理解精当方识品”,后三字是说“才明白怎么品味”,“博闻广学凭查考”是说获得专业学问的基本功和常用 ...

谢谢老师纠正我的错误,我明白了”方识品“是”方明白怎么品味“,”凭考察“是”凭查阅和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