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1-25 14:50 编辑
说写诗之就里
四 前面是阐述,下面补充一点论述,以便不断加强认识,明确方向,保持信念,是关于创作规律和欣赏规律的。这你应该不陌生,在很多文章里我都有过阐述,很多还是专论,且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并持续进行着论证和描述,特别是在互动中,包括这些文字。概言之,艺术都以美为核心,自然就是创作和欣赏的核心。 创作是通过发现美、表现美,来呈现艺术过程和成果的,以无穷无尽的生活素材为创作对象,终极形式是艺术作品,所以艺术是创造出来的,艺术过程读者看不见,看见的总是作品,因而欣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引起精神上美的愉悦体验来实现欣赏,并以此为欣赏的目的和成果。 也是这样,艺术创作要有打动人、感染人和引导人的作用,且以此为发现美和表现美的初衷和目的,即创造美,故美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美,如此才意味美的精神食粮,非此便没的欣赏。 如今很多人把写诗当成娱乐,是说不通的。欣赏因联系着美的愉悦,所谓“修身养性”,虽然专业起来可以严肃,放松下来可以娱乐,但创作是要本着发现美和表现美来对待素材和展开具体过程的,这个过程是极其严肃正规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不允许出现任何讹谬、任何错误的苦差事,即便美其名曰“以苦为乐”,终不是娱乐。 把以苦为乐冒名为娱乐,是偷换概念,仅凭不愿深入探索,或许连创造都谈不上,又何提创造美?弄出来的东西恐怕百分百就是精神糟粕,即专以文字为能事,老想逃避修为、学习和生活,懒于认真思考问题,还总想伪装成正规艺术作品的“无病呻吟”。 既然是伪装,自然就依赖于虚荣显摆和炫耀,不然怎么推销自己?娱乐除了自娱自乐外,都是共同参与性质,自娱自乐没必要在网上写诗给人看,共同娱乐又有赖于大家共商共议,否则便称不上参与,是这才要求参与的人多少有专业能力。 可惜娱乐之心与娱乐要求是矛盾的,想娱乐又不努力,想参与又没本领,于是麻木不仁或粗脖子红脸,乃至浮夸、骂娘,就成了围绕虚荣显摆炫耀的必然之结果。 清楚这些,就一定能明确怎么对待周围写诗现状,怎么找准自己的定位,怎么从现状包围中发现突破口,最终贡献于自己的爱好和志向。 写这一部分,就是评诗时需要懂的论述的样子,所涉概念和理论依据都要通过学习获得,论证方面则灵活多样,具体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要有拨灯挑亮作用,一切话语都不能凭印象,不能想当然,不能图说着痛快, 阐述和论述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靠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其中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是基础。很多人害怕这样的论,没能力论,乃至厌烦听和读这样的文字,实际是没有研究意识,也就没有研究能力,自然就不愿意进行繁冗的抽象思维和深入学习。 凡深入学习,都靠的是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文笔能力,用这去研究,去认识,去破解一切问题的秘密,因为只有涉略过、研究过,由易到难地认识了,才能辨别深浅、真伪、本末、粗精,才能彻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离开这些,浮于问题表面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浮于表面也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感性思考和表达的优势,能给人以简单易懂易记的轻松印象,写诗者可以用此顺应普遍读者欣赏,像古人传下来的诗就多以此为长,这是千年时代局限使然,但无论在什么时代,写诗者本人不能浮于表面,毕竟至简是由大道中走出来的,浮于表面就不可能摸到前人的真谛,何况今人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已经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呢? 目前的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由致富衍生出的,追求“人上人”的急功近利之心造成的,尽管有闲了,想轻松坐下来抚慰一下精神需求,但仅仅停留于知如此,却不知为什么如此,不知怎么才能得到真正满足,还不进行深入求真,那么自相矛盾和达不到目的就是必然的。 所以,要干什么总离不开研究什么,思考什么,思考就需要抽象思维,而且要有相当的静心和定力,希望你多在这些方面深入些,现在来看,特别要解决大脑深层里的那些旧的习惯思考和习惯意识,包括固有的这样那样想法、看法。 想想当今众多口是心非的情况,就明白,不要以为什么东西学了,知道了,就能彻底起作用,凡旧的东西不能得到全面清除和替换,新的东西再怎么拥有,也仅能停留于口头,不会深入骨髓,也成不了真正修养而达自觉不自觉的行动。 自觉不自觉的行动,才代表自然而然且真正的能力,所以写诗不要看一两首诗,互动不要看一两个互动,任何质量也不要看一时质量,都要看长期表现,通过长期检验,用时间证明精神意识及其思想认识高度与实际行为及其能力的和谐,才是可靠的,才有的进步和提高,这应该成为你的目标。 整个长文说到此,也算给你又提供了一个如何进行评点写论和如何撰写评点写论的基础行文样式,从中一方面要看说了什么,以便明白写诗的人该怎么具体再具体地学习、认识和做事,并由此学会写诗,一方面要体会说这些话的方法,从一点一滴悟透出发,从自己在思考和互动中写某个侧面片断开始,学会一个要领一个要领地用起来。 这对你将大有裨益,而且在这个世界上,这一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唯利是图的时期,恐怕找不到任何一个人,肯用费力不讨好的文字,对另一个人如此苦口婆心,面面俱到,一定要努力。以诗代话: 世间绚丽出清新,恃众纷纭多不真。一秀还如梅好雪,群开更看孰知春。 枯枝败叶寻风走,死水烂潭诳雨贫。生命来于相奉献,活成苟且算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