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1

如何搞清律句中的平仄?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2-17 09:2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粘”和“对”两个概念。先说“对”,所谓“对”,指的是在一个联句中,上联(也叫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和下联(也叫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相反,如在(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甲)(也叫出句)句式的第二字是仄声,则(乙)(也叫对句)句式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声。如果出句第二字是平声,则对句第二字必须是仄声,如(丙)(丁)相对的情形。(丙)句式为平平平仄仄,第二字为平声,则其对句第二字必须是仄声,恰好(丁)句式是仄仄仄平平,第二字刚好属于仄声。

     再说“粘”,所谓“粘”,指的是上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和下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注意,上面说的“对”是就一联而言,要求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而“粘”的概念就不是关于一联,而是关涉两联了,即第一联的对句和第二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如: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其中,(甲)(乙)属于第一联,(丙)(丁)属于第二联。第一联对句第二字,即(乙)句式第二字,与第二联出句第二字,即(丙)句式第二字,平仄是一样的。
     “对”和“粘”都有一个相同点,即都是就句中“第二字”的平仄而言的。
     明白了“粘”“对”的规则,再来解释何以(甲)(乙)(丙)(丁)四个句子会循环出现就很简单了。
     已知(甲)仄仄平平仄,怎么推求(甲)句式的对句的平仄呢?
    根据“对”的规则,(甲)句式的对句第二字须是平声,我们已经知道了绝句里总共也就四种句式,第二字属于平声的有(乙)和(丙)两种,那么,(甲)的对句为什么不是(丙)而偏偏是(乙)呢?这是因为,根据格律诗对仗规则,要求格律诗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相反,与(甲)句式平仄刚好相反的是(乙)句式,(丙)句式是不符合对仗规则的。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根据对仗规则就可以推断出(甲)句式的对句的平仄了,“对”的规则完全可以不要啊?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谈论的前提都是没有涉及到四大基本句式的变形的,所以才会产生“对”的规则要不要都无所谓的感觉,如果涉及到了四大基本句式的变形,就非得“对”来大展拳脚了。比如,(乙)句式的变形“仄平平仄平”,虽然它跟(甲)句式不是平仄相对的(即不符合对仗规则,但是是符合平仄规则的),但是它仍然遵守“对”的规则。
     或许又有人会问,既然对句和出句可以不必平仄相对,为什么(甲)的对句不能是(丙)句式呢?它们仍然符合“对”的规则啊?这里面就又涉及到了其他的东西,这就是“韵”。
    关于用韵的规则,我们只需要记住:格律诗里面几乎都是押平声韵。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尚还有为数不多的几首诗,押的是仄声韵,然而,对于这些押仄声韵的诗,到底算不算做格律诗,人们观点还不统一。保险起见,这里使用“几乎”一词。
    除了知道押平声韵的规则,我们还需要知道押韵的位置。一般来说,格律诗里都是偶句(如第二、四、六、八等句)押韵(例外:第一句可以押韵)。出句都是处于奇句的位置,对句都是处于偶句的位置。所以,对句最末一字要求是平声,(乙)(丙)两句式虽然都符合“对”的规则,但是(丙)平平平仄仄 句式却不符合押韵的规则(因为它最末一字是仄声,不能押韵),所以,(甲)句式的对句只能是(乙)句式。(乙)句式既符合“对”的规则,也符合押平声韵的规则,所以(甲)句式的对句非(乙)句式莫属。
     一首绝句,已经确定了首句是(甲)句式,由以上所述规则推出次句是(乙)句式。那么第三句又该是哪一句式呢?根据“粘”的规则,第三句第二字应该是平声,符合“粘”的规则的也有(乙)(丙)两个句式,又因为第三句属于奇句,奇句不押韵,所以句末一字不能是平声(或许有人会问,这最末一字为什么不能是不押韵的一个平声字呢?回答是不能,格律诗里面出现平声字就应该押韵,不然不符合格律诗规则),而(乙)句式句末一字是平声,所以排除(乙),(丙)句式最末一字是仄声,不押平声韵,符合用韵规则,所以,第三句应该是(丙)句式。
      确定了第三句是(丙)平平平仄仄句式,根据“对”的规则,第四句第二字须是仄声,第二字是仄声的有(甲)(丁)两种句式,又因为第四句是偶句,因此最末一字要押韵,须是平声,而(甲)句式最末一字是仄声,不符合,综上,四大基本句式里面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能是(丁)仄仄仄平平 句式了。
     如果还想知道(丁)句式下一句是哪个句式,还是同样的推理过程。根据“粘”的规则,第五句第二字须是仄声,第五句是奇句,不押韵,不能是平声,只能是仄声,第二字是仄声,最末一字也是仄声,四大基本句式里面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只有(甲)句式了。
     以上,我们探讨了(甲)(乙)(丙)(丁)循环出现的原理。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知道了对句的第二个字和最末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就能断定对句到底是哪种句式了。
     其实,只要知道了一个句式的第二字和第五个字的平仄,我们就可以轻易判断出来它是哪一种句式。

再来看一下四大基本句式: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摘出这四大基本句式的第二字和最末一字,可以看到:

(甲)—仄——仄
(乙)—平——平
(丙)—平——仄
(丁)—仄——平

     这叫做“二五定式”,即知道了一个五言句的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平仄,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一种句式。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推导一下首句是(乙)句式的绝句的平仄组合情况哦。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80
贡献
122451
金钱
14128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15 2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顺致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