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24

古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21 20:0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登金陵凤凰台》
作品/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简析——
(1)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2)江:长江。
(3)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4)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
(6)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7)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浮云: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也比喻奸邪的小人。
长安:西安,这里用京城。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此后,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有2400年的历史。

这首诗是李白为数不多的七律之一,因开阔的意境和家国之情,从古至今被称为七律中之极品。
二联失粘,导致不能与杜甫《登高》抗衡,成为千古第一七律原因之原因。

据专家学者考证,李白根本没去过金陵。李白在看到崔灏的登黄鹤楼兴起,大有一拼之兴趣,然而,不好意思再写黄鹤楼,生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之感叹。
于是,凭借以前朋友们介绍的金陵凤凰台记忆,写了此文。

首联叙事引用传说开头,道出伤感之情。虽然有重复字,但是不影响流畅与完美。二联怀古,承起第一分句的凤凰游。曾经凤凰已经不在,吴宫被花草所掩盖,衣冠冢成为古丘,一派萧条景色。
三联承起二分句。凤凰去了,只有长江在独自东流,三山隐约在青山之外,秦淮河与长江被白鹭洲隔开。远景的描写,也是登台远望,作者开阔胸怀的写照。
三山半落,二水中分,不由得作者突然想到朝廷还被奸臣所把持着。‘日’古代代表朝廷,皇帝。浮云蔽日这才是作者使人愁的真正原因。
一个‘愁’字,点明作者胸怀天下的思想。

全文使用的律诗八法之错落分承法。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句句含情,气贯通篇。怀古伤今,家国之情跃然纸上。

入声字:落,白,鹭,蔽,日,不。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0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8-12-21 21:11 编辑

渔阳十二法之第七法。

一、探讨绝句的起承转合
一般情况是: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第四句是结句,但也有转结都集中在第四句上的情况,

起、承二句或写景,或叙事,或议论,第三句就一定要转了,而且要转出新意来。
在起、承、转、结四句中,转、结句要比前二句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唐代
从军行七首 其四(唐•王昌龄)  
题注:一作相和歌辞从军行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首句长云迷漫,雪山亦暗,有不甚明见之意

二句惟见有孤城,遥而望之,系玉门关云,起势远甚。三句在黄沙之地已经百战,终穿上金甲,转得突兀。四句不破楼兰不还,如顺流之舟矣,结句壮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唐贤清雅集》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有的转句与上二句联系较密切,有的转句则不仅仅是继承关系,而是在前两句描绘景色或叙述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状态、新问题。于是,拓开了、深化了、升华了、点破了、概括了,但这种任务由第四句去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8-12-21 21:16 编辑

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三句只是发现新现象,但不能单独说明问题,必须由第四句来完善。

这位少妇本来是不知愁的高高兴兴上楼化妆,但当看到杨柳发青,春天来了,一刹那引起感情的波动 。

弯子转的幅度越大,角度就越新,既出人意料,也在人意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转的幅度的情况,接下来看看转的方式

转的方式,大致有假定、设问、扩大、集中等

1)假定

如王维的《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此诗颇有情趣,描写出诗人欢饮于水边柳下的愉快情绪和恬淡的心境。转、结句说,假如说春风不解人的思想,为何把落花吹过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问酒家在何处,牧童指杏花村。诗人问,牧童答。所以这种形式是自问他人答。旅人问,当地的牧童答,更显艺术的真实,画面的形象生动优美、情景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1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罗邺的《秋怨》:
“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
不知窗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

这是只问不答,让读者去想象,留下品味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句放在最后: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既是曲,又是习俗,离别折柳相送,是情绪,是心声,结句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感情,实乃豹尾之笔。

大家是否还记得 凤头 猪肚 豹尾之说? 诗家 也是一样乡恋、哀愁,不直接说自己,由己推人,带有普遍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
先写具体的一事或一景,用转来变为全面或提高到原则。
韩愈的《题木居士二首》(一):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如题做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这是说,一块平常的木头,被火烧(雷殛)、水穿不知多少年数了,只因被扭曲得“根如头面干如身”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题为“居士”,供在庙里,享受着人们的跪拜香火,诗人阐明了一个道理:神是人自己造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集中:先是泛泛而谈,然后抓住一点,深入点出要害。
如唐代诗人齐浣的《长门怨》: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前二句说,宫殿上空的月亮已倾斜,已到半夜,每更的击鼓声和记时器的漏声听得心烦,说明宫女失眠。

第三句还是说她的状态,泪水把枕头都打湿了,这是为什么呢?第四句颇为大胆地激烈有力地作了回答:“恨君!“ 这首诗独具特色,把主题集中在两个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结句的要求
结句往往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结句一好,全诗生辉。为什么咱们写的诗,不出彩,问题在这里 ,结句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理结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告诉人们眼光要放远,心胸要放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以情结
如杜牧的《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流泪到天明。”

前二句写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后二句赋烛以情,这个比喻极为巧妙而语意又十分新鲜,故为人们所传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8-12-21 21:29 编辑

三是以景结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结句情深意远,余音袅袅,留下无限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2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绝句的结构方式,有几种不相同情况。
第一种:一二句一起一承,三四句对全诗是转、结。但就三、四两句本身来说也是起承关系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两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此诗时云:“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诗人途中想着故乡而泪流纵横,正巧遇到入京的使节,想写家信,但没有笔和纸,只好请他代传口信,报个平安。

第三句对全诗是转,而对第四句而言是“起”,是因果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3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前一、二句和三、四句都是对式

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都对仗,两幅对子组成一首诗,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3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起承点题,三四句并列相对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后二句并列对仗工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3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诗中的“众鸟”对“孤云”;“高飞”对“独去”;“尽”对“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3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在意思是连贯的,一气呵成。四句全对仗。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七绝更少。因为全篇既具严整对称之美,又不失呆重或松散,实非易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3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起句】
直接切题以眼前景兴起。

3【承句】
紧抱首句,进一步将眼前的景扩展,为三四句 做铺垫,注意语意的联属。

4【转句】
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即【实接 】仔细揣摩叙写人事句。

5【结句】
宕开一笔,以景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4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8-12-21 21:43 编辑


《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

巴歌渝唱总纷纷,长庆新诗久不闻。
欲访东坡但搔首,浪花高卷入蛮云。

东坡东涧绿成阴,刺史当年惠爱深。
想见竹枝歌舞处,木莲花映水林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4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再过露筋祠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江上

玉牕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
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二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寄陈伯玑金陵

例诗比较多,选择几首读读

乍疏乍密秧针雨,时去时来舶趠风。
五月行人秣陵去,一江风雨昼蒙蒙。
——金陵道上

江上渝歌几处闻,孤舟日暮雨纷纷。
歌声渐过乌奴去,九十九峰多白云。
——广元舟中闻棹歌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清流关

西连丰沛走中原,风色萧萧野渡昏。
一望孤城天接水,乱山合沓是彭门。
——荆山口待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9:5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道,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切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脆利落。此诗一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

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眺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说明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渺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卷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雨后思湖居许浑前山风雨凉,歇马坐垂杨。何处芙蓉落,南渠秋水香。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切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慕名而来。这类结尾,委婉得体,优游不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3:2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1月28日快乐读唐诗五律五首
[图片]
136.春日李舍人宅见两省诸公唱和因书情即事(唐•张籍)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
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
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
[图片]
137.早春病中(唐•张籍)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
多申请假牒,祗送贺官书。
幽径独行步,白头长懒梳。
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
[图片]
138.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唐•张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由来病根浅,易见药功成。
晓日杵臼静,凉风衣服轻。
犹疑少气力,渐觉有心情。
独倚红藤杖,时时阶上行。
[图片]
139.寄汉阳故人(唐•张籍)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知君汉阳住,烟树远重重。
归使雨中发,寄书灯下封。
同时买江坞,今日别云松。
欲问新移处,青萝最北峰。
[图片]
140.送安西将(唐•张籍)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
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
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图片]
每日读诗房间:呱呱383316
早读时间:6:00-8:00,晚读时间: 18:30-20:00
语音录像资料地址:
http://i.youku.com/u/UMzMyMzIzODEx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8

主题

818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韵生香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52
贡献
8108
金钱
12051
发表于 2019-1-31 18: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古诗词。写好近代诗。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