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1

对联的文学美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8 13: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联的文学美有几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一、对联的节奏美
对联和古体诗词一样,因平仄相谐,诵读起来就有阴阳顿挫的节奏美。
值得说明的是,过去的诗、文、对联都是可以唱诵的。虽然唱诵谱调有一定的随意性,却以各地的方言为依据,有一定的板式。其节奏美就寓于这种音乐感很强的板式之中。
对联的节奏美主要表现在句中词和词组音节的划分上。
五言句多为四拍,句法上为上二下三。节奏为221;或212 (1112)。如王维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七言句多为五拍,句法为上四下三。节奏为2212;或2221 。也有上三下四的:34(322;或1222)。但不管句法如何,其顿数则都须一致。如李白的: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杜甫的: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均齐美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比如花叶的搭配,花瓣的排列,天籁的声音等。大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我们的古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成一体,使中国的古老文化达到一种全新、永恒、贯通的境界。
在音乐中,乐谱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节奏。在对联中,同句的平仄交替,上下的平仄相拗,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我们也称其为节奏。对联上下联的节奏,应当是一致的,通常对联是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
说到节奏,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
一般四言和五言联,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力的字;
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
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
十言联则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
下面我们对1、2、3、4、5、6、7字联的节奏进行简略说明。
一言联:单节奏;
二言联:单节奏、2节奏;
三言联有:单节奏、21、12;
四言联有:单节奏、22、31、13等;
五言联有:122、212、23、32、14、41等;
六言联有:123、222、33、24、42等;
七言联有:34、43、25、223、2212、2221等;
八言联一般由44、26、35、17言联组成;
九言联由45、36、54、27、18言联组成;
十言联以上的联句,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合并而成。
如海瑞自题的四字联(13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书
周恩来赠王朴山四言联(22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山西岳祠五言联(23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佚人作自策联(14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傅山自题联(222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郑成功自题六言联(24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123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
湖北古隆中七言联(43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25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
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34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以上我们说的是对联的一般节奏。可以看出,上下联的节奏是完全一致的。
下面我们谈谈对联的特殊节奏,节奏不一致的情况。
来看诸葛亮武侯祠联: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如按上述的节奏划分,后半句不管如何断句,都不妥。正确的方法应为: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可见此联的语言节奏和语义节奏是不相同的。如按常规分法,势必割裂词语,导致无法理解联意。这种对联属于特殊结构。对联的音节一般是两字为一顿,它和作为意思单位的词语有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取割裂词语来迁就章节的削足适履的做法,而应保持每联词语意思的完整,按词义单位划分节奏。
另外,在读联时要注意联句的内在节奏,轻重缓急。要处理得法,不要随心所欲地在联句中添“啊、呀”的语气词,只需在需要停顿之处,适当地延长一些就行了,这就是处理“缓急”的道理。在撰联炼字上,要注意选用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读音响亮的字。能用实词的尽量用实词,虚词尽量少用或不用。音匀意丰,以少胜多,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讲究对联的节奏,还应避免“三同尾”。例如:
琴瑟调和尽乐事
亲朋团聚齐欢心
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读起来就缺乏抑扬起伏的节奏了。这就是按音律节奏忌三平尾、三仄尾的原因。
总之,对联中的失替(相邻音步末字平仄不交替)、失对(相对音步末字平仄不相拗)、同声收尾、三同脚等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平仄失调现象。我们在撰写对联时,要注意尽力避之的。

二、对联的格调美
对联的格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次,作者使用哪种格调,第一取决于题材,第二是作者的情性。
有人偏重短联,重在一气呵成;有人喜用长句,意在缠绵反恻;
有人喜好宛转,巧于花心悟语;有人倾于豪放,旨在铁琶高歌,不一而足。
其实作品即是格调、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作品的格律声调、作者风格、作品体裁等诸多因素。
有诗曰:“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能玲珑格调高。”陈家铨先生在其《谐联集萃》序中谈到,要“谐不伤雅,既雅且谐,格调才算高尚”。此言不虚。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1.律诗格调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2.词格调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于是便出现了词格调的对联。
词别称长短句,词格者即联句长短参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于词曲,这种体式分明是受了宋词、元曲之影响。
如南京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再如顾复初题成都濯景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望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来看解缙所写一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
有的对联却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语式随便,如娓娓而谈。以文入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来看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着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再如秋瑾墓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情调特似古代散文。
5.戏文格调
有的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
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再如诙谐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
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再如:
烟沿檐
湮燕眼
9.谜面格调
有的像一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再如: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肩行李一张琴
联中藏“张三”、 “李四”四个字。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李联芬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风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不仅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且用词典雅、清丽、极富文采,边叙边议,挟眼前景物、历史风云铺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文辞激扬,如栏外涛声,从远而近,不绝于耳。
三、对联的风格美
对联的风格丰富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风格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有规律可寻。不过就一位作者而言,它还是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的。有人提倡“因性以练才”,此说有一定的道理。这里仅就对联的语言风格简要举例说明。
1.浓艳富丽
以重彩之笔抒发情趣。如武昌东湖可竹轩联: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浆声欸乃壮诗情
2.清新俊爽  请看睡仙亭联:
黄鹤从何处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哪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3.含蓄婉约  请看北京颐和园月波楼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4.磅薄豪放
老骥追风抒壮志
雄鹰展翅入青云
对联作品格调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风格,不能说豪放格调比婉约高。作品格调的高低是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80
贡献
122451
金钱
14128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3-6 2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