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换头则诗不犯孤平2018.11.09 释空海【文镜秘府论·调声 】之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 雨梦按:这一段文字表明: 1.上句平平起,下句必用仄仄(上去入)此相对也;再下句仍用仄仄,此相粘也;再下句应用平平,此相对也;就这样从始至终,叫做双换头,是音韵安排得最好的。(全篇如此,断不会犯孤平) 2..有时因词组缘故,光换第二字,但两句第一字用平无问题,这种方法叫换头,但是不如双换头。 3.第一字不能同上,同去,同入。声不协调也,不可不小心。 第一条是正格,不用讨论。光讨论第二条。 正格诗谱由四句标律句构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第一二字均为双换头,最好。 若: 平仄平平仄,下句同平为平平仄仄平,是光换第二字。下句平起平收因第一字同平可不换,王力先生的粉丝也不敢换,为什么呢?一换就成孤平句了,岂不犯“大忌”了? 那元兢所谓的“但是不如双换头”岂不是谬论了? 雨梦却认为王力先生只知孤平自救,不知有他救一法也。 此联若其首句句头为平仄,则其双换头将写作: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下句孤平,上句孤仄互救也。 或有人疑雨梦信口开河,非也,有典为证: 有《作文大体》一书可证 《作文大体》一文成书日本天庆二年,〔公元 939年〕,正处唐末五代时期,是迄今可见的最早近体格律专论。 此文应是到唐朝学习诗律,并在日本宣讲诗道的教科书。文中记录的诗谱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文献。 其记录的诗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资料: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用流行诗谱表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1.上联第二句表明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一字可平可仄; 2.尾联上下句一二字符合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中的平头论,即上句的一二字与下句的一二字不同平仄。也符合元競在调声术论中的双换头论。 出句孤仄与对句孤平互救。使孤平句因此成为合格律句。唐人诗句避孤平,多采用本句自救,即将第三字由仄改平实现拗救,而此法即为孤平他救法也。 流传的唐人近体诗,经确定约有150句犯孤平,这其中就有49句因他救而合理存在。 人或疑此为传抄之误,但错得如此巧合,其机率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传抄之误可能性接近零。) 再举诗证(另见附件) 卷237 51【静夜酬通上人问疾】钱起 何事沈疴久,舍毫问药王。 下面我们再探讨212句式的双换头。 212句式正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若单换头为: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或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这种句式并不违律,但应注意毎句的第一字不能同声,即同上,同去,同入。同平无碍,但最好是双换头,记作: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这种双换头比单换头的诗比例大得多。因为古人制谱时是强调平仄平分的 伍得注意的是仄平平仄仄句式不能再写成特拗句或三仄尾句,那么第一音节会犯孤平而第三字又不能救,而成拗极句。拗极句的孤平要救,则其对句第一字必须拗平,这也是孤平他救法。见: 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 “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即此句式若转为拗句,则对句必双换头才可不犯孤平。 。。。 三仄尾可救可不救,若救须采用三平尾。见调声术: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此例清楚点明三仄尾应由三平尾来拗救。 又如: 听蜀僧浚弹琴(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特拗句本身是四拗三救句,有人称之为“锦鲤翻波”,亦不用再救。但有人喜欢用“太白醉酒”(仄仄平仄平)与之配对。见: 唐•李山甫《别墅》 此地可求息,开门足野情。【窗明雨初歇,日落风更清】。 苍藓槎根匝,碧烟水面生。玩奇心自乐,暑月听蝉声。 。。。。。。 附件 【全唐诗的孤平他救句所有句例-49例】 全唐诗的孤平他救句有49句例,这是孤平他救法有力的诗证,49句也是足够多了。我们从王力诗论中可以想象,他一说唐人绝沒有孤平句,另又说唐人只有两句孤平句。 (所有孤平例选自应化雨先生文,共计192例中摘选,其中有误判和少量非近体诗,本文未一一甄别) 1. 卷167_5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2. 卷184_55 【越女词五首】李白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3. 卷201_29 【寄韩樽】岑参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 4. 卷410_13 【直台】元稹 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 5. 卷800_8 【子夜歌十八首】晁采(13)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6. 卷864_5 【赠人】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馀。 7. 卷147_132 【送友人西上】刘长卿 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 8. 卷178_39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诗余答以此诗】李白 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9. 卷179_26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10. 卷184_18 【平虏将军妻】李白 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 11. 卷188_14 【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韦应物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 12. 卷188_44 【示全真元常(元常,赵氏生)】韦应物 余辞郡符去,尔为外事牵。 13. 卷193_22 【郡中西斋】韦应物 清觞养真气,玉书示道流。 14. 卷198_44 【澧头送蒋侯】岑参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15.出暗柳/三仄尾 卷237 51【静夜酬通上人问疾】钱起 何事沈疴久,舍毫问药王。 16. 卷247_9 【江上代书寄裴使君】独孤及 畴昔行藏计,只将力命推。 17. 卷270_63 【江上柳送人】戎昱 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 18. 卷368_26 【郡斋三月下旬作(以下三首一作张又新诗)】崔护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19. 卷384_90 【早春闲游】张籍 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 20. 卷496_32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姚合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 21. 卷500_27 【霁后登楼】姚合 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22. 卷572_102【送李溟谒宥州李权使君】贾岛 风宿骊山下,月斜灞水流。 23. 卷643 73【别墅】李山甫 苍藓槎根匝,碧烟水面生。 24. 卷685_15 【早发潼关】吴融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25. 卷806_3 【诗三百三首】寒山 能射穿七札,读书览五行。 26. 卷853_64【高士咏·荣启期】吴筠 三乐通至道,一言醉孔丘。 27. 卷853_91 【高士咏·严子陵】吴筠 三聘迨深泽,一来遇帝庭。 28. 卷806_1 【诗三百三首】寒山(44、52、167)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儿。 29. 卷47_39 【使还都湘东作】张九龄 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30. 卷111_9 【咏史】王丘 高洁非养正,盛名亦险艰。 31. 卷114_3 【酬忠公林亭】包融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 32. 卷119_14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崔国辅 谁谓江国永,故人感在兹。 33. 铜雀妓(唐•李邕) 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 34. 卷137_15 【哥舒大夫颂德】储光羲 韩魏多锐士,蹶张在幕庭。 35. 卷146_9 【出萧关怀古】陶翰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36. 卷198_90 【早上五盘岭】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37. 卷256_8 【寄阎防(防时在终南丰德寺读书)】刘昚虚 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38. 卷351_10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柳宗元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39. 卷376_5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孟郊 花下本无俗,酒中别有神。 40. 卷430_32 【烹葵】白居易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41. 卷887_24 【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部赵婺州中…十四韵】李缜 求古理方赜,玩奇物不殚。 42. 卷460_24 【欢喜二偈】白居易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43. 卷468_61 【弼公院问病】刘言史 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 44. 卷496_42 【送文着上人游越】姚合 越中多有前朝寺,处处铁钟石磬声。 45. 卷536_41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许浑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46. 卷569_73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李群玉 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47. 卷586_57 【下第后怀旧居】刘沧 雨馀秦苑绿芜合,春尽灞原白发生。 48. 卷643_43 【寄卫别驾】李山甫 昏沈天竺看经眼,萧索净名老病心。 49. 卷683_83 【自负】韩偓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