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10

体与诗体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4: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8-25 14:51 编辑

把《诗人玉屑》诗体部分整理抄录部分,用红字做点简要的点评。给大家参考,希望糊涂者清醒
诗 体上
  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  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  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 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太康体 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
  元嘉体 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 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 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 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 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 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 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 元、白诸公。
  晚唐体 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按:沧浪诗话“晚唐体”、“本朝体”分列。
  元祐体 苏、黄、陈诸公。
  江西宗 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上为时代风格,不是诗体

  以人而论则有
      苏李体  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  子建、公干也。
  陶体     渊明也。
  谢体     灵运也。
  徐庾体 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 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  陈子昂也。
  王杨卢骆体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  始兴文献公九龄也。
  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 高常侍适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按:沧浪诗话孟、岑分列。
  王右丞体 王维也。
  韦苏州体 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李长吉体,李商隐体 即西昆体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 微之、乐天,其体一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杜牧之体,张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 后山本学杜,其语之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按:沧浪诗话六体分列。
  王荆公体 公绝句最高。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
  邵康节体,陈简斋体 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杨诚斋体 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群体风格或个人风格,不是诗体。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用五言古诗为选体。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
  香奁体韩偓之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指明是古风中(五言古诗为选体)的文体风格,不是诗体。只有柏梁体原先只是文体风格,后来不断丰富、改造、发展、分化,最后成为诗体(可参看我写的柏梁体简史,有详细发展定型介绍)

以下是具体的诗体,但介绍比较混乱。诗体、风格、诗格、修辞手法都在内。

  又有古诗,有近体即律诗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明确唐时为止,诗只有两大类。所以王力的分法是正确的。古诗即古风。
  有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把句数与言数混谈。我的《杂体大全》分为格律有绝句,有律诗,有排律;以言分则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诗,这些叫杂言诗体。
  有晋傅休奕鸿雁生塞北半五六言之篇是也。----指杂言诗体(比如部分为五言部分为六言的)
  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指宝塔诗体。不足为法者是说它们文字游戏太浓。
  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聊易水歌是也。又古诗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
  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平”,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皆一句也。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以上按句分,为杂句诗体。我的《杂体大全》分忧一句二句三句五句六句七句九句十句,选例也非常多。
  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单以行名者,不可枚述。
  有乐府汉武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歌也。乐府俱备诸体,兼统众名也。
  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曰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曰吟古词有陇头吟,乐府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
  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
  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
  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鸱咏。
  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栖曲。
  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
  曰唱魏明帝有气出唱。
  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
  曰长调,曰短调,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按:沧浪诗话此四条分列,“八病”条并列举八目。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文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杜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也。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以上为题目中的专有字,皆古风中的杂体。按南北朝所言的杂体很多不是诗体。这里也不是,应是风格之类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
  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平声。又有一句全平声,一句全仄声。
  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以上为音韵方面的修辞成体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第六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入双出。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以上格律诗的押韵杂体
  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女篇用两“虽”字;谢康乐述祖德诗用两“人”字,其后多有之。
  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也。
  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欧阳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此乃用古韵耳,于焦(○沧浪诗话作集”)韵自见之。-----------以上古风中的重韵,不是诗体问题。
  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采莲曲是也。---------无韵之诗,缺少“不足为法”字样。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律诗,白乐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五言律。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夷(○沧浪诗话、全唐诗均作“方”)平”是也。---------以上格律诗韵的数量,不是诗体问题。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李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以上对仗形成的杂体。
  有后章字接前章者选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章顶针体
  有四句通○(沧浪诗话下有“义”字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没领会出意思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亦曰探题。○按:沧浪诗话六条分列。------叙述驳杂。折腰体是格律的杂体。联句、集句为杂体(古风格律皆宜)
  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一韵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格律用韵中的杂体。
  有协韵楚辞及选诗多用协韵。
  有今韵,有古韵如韩退之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盖选诗多如此。○按:沧浪诗话二条分列。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
  有今律,有颔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
下面是对偶情况:
  有十字对刘眘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有十字句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是也。
  有十四字对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
  有十四字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是也。
  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如郑都官“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等是也。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舂云母礁,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闲。”言之者有是也。
  有就对者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小院回廓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一气秋”是也。前辈于文亦多此体。如王勃“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句对也。
下面是南北朝出现的杂体诗:
  论杂体        
      则有风人    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风人体
  藁砧古乐府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安山。何日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诗
  五杂俎   见乐府。--------五杂俎诗
  两头纤纤   亦见乐府。---------两头纤纤诗。以上三种属于定格联章类
  盘中   玉台集,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盘中诗
  回文   起于窦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回文体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今叫回文反复体
  离合字相拆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关诗道之重轻,其体制亦古。-------离合体
  至于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建除体
  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论,不足为法也。又有六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近世有李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不可易也。------此类杂体甚多,有的属镶嵌类,有的属于杂数类、杂名类定格联章类,《杂体大全》中应有尽有。

  沧浪编
  诗 体下
  总 论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尝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义不同,不为重复,此为傍犯。如九歌云:“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蒸蕙肴”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又“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吹唱、隔江,皆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履清。”侵簪,逼履,皆叠韵。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诗,用偏格者十无二三。笔谈
------------以下是格,指的是某一部分结构特色。当这种特色一以贯之,自始至终如此,便可成为一种诗体。我在《杂体大全》中说得很清楚,某种写法不能自始至终贯穿,那只能说有了某种修辞、某种写法,若能贯穿到底便是诗体,如顶针有顶针修辞格,也有顶针体;回文有回文格,也有回文体。所以以下的诸体,是格、是法还是杂体,要具体诗词具体分析。
  江左体
  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杜子美卜居--------这就是大家说的平头,这里的失粘,今天叫失对,不是指格律诗邻句的失粘
  蜂腰体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贾岛下第诗-------这指的是两组对仗句只用一组的。
  隔句体
  破题与颔联便作隔句对,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未得重逢,照秋灯于影室”也。“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榻,遥焚一炷香。”郑谷吊僧诗-------13为对,24为对的
  偷春体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杜子美寒食月诗------本应颔联为对,却成首联为对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赠别------本应邻句相粘却没粘的
-----以上是在某一部分中违反格律诗要求的情况,把这些情况命为诗格。
  绝弦体
  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燕鸿去后湖天远,欲寄知音问水居。七岁弄竿今八十,锦鳞吞钓不吞书。”僧谦寄远
  五仄体
  晏元献守汝阴,梅圣俞往见之;将行,公置酒颍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帖,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恨未见侧字诗。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云:“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月渐上我席,瞑色亦稍退。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西清诗话---------诗中有五仄句的为大拗句,句句如此则为体
  回文体
  谓倒读亦成诗也。“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迳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东坡题金山寺-------诗中有回文句的叫回文格,属于修辞。句句如此的叫回文体,属于诗体。
  五句法
  此格即事遣兴可作,如题物赠送之类,则不可用。“曲江萧条秋气高,芰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杜子美“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烈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杜子美曲江三章章五句----章章如此的为杂句体中的五句体诗
  六句法
  此法但可放言遣兴,不可寄赠。杜子美云:“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山谷云:“三公未白首,十辈拥朱轮。只有人看好,何益百年身。但愿身无事,清樽对故人。”----章章如此的为杂句体中的六句体诗
  促句法
  止于两叠,三句一换韵,或平声,或侧声皆可。“江南秋色推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家在江南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芦花如雪洒扁舟,正是沧江兰杜秋,忽然惊起散沙鸥。平生生计如转蓬,一身长在百忧中,鲈鱼正美负秋风。”------促句法为押韵方法中的一种,全是用此法的则为促句体。
  平头换韵法
  东坡作太白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得矧肯求!东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涴吾足矧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禁脔-------七连韵,词中多见,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非什么禁脔
  促句换韵法
  鲁直观伯时画马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穿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啮逢一豆。眼明见此玉花騘,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此格禁脔谓之促句换韵。其法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此格甚新,人少用之。余尝以此格为鄙句云:“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月相管领,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不妨举盏成三人。”渔隐----自始至终促句法贯穿,这便是促句体了
  拗 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田中谁闻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禁脔---禁脔者,反对大家去仿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车。”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第三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同上
  八句仄入格
  唐末,蜀川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吟诗有所得,即将稾捻为丸,投入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古今诗话
  进退格
  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缪矣。余按倦游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庙怒,谪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五,“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二十五,而“还”字又在二十七。一进一退,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伊不见郑谷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湘素杂记
  子苍于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其诗云:“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鉏。”盖“苏”、夫”在十虞字韵,“胥”、“鉏”在九鱼字韵。----以上谈格律的别体,即杂体。
  平侧各押韵
  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雨○全唐诗作“两”岸,波涛欺得送○全唐诗作“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筭,鸱夷高兴固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蔡宽夫诗话-----词间韵和交锁韵,其实诗经中早已有之,章碣把它用到格律上,且不违反格律,创新也
  双声叠韵
  南史谢庄传曰,王元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互”、“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某按古人以四声为切韵,纽以双声叠韵,必以五音为定,盖谓东方喉声为木音,西方舌声为金音,南方齿声为火音,北方唇声为水音,中央牙声为土音也。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互”、“护”同为唇音,而二字不同韵,敌谓之双声;“磝”、“碻”同为牙音,而二字又同韵,故谓之叠韵。若仿佛、熠燿、骐骥、慷慨、喉喔、霢霖,皆双声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嵷、螳蜋、滴沥,皆叠韵也。按李群玉诗曰:“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诘曲、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学林新编
  东坡作吃语诗:“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漫叟诗话------以上又是谈双声、叠韵
  扇对法此与前隔句体同
  律诗有扇封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东坡和郁孤台诗云:“解后陪车马,寻芳谢渊。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哀草马频嘶”之类是也。渔隐
  蹉对法
  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世俗传写之误。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以“密”字对“疏”,以“多”字对“少”,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艺苑雌黄------以上又是介绍对仗
  离合体前虽不取此特存其大略耳
  药名诗起自陈亚,非也。东汉已有离合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如张籍答鄱阳客诗云:“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岂君知”是也。西清诗话
  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如药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甘遂,二药名也。禽言诗云:“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唤起、催归,二禽名也。梅圣俞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之句,皆善造语者也。渔隐------禽言诗是杂体诗,其精髓在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像风人诗。
  人 名
  荆公诗有“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或者谓前无此体,自公始见之;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云:“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言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利。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变,山梁冀无累。论自王符肇,学得展禽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则权德舆已尝为此体。乃知古今文章之变,殆无遗蕴。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此篇虽主意在别立体,然不失为佳制也。石林诗话--------镶嵌类。句句有则为杂体诗中的姓名诗,姓名诗能做到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的很少,流于文字游戏的较多
  药 名
  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日侧柏阴斜”是也。若“侧身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孔毅夫有诗云:“鄙性尝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老矣,已逼白头翁。”又“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橘,石孔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漫叟诗话-------字则正用,意须假借,这是杂体诗的精髓,做到这点谁敢说是文字游戏?诗中有药名属于镶嵌了,句句都有便是杂体。初出不工,但后人越写越工了,精品不少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5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你要搞醒什么是风格,还要搞醒的是个人风格、群体风格、时代风格,以时论就叫时代风格那叫混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5 15:31
刚刚你要搞醒什么是风格,还要搞醒的是个人风格、群体风格、时代风格,以时论就叫时代风格那叫混帐 ...

那你说什么叫风格,是不是你钻进老婆妹妹的帐子里就叫风格
以时论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向。比如近几十年戏子吃香影星发财,追星族都追歌星影星,见到科学家则嗤之以鼻绕弯走,这就是时代风格。不是简单的按时间算。山人也太滑稽吧,望文生义?过几十年山人当权时,让科学家盆满钵满,那便是那时的时代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5 15: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8-25 16:00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8-25 15:41
那你说什么叫风格,是不是你钻进老婆妹妹的帐子里就叫风格
以时论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向。比如 ...

钻得进小姨子的帐里那叫福气,山人是没这个福气了,估计刚兄也好不到哪去

以时分就扯上时代风格的话,估摸着也就刚兄梦里想着小姨子的帐的混帐而已,时,简而言之即时间、时代,永明是一个历史时期,跟民国是一个历史时期是一个道理,时代风格却是另一回事,时代风格跟时代有关同时还跟风格有关,反正都是丈母娘的女儿能睡就睡吧能混帐就混帐吧,哪真是你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5 15:59
钻得进小姨子的帐里那叫福气,山人是没这个福气了,估计刚兄也好不到哪去

以时分就扯上时代风格的话, ...

山人已得咩法真传,一味缠人,除了精通混帐逻辑,恐怕难有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6: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风格和,指一个时期文艺创作表现出的总体风貌。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文艺家,受到相似的社会生活、政治形势、阶级斗争时代风尚文艺思潮、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比较接近的艺术见解,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在内容和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显现出某种共同的基本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07:2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体的含义不是唯一的,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07:3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体有狭义广义之别,刚刚说的诗体是狭义的,可据以重复创作,如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而永明体却没听说有人再写过。唐代创作过齐梁体,其法不一,没有形成可操作的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9: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8-26 14:3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26 07:32
诗体有狭义广义之别,刚刚说的诗体是狭义的,可据以重复创作,如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而永 ...


具体谈谈广义的诗体是什么
永明体既然是诗体,为什么永明体却没听说有人再写过
诗体是供人写作的模式,有模式却无人写作,还能称之为形态类的诗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8-26 14:31 编辑

我的这几篇讨论诗体,在概念上不严谨,所以大家说不清,我也说不清。北山说得对,上面资料都可以是诗体,广义的。我要讨论的是狭义的。题目应该是“风格与形式”才严密了。狭义的诗体指的是形式。广义的诗体指的是体裁。
度娘:
诗体,诗歌的体裁
古诗的分类方法还很多。例如,按作者分,有苏李体、太白体等;按诗集名称分,有楚辞体(骚体)、选体(《昭明文选》)等;按作诗方法分,有柏梁体(即联句诗)、集句体、回文体等;按用途分,有试帖诗(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字谜体等。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按形式分,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风、格律诗(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
开皇元年(581年),庾信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也就是说整个南北朝的诗在唐人眼中都是古风。永明体不例外。
古风与格律最大区别,不在于有多少数量的诗是一致的,而在于是用四声做写作基础还是用平仄做写作基础。沈约活着时的永明体不存在平仄是纯爷们古风。沈约死后平仄出现,但平仄理论不占上风,没有具体的理论,就是那么一句:24比25更重要,也没有像沈约这样权威振臂一呼,因此四声仍占上风,平仄在暗暗滋长,写作肯定会有少数人在按平仄用事。针叶林说这部分符合格律诗的可称为准格律诗,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准格律毕竟不是格律,正如准将并不是将一样,我们称之为大校。所以度娘说的唐人认为南北朝以前的统统为古风是对的,永明体属于古风。
唐朝初,四声与平仄两股力量公开的平行发展,到沈宋定名,彻底分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26 07:32
诗体有狭义广义之别,刚刚说的诗体是狭义的,可据以重复创作,如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而永 ...

【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有记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