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年老猢狲 于 2018-6-8 05:37 编辑
再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与生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似乎是近百年来或者说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艺术家们最喜爱讨论的问题了。最近发表在《文艺报》上的刘大为先生的文章《当代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又在反复强调“艺术永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似乎是要把这一讨论接引到二十一世纪来。当然刘大为先生说的是“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似乎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刘大为先生也说了“我们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把感觉伸向非现实的领域”以及还要“上升到精神世界”的话,但“现实生活”是第一位的“非现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是第二位的在刘大为先生的话中是说得很明确的,虽然结束时的“生活之树常绿”的套话又使这一观点变得模糊了。 其实生活与艺术之间本来就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关系。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它们的关系很近了,但其实是正在接近于很远;相反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它们的关系无穷远了,但其实又是正在接近于无穷近,这便是艺术的神秘性。而如果没有了这种似是而非,艺术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经过了二十世纪的禁锢和封闭,我们似乎都成了铁杆的唯物主义者,总是习惯于以唯物主义一元论来解释一切问题。比如一说起艺术,就想到它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其实让生活来贴近一下艺术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同样,以前我们总认为艺术离生活越近越好,但现在我们却应该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让艺术离生活远一点更好呢?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也和刘大为先生所说的生活一样是指“现实生活”。如果这生活即包括了现实的也包括非现实的,那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因为如果艺术不与现实生活发生关系,也就必须要与非现实生活发生关系,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连政治家们也在讲“多元化”了,而我们的一些艺术家却被落在了后面,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的。
2005-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