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9|回复: 3

论词中的杂体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5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5-5 14:35 编辑

此文还是不成熟的草稿。


      词谱已没有音律或乐律的成分,已完全地演绎为仅讲平仄格律的专门文学体裁——姑且叫做词体。
      蔡国华的《唐宋律词词谱》是律词的专门词谱。“词乃诗之余”,十之八九的词是律词。谢桃坊《唐宋词谱校正》说:“词是格律化的,同一词调的作品在字数、句数、分段、字声平仄的用韵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蔡国华说:“其主要特征是同调之词定格定律,包括词有定章、章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等。”“严守四声平仄是律词的核心要素。”通俗的说,除了其他要素外,词中的每一句子都是律句,这样的词,称为律词。蔡国华的《唐宋律词词谱》便是对每首词谱的词句,都进行了返璞归真的校验与律化,编成律词的词谱。
      个别句子是非律句的情况,大凡有三个原因,一是时间久远了,在辗转中搞错了。二是填词者无意中把平仄搞错了,后人以误传误。三是词曲者演唱时从音乐角度特殊需要而成的,成全了音律,却破了句律。
      蔡国华的《唐宋律词词谱》对词的属性是律,做出了返璞归真的工作,使我们对词这种文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词虽然律为主体,但杂体也环绕着它。词的杂体不少于诗。如果能正确认识到词中的杂体,那么我们对词才是全面的正确的掌握了。
      词的杂体为什么非常多呢?首先得认识到词的出身本来就是杂体。犹如孙悟空,虽修得人形,成了正果,猴性还是不经意的会表现出来。其一,词的出现,本为花前月下,文字游戏,娱乐性很强,像最流行的《竹枝词》,就是采用民间的曳尾拖腔体。其二,字句上修得正果,律化,但用韵上则没向律诗靠拢,反而倾向古风,红杏出墙,这样从用韵角度上看,句子用律,韵用古风,是杂交,杂体味更浓,如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转韵、抱韵、掺韵、遥韵、促句韵等,都与格律诗的押韵格格不入,如果某词谱这种用韵的倾向性明显,那就杂体了。其三,时代久远,变化大,词谱出现许多变体,变体中许多句子并不律化,偏向杂体。其四,在具体的写作中,使用杂体诗的写法写出的便是杂体词了。因此词的杂体非常多。本文就是从杂体的角度来介绍,使它与蔡国华的《唐宋律词词谱》成为双璧。
              一、从用韵的方式看,词谱中属于杂体的非常多:
      (一)、曳尾词(曳尾拖腔体):《竹枝词》、《采莲子》
      (二)、凡属于排韵的都属于杂体,下面全部是排韵,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1.柏梁体:《渔父引》、《晴偏好》、《醉妆词》、《凭阑人》、《字字双》、《忆王孙》、《归自谣》、《长相思》、《望梅花》、《醉太平》、《归国遥》、《后庭花》、《谒金门》、《天门谣》、《太平年》、《朝天子》、《秋蕊香》、《桃源忆故人》、《双鸂鶒》、《鬲溪梅令》、《伊州三台》、《双头莲令》、《归去来》、《惜分飞》、《四犯令》、《越江吟》、《凤来朝》、《望江东》、《双雁儿》、《寿延长破字令》、《端正好》、《杏花天》、《天下乐》、《金莲绕凤楼》、《鼓笛令》、《思归乐》、《渔家傲》、《金蕉叶》、《小重山》、《冉冉云》、《拨棹子》;
      词牌中的又一体有许多是柏梁体的:
      《滴滴金》的又一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雨中花令》的又一体 双调六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品令》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忆秦娥》的又一体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画堂春》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庆金枝》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应天长》的又一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浪淘沙令》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茶瓶儿》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一叠韵;《一剪梅》的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两叠韵;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六平韵;《金蕉叶》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青玉案》的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一叠韵;
      若从用韵看,蔡国华的《唐宋律词词谱》中从三到五(三、平仄的转换格;四、平仄韵通叶格;五、平仄韵错叶格)都属于杂交,如果又用排韵(句句韵),那就是标准的杂体了。
      2.排韵平仄体:《喜春来》、《天净沙》、《菩萨蛮》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
      3.排韵双韵:《河渎神》;《扫地舞》;《诉衷情》、《南乡子》、《河渎神》、《蕃女怨》、《感恩多》、《女冠子》、《恋情深》、《清平乐》、《清江曲》;
      《荷叶杯》的又一体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两仄韵三平韵一叠韵;《霜天晓角》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后庭花》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品令》的又一体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4.排韵双韵抱韵体:《酒泉子》、《添声杨柳枝》(双调40字)、《醉垂鞭》、《风光好》(双调36字)、《定西番》、《相见欢》(双调36字)、《纱窗恨》、《平湖乐》、《柳含烟》、《巫山一段云》、《喜迁莺》、《忆余杭》;
      5.排韵双韵平仄体:《庆宣和》;《醉高歌》;《西江月》的又一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醉公子》的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叶韵;
      6.排韵双韵抱韵平仄体:《乾荷叶》、《殿前欢》;
      7.排韵双韵进退格:《昭君怨》、《偷声木兰花》、《梦仙郎》、《楼上曲》、《更漏子》、《撷芳词》;
《醉公子》的又一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菩萨蛮》的另一体;《虞美人》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8.排韵双韵掷韵进退格:《减字木兰花》(双调44字)、
      9.排韵掺韵:《醉垂鞭》(双调42字);
      10.排韵双韵掺韵:《中兴乐》(双调41字)、《定风波》(单调62字)、《西江月》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11.排韵双韵掺韵平仄体:《水仙子》、《西江月》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12.排韵掷韵进退格:《醉公子》(双调40字)、《虞美人》、《昭君怨》(双调40字)、《菩萨蛮》、《楼上曲》、《偷声木兰花》(双调50字)、《甘露歌》、《忆秦娥》的又一体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3.排韵抱韵《芳草渡》;
      14.排韵转韵:《古调笑》(单调32字)、《桃花水》(单调33字)、《梦仙郎》(双调52字)、《河传》(双调55字)、《楼上曲》(双调56字)、《甘露歌》(三片72字)、《河传》、《撷芳词》、《醉公子》、《定风波》、《古调笑》;《荷叶杯》(单调23字)、《荷叶杯》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三)、从用韵的方式,只要用韵是一以贯之的便是杂体
       1.五连韵:和凝、欧阳炯、李珣、张志和都有《杂歌谣辞·渔父歌》四平一仄的五连韵。到晏殊首创的《渔家傲》五句都用平声韵;《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虞美人》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应天长》的又一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品令》的又一体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茶瓶儿》 双调五十六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青玉案》的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一叠韵。  
       2.首句叠句并转颠倒前韵    〔调笑令〕,词牌之一。又名《调笑》、《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源自中唐,部分文献称它为拗体之滥觞(起源)。此调第六、七句系倒迭第五句末二字,转以应之,故名“转应”。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首句皆用迭句呼唤物名,明显表现了命题特征。四个二字句皆迭字迭韵,每首三转韵,尤其是最后一转并颠倒前韵的韵脚而立新韵,这种修辞手法,应当来自改令的令格要求。
       这样在形体和声律上,不仅与汉代以来的古体诗,乐府诗及唐代近体诗多用五、七言的奇言句式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极尽参差跌宕、回环婉转之美。
       北宋后多用不转韵格,因此此体不适合宋后的《调笑令》《转应曲》。
待续

458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0
贡献
13735
金钱
18889
发表于 2018-5-5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18-5-5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8-5-5 15:00 编辑

这样看来,词,也似乎如诗一样,可分(近体?)律词,古风词,杂体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15: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5-5 14:55
这样看来,词,也似乎如诗一样,可分(近体?)律词,古风词,杂体词。

大家可以去研究。蔡国华专心于律词,我专心于杂体词。纯古风词似乎很少,多是入律古风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