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35

从唐至今近体诗的押韵由来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 15: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唐至今近体诗的押韵由来

    从六朝的永明体到唐人的近体,变化只有两项:“约句、谁篇”。约句为讲平仄押平声;准篇为八句、中两联对仗。其实后一种格式都是永明体早已有了的,只是它在多种永明体格式中不占主要地位,没引起诗人的专注罢了。到了唐代,引起了唐人的专注而已。引起这专注的首先是唐太宗,他在他的全部诗中押平声、八句、中两联对仗的诗就占大多数。只是唐太宗还没有认识到粘对的重要。到了沈、宋年代,沈、宋认识到粘对的重要性,把诗定格在“约句谁篇”这一近体诗形式。
    然而作为近体诗的用韵,唐人则仍依永明体的用韵。我们可以对照唐近体诗的用韵和永明体沈约等江东人的用韵一致,和非江东人陶渊明、谢眺等人的用韵则小有区别。如陶渊明、谢眺等人十三元的字可以同十四寒、十五删、一先互押。
    唐人为什么要继承六朝永明体的江东韵呢?一是因为沈约创立了四声论,在永明体中大受影响。其次是近体诗格式就来源于永明体,用永明体韵原滋原味,有传承性。当时还没有人提出用唐代时音。虽然也有人打破传统也用时音,好比东冬互押,但还是没有行成气候,唐代三百年基本上一直坚持用江东韵。到了宋代,更有人江阳互押,也没有打破用江东韵这一传承。到了元初,金元北方时音大为流行,写诗用江东韵有岌岌可危之势,于是更有人编成平水韵一书,使之更加巩固了近体诗用江东韵的传承,拒绝平水韵以外的宽韵。到了明代,虽有朝廷颁的《洪武正韵》,但多数诗人还是坚持用平水韵,只有少数人用洪武正韵。诗人们认为,只有在平仄和用韵上与唐人原滋原味,他的诗才是百分之百正统的。
    到了清代,更有朝廷《佩文诗韵》,唯平水韵是用,非平水即非法,更加巩固了平水韵的独霸天下的地位!
    清亡,一则因反清复明的口号,一则因革命者的现代化任务,不可能随身带一本平水韵书,因而写诗就出现了押时音,押方言的名诗。鲁迅、毛泽东、朱德是这方面的代表。
    1300年近诗的历史,平仄是严依切韵不变的,而押韵则是可变的,虽然只是少数,但这少数也被承认是近体诗,而不是什么混押被排除在近体诗之外。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7: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114_59 【南州行】徐延寿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三江/平声】
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七阳/平声】
金钏越溪女,罗衣胡粉香。【七阳/平声】
织缣春卷幔,采蕨暝提筐。【七阳/平声】
弄瑟娇垂幌,迎人笑下堂。【七阳/平声】
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七阳/平声】

点评

你要表达什么观点?我没搞懂  发表于 2017-12-2 18:42
三羊可考证徐延寿是哪里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8: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2 17:43
卷114_59 【南州行】徐延寿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三江/平声】
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 ...

三羊可考证徐延寿是哪里人吗?

点评

开元处士。江宁,今南京市。南方人  发表于 2017-12-2 18:41
江宁人  发表于 2017-12-2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 18: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点有了,论据呢,论证过程呢

不经论证就抛出观点,这跟吟者有什么分别呢,吟者说,据我的研究,平水韵是哑巴韵,然后,你们去反证平水韵不是哑巴韵,然后一扯十年,然后等2019

点评

等他论证。哈  发表于 2017-12-2 1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艳歌篇十八韵(南北朝·萧纲)

题注:《诗纪》云。一作有女篇。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一东平声】
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一东平声】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一东平声】
张琴未调轸,饮吹不至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
谁言连尹屈,更是莫敖通。
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
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二冬平声】
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
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
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
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
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
拳拳恃君爱,岁暮望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8: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南北朝·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一东/平声】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一东/平声】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一东/平声】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二冬/平声】
折荷葺寒袂,开镜眄衰容。 -----------【二冬/平声】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一东/平声】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二冬/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女篇(南北朝·萧纲)
佳丽尽关情,风流最有名。【八庚】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九青】
粉光胜玉靓,衫薄拟蝉轻。【八庚】
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八庚】
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九青】

点评

不错。三羊的特长  发表于 2017-12-2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闺夜思诗(南北朝·萧纲)
非关长信别,讵是良人征。【八庚】
九重忽不见,万恨满心生。【八庚】
夕门掩鱼钥,宵床悲画屏。-------【九青】
迥月临窗度,吟虫绕砌鸣。【八庚】
初霜霣细叶,秋风驱乱萤。-------【九青】
故妆犹累日,新衣襞未成。【八庚】
欲知妾不寐,城外捣衣声。【八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8: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三羊这些是古风,可用通韵解,也可用转韵解。用近体才可拒绝转韵

点评

三羊要找永明体论证。永明体不是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2-2 18:50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8:36
可惜三羊这些是古风,可用通韵解,也可用转韵解。用近体才可拒绝转韵

三羊找的这是永明体不是古风。永明体也可转韵。永明体的特点是起联终联外,中间联全讲对仗。

点评

永明体是古风的第三阶段。古风可分五个阶段。认为永明体是格律的大错特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8: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 18:43
三羊要找永明体论证。永明体不是古风。

永明体是古风的第三阶段。古风可分五个阶段。认为永明体是格律的大错特错。

点评

永明体句子讲四声,古风不讲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8: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8:49
永明体是古风的第三阶段。古风可分五个阶段。认为永明体是格律的大错特错。 ...

永明体句子讲四声,古风不讲四声!

点评

永明体只讲声律,还不知四声,四声是永明末年的事,进入古风的第四阶段。古风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不同,讲四声仍然是古风,第五阶段还向平仄靠拢呢。永明体属于时代风格,不是诗体,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15
唐近体的句子和永明体一样,也是讲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 18:52
永明体句子讲四声,古风不讲四声!

唐近体的句子和永明体一样,也是讲四声!

点评

这点不和你辩,永远和你辩不清  发表于 2017-12-2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2-2 19:1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 18:52
永明体句子讲四声,古风不讲四声!

永明体只讲声律,还不知四声,四声是永明末年的事,进入古风的第四阶段。古风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不同,讲四声仍然是古风,第五阶段还向平仄靠拢呢。永明体属于时代风格,不是诗体,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要走许多弯路。
永明体只讲声律,还不知四声,晚几天发专文介绍

点评

不讲四声哪来的声律。未发现四声之前只讲押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27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9:15
永明体只讲声律,还不知四声,四声是永明末年的事,进入古风的第四阶段。古风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 ...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点评

要说明什么?四声是永明末年的事。你想说明时间不对?  发表于 2017-12-2 1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9:15
永明体只讲声律,还不知四声,四声是永明末年的事,进入古风的第四阶段。古风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 ...

不讲四声哪来的声律。未发现四声之前只讲押韵。

点评

在《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中已说明 “永明声律”与“四声”是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永明声律论最迟在永明六年沈约著《宋书•谢灵运传论》时就已出现,此时距周颙提出“四声说”尚有数年时间,由此也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2-2 19:3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 19:27
不讲四声哪来的声律。未发现四声之前只讲押韵。

在《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中已说明
“永明声律”与“四声”是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永明声律论最迟在永明六年沈约著《宋书•谢灵运传论》时就已出现,此时距周颙提出“四声说”尚有数年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永明声律的声调分类法不会是“四声”;沈约著《四声谱》将创始之功归于周颙而非王融,钟嵘论永明声律将创始之功归于王融而不提周颙,也从侧面证明,“永明声律”与“四声”是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没有四声就没有声律?太想当然了吧。把我那帖子好好看两遍。

点评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 永明声律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难道不是讲四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9: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声律将创始之功归于王融。王融的声律说早于周颙,可查王融有关声律的论述。其文无四声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9:38
在《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中已说明
“永明声律”与“四声”是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永明声律 ...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
永明声律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难道不是讲四声吗?!

点评

请细看《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帖子白发了  发表于 2017-12-2 19:48
时间呢?末期也是永明呀  发表于 2017-12-2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2 1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中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舛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 然而沈約並未對於「浮聲」、「切響」」、「音韻盡殊」、「輕重悉異」等語究竟為何意指,給人明確的說明。《南齊書、陸厥傳》亦記載: 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

这些讲的就是声律,但还不是四声

点评

这一段呢?难道不是四声吗?连【平上去入】的名称都是沈约酿制的!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19: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请细看《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帖子白发了  发表于 3 分钟前
许传刚
时间呢?末期也是永明呀  发表于 4 分钟前
===============================
并不矛盾啊!!


点评

《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这篇文章的说法不对! 你可以到你的楼主帖里去看看三羊的回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22:17
那你还驳斥什么  发表于 2017-12-2 2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2-2 22:18 编辑

《永明声律、四声与宫商的关系》,这篇文章的说法不对!
你可以到你的楼主帖里去看看三羊的回帖!

点评

看了。没有必要讨论。我们是两条道上的车,你行你的吧  发表于 2017-12-3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2-2 22: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2-2 22:46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2-2 19:53
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中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舛節 ...

这一段呢?难道不是四声吗?连【平上去入】的名称都是沈约酿制的!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顺便提及:鞠文浩的《从“五声”到“四声”——齐梁声调分类之衍变》,纯属胡来!

点评

说了你没看我的帖子。注意出现的时间,你在浪费时间  发表于 2017-12-3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