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知味堡人思无邪也: 金筑子的原话是:从唐至今旧体诗(近体诗)的押韵变化是:
平仄从严,押韵从宽,宽至词韵,乃至方言,甚至新韵。
金筑子这个话最早发表在2008年中诗百家。这个话的内容,最早以《前言》的形式发表于云南省公开出版物《云南诗词》。(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自1990年起每年一本。)。
金筑子的根据是:唐宋两代诗人写近体诗,只是大体上押平水韵,也有不押平水韵即比平水韵略宽的韵,好比东冬互押,江阳互押。到了明代,由朝廷颁布的《洪武正韵》(东冬合并、江阳合并、取消了十三元等,大体相当于后来的词韵),诗人写诗可押平水韵,也可押洪武正韵,朝廷并不干预。从《全明诗》可看出有大量的诗押洪武正韵和南方方言韵。清代由朝延颁佈《佩文诗韵》,写诗只能用平水韵。到了民国,前期,诗人写诗可用词韵,可用方言。1939年,由国民政府在重庆颁布了《中华诗韵》(新中国改名为《新韵新编》)。金筑子说的“乃至新韵”即这中华诗韵即诗訋新编。诗例有:林伯渠、朱德押的方言韵(真文元和庚青蒸互押):毛泽东的东庚互押、江阳互押。具体诗例就不想列出了,我知道知味堡人很不读诗,举也没用。我说的完全是近体诗的押韵历史,是用历代诗人的用韵来证明的,而知味的文章却是很荒诞的。
从唐朝至毛泽东,都是平仄严依旧声,押宽从宽,到民国、新中国,可宽到今声即中华诗韵。新十四韵平仄为《中华诗词学会》这个学术团体颁佈干2004年。提倡新旧双轨制。它是提供学术团体自已的会员试行的,对外没有任何约束力,于今已过去十多年,因问题太多,至今没有正式实行!旧指所有“平仄从严押韵从宽”的的旧体,并非专指平韵。它的前言说:“可用新韵(平仄)也可用旧韵(平仄),好比平水韵(平仄)”。新旧是指平仄而言,不是指押韵而言。当时我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个人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则为团体会员,我们都参加了具体的讨论,有充分的解释权根据。知味堡人却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因此知味可以说是在想当然地乱说。
我是从来不用新韵平仄写诗的。按知味的男女比喻,我则始终是男人。而知味既用旧韵写诗,也用新韵写诗,先凑出句子来,合旧就曰平水,合新就标新韵,也就是说自己像男人时就扮男人,像女人时又扮女人。写论文知味则不男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