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5

曲曲折折历经千年的平仄律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1 07: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1 07:17 编辑

曲曲折折历经千年的平仄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格律文体流行最广的律句理论口诀。从依据现在的可见史料来看,这个律句理论口诀,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真空和尚《贯珠集》,其相关的上下文是:“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由南齐永明年间(483—493)沈约律句理论,五声四元化的四声律,到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真空律句理论,五声二元化的平仄律,也即:从沈约,到真空,曲曲折折历经千年之久。

    声律,是节奏的伴奏;声律,是节奏的歌喉。所谓声律,无非就是:两点的声律,两个节点的声调不同。所谓声律理论,无非就是:节点的定位和声调的分类。

    从六朝的永明体,到唐朝的近体诗,其律句理论,唯有五声四元化的四声律,并无五声二元化的平仄律。唐近体和永明体的五言句子:不是【平仄律】,而是【蜂腰法】!

    唐近体和永明体的五言句子:不是【平仄律】,而是【蜂腰法】!既可以依据元兢诗髓脑的范例作证,又可以依据王昌龄诗格的诗格作证,还可以依据科举省试帖的正规部队作证!

    沈约的蜂腰法则,虽然依据【上二下三】的五言诗句命名的,但是,蜂腰法则的使用范围,不但局限于【上二下三】的五言句,还可以使用骈赋文体中多种节奏格式的句子。可由《文镜秘府论 文笔十病得失 蜂腰》章节作证。如,

得者:
刺是——佳人(四言)。
〇⊙——〇⊙。
〇去——〇平。

失者:
杨雄甘泉(四言)。
〇⊙——〇⊙。
〇平——〇平。

得者:
云汉——自可——登临(六言)。
〇⊙——〇⊙——〇⊙。
〇去——〇上——〇平。

摩赤霄——而理翰(六言)。
〇〇⊙——〇〇⊙。
〇〇平——〇〇去。

失者:
美化——行乎——江汉(六言)。
【三羊注:本例句无病合律,疑为错用】

袭元凯——之轨高(六言)。
〇〇⊙——〇〇⊙
〇〇平——〇〇平。

得者:
高巘——万仞——排虚空(七言)。
〇⊙——〇⊙——〇〇⊙。
〇上——〇去——〇〇平。

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
〇⊙——〇〇⊙——〇⊙。
〇平——〇〇去——〇平。

犹聚鹄——之有——神鹓(七言)。
〇〇⊙——〇⊙——〇⊙。
〇〇入——〇上——〇平。

失者:
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
〇⊙——〇⊙——〇〇⊙。
〇平——〇平——〇〇平。
【三羊注:仁/途,同平。】

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
〇〇⊙——〇⊙——〇⊙。
〇〇平——〇入——〇入。

得者:
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
〇⊙——〇〇⊙——〇〇⊙。
〇入——〇〇上——〇〇平。

失者:
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〇⊙——〇〇⊙——〇〇⊙。
〇上——〇〇上——〇〇上。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07: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或研究唐朝诗赋的声律,最最忌讳的两个害人精:

捕风捉影的【有风即雨的无中生有】
避重就轻的【瞒天过海的视而不见】

点评

妙论还是谬论O(∩_∩)O哈!  发表于 2017-9-21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妙论还是谬论O(∩_∩)O哈!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陷阱?还是馅饼?

点评

请查《应制诗对五言诗律化的影响——以平仄和句数为观照中心》一文,对你说的应试、应制有作用。你只强调了应试,应增加应制,相互相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9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9 16: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1 10:41
许传刚
妙论还是谬论O(∩_∩)O哈!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请查《应制诗对五言诗律化的影响——以平仄和句数为观照中心》一文,对你说的应试、应制有作用。你只强调了应试,应增加应制,相互相成

点评

知道! 以应试贴为主,以应制帖相辅。 在应试贴中,状元帖为主,进士帖相辅! 在应制帖中,皇上贴为主,官臣贴相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9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1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9 16:04
请查《应制诗对五言诗律化的影响——以平仄和句数为观照中心》一文,对你说的应试、应制有作用。你只强调 ...

知道!
以应试贴为主,以应制帖相辅。

在应试贴中,状元帖为主,进士帖相辅!
在应制帖中,皇上贴为主,官臣贴相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